独家|连平:中国仍有货币政策空间,三四月是重要时间窗口

289财经热点
+ 订阅

“降准降息的时间窗口就在眼前。”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3月13日上午在接受南方日报、南方+记者采访时表示。当日晚间央行公告称,决定于2020年3月16日实施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对达到考核标准的银行定向降准0.5至1个百分点,此次定向降准共释放长期资金5500亿元。(回顾>>>滚动|降准“靴子”落地,降息还会来吗?)连平表示,预计接下来会有相对较为频繁的政策操作,准备金率和利率在近两年会有进一步的向下调整

“中国货币政策未来的走向是比较清晰的。”连平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认为,面对疫情和油价暴跌两个“黑天鹅”对世界带来的巨大冲击,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在进一步的显现。中国多次高层的重要会议已定调,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实施逆周期调节,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以及外部的严峻冲击。因此货币政策会相应地做反向的调整,主要是通过流动性的宽松、利率水平的下降来应对。

连平表示,下一步的货币政策“总量+结构+价格”的组合,结构和价格是政策更多地考量的内容,会在下一步看到相对比较频繁的政策操作

连平认为,在总量保持较为充裕的状态外,结构性、比较精准地对经济运行中的薄弱环节给予很好的、及时的支持,可以通过中小银行把便宜的资金、有财政贴息的资金迅速地提供给中小微、民营企业,帮助了经济运行中间最困难的部分。

连平认为,伴随着这样的政策操作,准备金率还会进一步的下调。因为流动性不保持较为宽松的局面,要推动市场的利率水平下降是比较困难的。“量和价要结合,目前的准备金率还有进一步下调的空间。”连平认为,考虑到需要结构性地支持中小银行,因此准备金率在拥有整体下调空间的同时,结构性下调也有一定的空间。

连平认为,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副作用会更小一些。“将银行所上交的资金还给商业银行,商业银行的可用资金就增加了,资金的成本也在降低。”

 “接下来可以看到准备金率和利率在这两年还会进一步向下调整。”连平表示,3月份或4月份是重要的时间窗口,因为遭遇冲击后,对经济的负面影响会在此后一段时间逐渐地显现,金融作为先行的、重要的经济变量,需要提前进行运作。因此近期可能性最大,这样会对下半年的经济运行会带来积极的影响。

连平认为,LPR利率自去年推出以来,有所下调但幅度并不大,因为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伴随着今年严峻的环境出现,进一步降息是毫无疑问的,估计在接下来会有一系列的降息动作,通过每个月20日的LPR利率报价,促使利率水平逐步下降。“目前来看3月份往后还有进一步下降的机会

【记者】黎华联



编辑 陈梅玉
校对 罗健鹏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