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河湖讲述者”聚焦一条河——德胜河,它被许多顺德人称作是自己的母亲河。10位来自顺德多所中小学校的学生们,通过他们的视角与笔触,与读者们分享有关德胜河的点滴。
有奖互动环节继续进行。上一期《河湖讲述者|这些河流都有个“大”字,条条都有很多故事》收获评论数最多的是三水区乐平镇范湖小学六年5班学生卢孝贤(指导老师何雁开),将获得限量版水义工T恤一件。
本期刊登的10篇佳作,你最喜欢哪一篇?请在评论区为你所喜爱的作品打call吧!你的鼓励,都将会成为作者们奋发创作的动力!
■范文选登
德胜河,我为你述说
文|任枝蔓
佛山顺德有这样的一条河,它经与岗流至容奇与罗江会合,江面浩渺,岁月悠悠,两岸冈峦起伏,雄扼珠江人海要道,自明清来,历为海防前哨,它就是德胜河,古称北朝海。
清代嘉庆四十年,江洋大盗张保仔率船队闯入顺德,与守军激战于北朝海面,被容奇蚌岗炮迎击,一炮摧毁了张保仔座驾的大船尾栅,保仔见势不妙,立刻下命撤退。乡民为纪念此战胜利,遂将北朝海改为得胜海,亦称德胜海。
时光若倒流四十年,德胜河的两岸将是杂草丛生,烟尘滚滚的一幅模样。那是1993年,我妈妈正值15岁,她常说她们那个年代还要去做衣服,用的是比较素的布料颜色,还没有我,她还常念叨“柴米油盐酱醋茶是生活,青春的小鸟一去不返。”我也暗暗记下了关于她的 “年少情怀都是诗”,她独爱从德胜河边堤围远望过去,静静的河水宛如流淌在她心上般。
四十年的时光雕刻,德胜河两岸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如今的新城区变得越来越秀丽了。从天空俯视德胜河,区政府大楼宛如她头顶的皇冠,德胜广场宛如她厚实不张扬的胸针,十里德胜堤花路更是她的碧绿绾衣带。
一条河流,穿越历史的风霜,赋予了她时代的脉络,自然地吸引了人们,或远或近,到此赏玩,真正彰显了顺德小城宜居的特色,在德胜河边散步,是顺德居民安适的生活圈的一个剪影。
2019年6月,近285万尾经相关部门检疫的鱼苗在爱心人士的护送下,通过放流通道流进德胜河。11月,很多地方都进入了休渔期,而德胜河的小鱼苗,也早已失去了瘦小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鱼儿活泼可爱,生趣盎然,与游人相互游戏的画面。
我呢,今年虽然13岁,却也学当年的妈妈,静静地凝望着这条河流。她滋养了一代代人,却从不曾言语。如果有一种美,需要被诉说,那么德胜河的夕阳西下,是泼墨画里渲染的美,当太阳慢慢地从海平面消失,再不见当年德胜河旁的人家,可再当明月缓缓升起,微风拂面,垂柳细摇,我不禁想起白居易在《暮江吟》中诗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我们习以为常的风景落入古人眼中,就成了绝美的落笔,远古的声音瞬间划破了时间的墙壁……
一条得胜河,亦称德胜河,说不完的故事!
(作者系顺德区伦教汇贤初级中学七年(5)班学生。指导老师:屈婷)
永远的德胜河
文|张凤
上世纪五十到九十年代,在还没有建造容奇大桥的时候,德胜河的两岸被做为渡口,人们需要坐渡船才能过到对岸,那时候的岸上排满了人,而岸边也都是一艘艘随波摇晃的木船,当人们谈好价钱时,便会蜂拥而至。人们就都挤在简陋的敞篷底下,在小小的空间里,谈笑风生,会有种“人在江中游”的感觉。船工师傅会先用竹竿往岸边用力一撑,使渡船离开岸边,掉个头,再启动发动机驶往对岸。就这样,一天来回几十次。在短短不到两百米的路程中,却也能得到不一样的趣味,江风阵阵袭来,仿佛吹散了一整天的疲劳和烦恼。而渔夫是那时候很多人羡慕的职业,既能观赏风景,每天又能有丰收,什么也不用愁,仿佛与世外隔绝。
现在德胜河不再是渡口,也不再是人们往对岸的唯一选择了。而两岸也已变了许多,再也不是以前的风味了,岸上不再有一大堆人推推嚷嚷地上船了。随之取代的是岸边的广场、耀眼办公楼,变得繁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却也是不同的享受。
有时候早晨散步的时候,会看到天空还有些灰蒙蒙的,像是还未完全醒来的世界。而南边的月亮也还未褪去,只是颜色变得白了些,像是熬了夜,脸色苍白而又敬业的上班族。整个江面都被薄雾笼罩着,初升的太阳慢吞吞的出来,把旁边的云给染的通红,又把江面照耀出一道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影子”。江中早早的就映上了渔船的影子,这就像是张岱所写的《湖心亭看雪》里的“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船上的渔夫头戴斗笠,身穿草衣。让我想起了张志和在《渔歌子》中写到的“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而渔船在百年如一日的德胜河静静流淌着,这一切都像是陶渊明所向往的世外桃源。
过一会,只见那渔夫娴熟地整理好渔网,潇洒地撒了下去,过了会,渔夫不紧不慢地收网,远远望见渔网的一些缠绕着的白色物体和少量活蹦乱跳的鱼儿,仔细一看才发现,不是别的,是塑料袋以及一些生活垃圾。渔夫习以为常的把所有东西放在船上。拿起竹竿划回岸边,将大量的垃圾扔到附近的垃圾池。眼前的一切,不再让人觉得这里是世外桃源。但是,回头一看,很多渔船都驶来岸边扔垃圾。这就像是他们每天必要的一部分。
可能很多人都不在意德胜河的变化,但对于渔夫和本地人来说,是一种象征,承载着本地老一辈的珍贵回忆,也是一种职责,是本分。历经百年沧桑的德胜河不仅是两岸翻天覆地的变化的见证人,还是本地人的祖先百年来拼死守护的“明珠”,所以,我们可以不爱,但不要破坏。
(作者系顺德区凤城实验学校九年级(3)班学生)
流在心底的河流
文|沈慧婕
一方山水,养育一方人。在佛山这个美丽富饶的地方,有着容桂镇,有着一条名叫“德胜河”的河流。
小的时候,四周的景色十分好。夜晚的星空十分美丽,尤其是河滨的夜晚,星星们一闪一闪的,旁边一轮弯月,挂在星河的边缘,星星们像一条河流,流向天空的另一边,这是我度过的美丽而又宁静的夜晚。
德胜河很长,占据了整条顺德区域。不远处还有个很大的河滨公园,前方有通往港澳的轮船出发地。经常,都能够听到轮船的汽笛声,有时似乎可以听到轮船靠岸的声响,心里不觉有了一种扬帆起航的感觉。
闲暇的时候,老老少少都会沿着河散步,或聊天,或嬉戏,或唠家常。这时便有微微清风拂过,带着袅袅花香,吹洒在观河之人的身上。阳光也正好,洋洋洒洒的,温温暖暖的,懒洋洋的,停在观河之人身上。
长大一点,便没有那么多时间来赏它了。傍晚的时候,望着西方那摇摇欲坠的橘红的太阳,会不自觉地走到窗边,眺望着那一望无际的江河,陷入沉思。
再长大一点,就真的没有时间细细品味它了。只是每周五回家的时候,可以看见月光洒在河心,河面荡起了波澜,波光粼粼的海面,充满了平静与悠扬。看见了它,心里仿佛就有一种归家的感觉,很安心,又充满了期待。
时光飞逝,它貌似失去了很多光彩,甚至有些黯淡。近年来,有时看见河滩上会有几件刺眼的白色垃圾,每每看到这一幕,我的心总是有些颤抖与难过。
现在,环境得到了改善,河边的花儿又红了,那片片杨柳又绿了,就连地上的石头,似乎也白了许多。我很高兴看见曾经的它又回来了,真的很高兴。清澈的河水,时而缓缓,时而湍急,时而潺潺地向远方流去,悄悄的,悄悄的,带走我的忧愁。我爱这清凉的河水,这轻柔的微风,这美好的鸟鸣,这潺潺的水声。我静静的听着,而绕耳的只有轻微的水流声,它在用它的方式,讲述着佛山的故事,讲述着它的故事。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星子布满了天空,点缀着月亮,它们的影子映在河上,悠扬,宁静,平和,草坪有花千朵,有草千株,月亮的光一泻千里,点亮了河堤。河上有灯数盏,它们陪伴着这条河,传承着一方文明。
(顺德区凤城实验学校九年级(13)班学生)
一河两岸的乡居
文|吴道翔
一张黑白的照片,古朴粗糙;一个发黄的相框,简洁大方。照片中,一条河流横居其中,灰黑的水流,漂浮着很多生活垃圾,几颗枝丫光秃的大树,点缀在两岸低矮的民房中……此乃爷爷年轻时所熟悉的德胜河!
“那时,德胜河整个就是一渠臭水。除了垃圾,啥都没有。小鱼小虾是有一些。可是真的小,比正常的‘小’还要小得多。”每当爷爷看着摆在书架上的这张照片时,总是意味深长的跟我说。“但就是这条河,记录了顺德改革开放这个时代的变迁。”爷爷又饶有兴趣地说。
当时百废待兴的顺德,随着改革开放,彻底改变了。随着那双沧桑的手轻轻圈过,顺德的变化如雨后春笋般开始革旧换新。人们振臂高呼:“新生活到了!”而德胜河,它也在急速地变迁,连每泛起的一波水纹,都是一种新生!
时光荏苒,德胜河迎来了全面的复苏——鱼虾成群,似游似玩,似戏似闹;鹅鸭成队,嬉戏追逐,潜浮戏水……清切的水波洋溢出无限生机;一河两岸那郁郁葱葱的垂柳,像婀娜多姿的小仙女;高楼大夏一片英姿飒爽……顺德人那老旧的思想之河,也如德胜河一般,在改革春风的洗礼中复苏,复苏,再复苏!改革中的温和阳光与偶然小雨,给以顺德人的心灵无限洗礼。
美好,不仅仅是用来向往和追求的,更是用来享受的。不知什么时候起,顺德人的思想已全面开花。比如饮食,顺德人每天享受着那鼎负盛名的双皮奶、蹦沙、陈村粉、伦教糕、均安蒸猪……慢慢地,顺德人养成了喝早茶的习惯:一份蒸包,一罐好茶,加上一碟凤爪。一种淡然与闲适,构成了这独特的顺德早茶文化。一河两岸,垂柳清风,邀上三五知己,围坐一桌,欣赏着德胜河,手握茶杯,听着粤剧,品着香茗,望着戏鱼,温馨间享受着无限的惬意和美好。
(作者系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承德小学六(8)班学生。指导老师:何福娣)
德胜河的小乌龟
文|黎甘甜
你们好呀!我可是一只在地球悄悄观察了十四年的小乌龟!自打我出生起,我就在这条大河里畅游,我有好多好多小伙伴呢!
今天,河水暖暖的,我想,一定是太阳哥哥!我和我的小伙伴们朝着温暖靠近,淡淡的阳光打在我的笨重的龟壳上,情不自禁,我舒展开我的四肢,随着温柔的暖风和水波,飘呀飘呀……渐渐的,眼前的景象开始模糊……
模糊间,我看见了一艘大船正缓缓地从我头顶上划过,我拖着笨重的龟壳,想要跟上去瞧一瞧。听妈妈说,这条河可是连着两个美丽的地方,大船上运载了很多很多东西。记得在我小时候那会儿,每天都有好几艘大船驶过,我还跟着它们一起去旅行,交到了很多新朋友呢!
后来呀,人类开始在河面上架桥。他们把重重的石墩打进河里,我和我的家人都被吓跑了呢。那桥又长又直,一点也不像虾叔叔那永远直不起来的背,虾叔叔可羡慕了。
日复一日,我们都明显感觉到人类有“大动作”!于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和爸爸在一个港口悄悄地上了岸。我和我的爸爸从水底出来,笨拙地爬上阶梯,映入眼帘的,并不是那一片以往一眼就可以望见的绿油油的草地,而是用一块块砖头砌成的矮矮的平房。汽车的噪音和人类的嬉笑声,让我不由得一愣,这是哪里?为什么变成了这样?
“人类啊,正在装饰自己的家园。”
真难以接受,我默默地爬回河。“噗通”,我还没回过神,一个塑料瓶子就砸进河里,我仿佛还听到了邪恶的笑声。啊!可恶的人类!看着塑料瓶子慢慢地沉入河底,我不禁想起了妈妈曾说过的鲸鱼姐姐,姐姐就是因为吃了这些人类犯下的“罪恶”,才死在了海里。我有点难过。爸爸妈妈也因为害怕我吃错了东西,每次总是先帮我试一试。唉,我感觉有什么东西在改变着。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小心翼翼的生活着,生怕哪一天一不小心就不在了。后来有一天,天气很阴暗,河水很冰冷,但一双温暖的手却从河面上抚过,一颗温暖的心在河里闪耀。啊,是人类!我不知道上面的世界究竟发生过什么,但我现在知道,他们在保护我们!往河里扔垃圾的人越来越少,水越来越清,我们也越来越幸福。快乐、幸福、满足洋溢在我们身边,啊,原来这就是被人类保护的感觉啊!
(作者系顺德区凤城实验学校初三(14)班学生)
好久不见,德胜河
文|何翠琳
夜晚,没有繁星的点缀,夜空的空洞令人感到心悸,好像一个黑洞,要把人吞没。突然,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压下来,树上的叶子乱哄哄的摇摆,地上的花草却笑得浑身抖动。袭人的冷风呜呜的哄叫,放肆的在乱跑,他仿佛手握尖锐的利剑,能把厚厚的严严实实的皮袄刺穿。雨,哗哗的下,像没有绳子的串珠撒落一地;雷,越打越响。路上的水汇集在一起,一条条的像顺滑的丝绸,流入河中。
我猛地睁开眼,我又回来了。我又回到这条可爱的德胜河。我是一滴水,像个流浪的浪子,居无定所,但这里,德胜河,却给我一种归属感,是家的感觉。
我奋力游去,想再望望你,不顾风儿对我的阻挡,不顾河水的深浅;我钻破了脑尖地想游过去,我被困住了,我惊慌地四处张望,发现是一个乳白色的塑料袋困住了我,我望着你,是不是你也是被它们所困住的。
我努力的张开眼,认真地看,发现我已不再干净,而是浑浊一点,周围的水滴汇聚起来也不再是澄清一片。雨停了,太阳终于出来了,但是我心中的太阳,什么时候才出来呢?我茫目的游着,四处碰壁,不外乎是塑料袋子,饮料瓶。我很难过,好想重新回到从前的德胜河。
“突突”的声音一时间吸引了我,我赶忙过去,是一只小船。啊!不,它不是一只普通的船,是我的希望,我的阳光。它所到之处的垃圾都装进它小小的肚子里,撑得它左晃右晃,脚步浮浮。如此,我每日之期待便是这“突突船”了,一日一日地往复,转眼间,已是推行“河长制”实行的第3个年头,德胜河,我的家,不再混浊,变得可爱可亲!我自由地游来游去,不用再“钻破脑袋”才能游那么点距离了。
偶然间听到岸上的人们说,由于“河长制”的推行,才治理了水污染,改善了环境,让德胜河重新焕发生机。我很高兴,能再次见到你,德胜河。刺眼的眼光照射到我身上,就像为我披上一袭金黄的披风。湖面上微波凌凌,映衬着蔚蓝的天。太阳像喝了酒的模样,醺得粉红。
看着这阳光,我想“河长制”的推行也是为了呼吁大家珍惜水资源,保护水资源吧。那么,就让我们都自觉得去行动,去实践,当然,作为一滴有“好心”的水,我是不会输给人类的,我也会好好爱惜我自己,那么你们呢?
(作者系顺德区凤城实验学校初三(2)班学生)
童年的河畔
文|刘靖弋
德胜河畔,是我幼年时最喜爱的一条河,在那里收获了很多快乐的,令人留恋的时光。在这个有着凉爽海风,可爱白鹭的地方,让我最喜欢做的事,莫过于捉螃蟹。还记得第一次捉螃蟹,我的身份可以说是一个旁观者,除了加油和送水喝外,还拿着一个装螃蟹的塑料瓶,剩下就坐着看了。
那天,父亲带我去德胜河畔散步。在我当时那个年龄,总是看到别人做什么或干什么,自己就嚷嚷着也要,眼都红得像要滴血。这不,来到河道旁时,我看到了一个人在用一根草绳往石头里扎,搞鼓着什么。好奇心驱使我问父亲:“爸爸,他们在干什么呀”爸爸笑着回答:“逗螃蟹呗!我小时候也这样逗螃蟹的。”“那我也要抓,一只,两只……好多螃蟹回家逗!”父亲拗不过我,只得挽起裤脚,踩上石头,准备抓螃蟹,高兴得我一蹦七尺高。
就这么着,抓螃蟹行动开始了!站在呼呼吹的海风中,我的父亲蹲在石头上,嘿嘿吼哈,父亲一个金指掐蟹罗网扑,有一只螃蟹被俘获了。可当我看到塑料瓶里的螃蟹时——“啊啊啊——”“怎么了,弋弋?”“蜘,蜘,蜘蛛!”我神色惊恐地望着地面上被我摔短了三条腿,正使劲挣扎的“蜘蛛”,颤颤巍巍地说,并用手指出了方向。父亲的目光随我的手指看去,“扑哧”一声笑了出来,我疑惑地望着爸爸:看到蜘蛛还笑得出来?自己女儿都差点被咬了,哼,大坏蛋,再也不理你了!谁知父亲突然说:“哪是什么蜘蛛,明明就是只螃蟹,你瞧瞧,都把它弄残疾了!”“怎么可能,电视里的螃蟹都大大的,红红的,这个螃蟹小小的,灰灰的,一点也不像。”父亲笑得更欢了:“人家是海里土生土长的,但这是在石头里土生土长的,当然不一样啊!”
听了父亲的解释,我松了一口气,但看到了这个与自己想象中截然相反的小东西,我还是很失望扫兴。不过身为正宗的乐天派,我怎么可以垂头丧气呢?因此,我很快就将这件事忘得一干二净,继续沉浸在自己的快乐花花世界啦!
这个下午,我跟父亲就在德胜河畔,嘻嘻哈哈地过了一个痛快,父亲既努力满足自己女儿的愿望,又仿佛回到了自己的童年,我则兴高采烈地坐在旁边加油打气,但也下到石头上几次,体验到了抓螃蟹的乐趣。我想着,如果妹妹也跟我们出来,估计我俩还得为了分螃蟹而打上一架呢!
德胜河畔哟,你带给了我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是我童年快乐的河畔,一个生产欢乐的梦工厂。也许以后还有更多天真可爱的孩子来到你的怀抱,这时,你不仅只是我童年的河畔,还是所有孩子童年的河畔!
(作者系顺德区容桂扁滘小学五年(2)班学生。指导老师:王瑛毅)
美丽的德胜河
文|梁家萁
我的家乡大佛山分为五大区,包括禅城、南海、顺德、三水、高明,而我出生的地方是在顺德区,这里有一条美丽的河——德胜河。
德胜河横跨着大良和容桂,是一河两岸,南岸是千亿大镇容桂,北岸是顺德的中心城区大良的德胜新城,如今的德胜河已经打造成宜人的生活岸线、多彩的休闲绿廊、多样的公园场所,也是四周居民的休闲胜地。
一个星期六晚上,我有幸和我的家人去容桂的渔人码头游玩。月亮像个害羞的小姑娘从云层里探出半边脑袋,在这夜色下,德胜河显得更加美丽。通过容奇大桥,来到渔人码头,望着德胜河,想起了妈妈说的四十年前的德胜河。
那时的德胜河还没有现在的德胜河美丽。那时,渔人码头只是过渡车船停泊的地方,河上的船来来往往。德胜河岸边的人家是那么悠哉悠哉,还有那些经常出现德胜河上的渔夫。以前, 河岸两旁有很多杂草,而现在已经变成了小花小草和树木,装饰着德胜河,使它变得更加美丽。以前的过渡车船已经变成了运输船,偶尔有人还在开渔船在网鱼。四十年,在这漫长的时间里,使得德胜河如此繁华。现在的德胜河两旁起了很多高楼大厦,在四十年的时间里发生了许多变化。
如今,德胜河岸边的渔人码头增添了一些景物:停泊在岸边的快艇,河上供游客扔硬币的石龟,灯塔,以及各种各样的食市,一切都变得有声有色。新城区也出落得越来越漂亮,德胜广场就是它那颗硕大无朋的宝石,德胜河便将是它的一条翠绿色的腰带。
在这四十年的时间里,使得德胜河发生了那么多惊人的变化,可真是厉害,但是还有一些变化比四十年还短,甚至几年都不到。现在的德胜河南岸晚上披上了华丽的衣裳。一公里多的沿岸建的桥呈现出璀璨星光,就连天上的星星都凑过来眨着眼睛。它的水文化广场更是闪亮发光。几米高的水幕瀑布配搭上夜晚的灯光,打造出这一幅美丽的画卷。
一群来自湖南的学生,来顺德旅游,其中一个学生说道:“顺德遍地是美食,处处有美景,是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这儿的美景让他们流连忘返。来自阳江的一位男子说,自己在这里生活了十多年,也见证了德胜河“一河两岸”的巨大变化。
除了夜晚的灯光画卷,在白天,德胜河江景栈桥及文化广场也美不胜收,以孝义为主题的二十四孝雕塑也将安装完成。德胜河,这幅风景宜人的画卷让顺德中心城区又多了一个“高颜值”的打卡胜地。
(作者系顺德区大良顺峰小学六年(2)班学生)
我眼里的德胜河
文|周叶夏晴
听爸爸讲,我现在所在的城市——顺德,一直就是一个具有着传奇色彩的城市。
而在这个传奇的城市里,更有着一条传奇的河流。它就是德胜河。
听说,在几十年前,德胜河两边还只是一片荒滩,没有宽广的马路,没有高楼,只有到处生长的野草和农田,和我的老家基本没什么两样。
今天的德胜河两岸,已是一片繁华的都市景像。河的一边是大良城,另一边是容奇城。横跨在河上的一座座桥,成为了连接两边的重要通道。
经过容奇大桥,我来到了离河较近的河岸边。现在这里早已不是以前的荒无,而是成为了休闲游乐的极佳好去处。这里还有供人们跑步或散步的绿道,道路两边长满了花草,有可爱的粉色,有浪漫的紫色,非常养眼。阳光从云层落下来,把小草那深沉的绿,照成了明媚的金黄,一切可爱得像活力十足的少女一样,让人心里不由得轻快了起来。
咦,那边是什么?红色、蓝色、绿色、黄色、橙色……原来是一座镶满彩色玻璃的走廊。走在上面,感觉进入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两旁盛开的的异木棉和进入秋天而黄了叶子的树木,让这一切变得更加美丽动人。一阵风吹过来,枝头上的黄叶随风摆动,好像随时就会掉下。这情景,不禁让我想起了那句“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诗句来。
河面上,可见到一艘艘往来的货船载满货物在忙碌的行驶。因为在顺德容奇,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港口——顺德港。远远望过去,一架架起重机在不停的吊装货物,再由船只沿着德胜河运出,听说很多都运往了世界各地。每当大货船经过,过一会儿河面便会掀起一阵浪花,它们轻轻的拍打着河岸,发出一阵阵声响,不知道述说的,是浪花的记忆?还是河的思念?
在容奇大桥的下游方面约一公里处,便是“渔人码头”。这里是非常有名的旅游和美食胜地,也是一个充满着文艺气息的地方。每天游人都来来往往,热闹非凡。沿着河边走进去,便是环境优雅的各式餐厅。而餐厅外边,可以看到各种艺术景物和涂鸦。本来一个豪无生气的水泥墩,被画成了一个破壳的蛋,里边还画有几只小鸭子。而另外的,一些被画成了可爱的俄罗斯套娃,一些被画成了严肃的雕像,美丽极了。
再往前走,便可见到一个巨大的铁锚,站在它面前,觉得自己一下子变得好小。铁锚上面长满了铁锈,仿佛在向来往的人们诉说着它曾经的故事。离铁锚不远处,是一座白蓝相间的灯塔,灯塔清新的色调与老旧的铁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人以完全不同的感觉。
走到另一边,迎面看到的,是一面画着各种动物的高墙,有的表情很酷,有的神色伤感,有的躺在地上,神态各异,可爱极了。穿过高墙进入广场,中央是一个大大的喷泉,在喷泉边上,有一家非常有特色的餐厅。整个餐厅完全按照民国时代的风格修建,古朴的招牌和灰色的砖墙留下了古老上海的繁华,音响中艺姬的歌声使人如痴如醉。那一刻,我真以为我穿越回到了那个古老而繁华的上海。
广场的另一边,是一个美术馆。走进二楼,映入眼的是满墙的各式各样的油画。再向里走,便进入了陶瓷的世界。精美的做工和画工,一看便知道这是景德镇的出品。穿过一件又一件精美的陶瓷工艺品,我见到了一道屏风。昭君、玉环、黛玉、熙凤、探春……这些人物都是古代历史和中国古典文学上美丽的一笔,此刻就在我的眼前,其神态、动作都是那样栩栩如生。
而晚上的德胜河才是它最为美丽的时刻。两岸五颜六色的灯光,倒映在河面,向人们展示着当今的繁荣。此时的德胜河,就像发着光的银河,而河面的船只,则是划过的流星。这样的美景,让我真的流连忘返。
站在河岸,吹着河风,眼前仿佛像电视里的快镜头一般,看到了沿河两岸由最初的一片荒无,迅速演变成了今天的繁华。
关于德胜河的名字,我只是隐约知道,是因一场胜利的战争而得名。如今,河的两岸早已不是当初的模样。常常听老师和爸妈说,学习成绩的好坏,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人的品德,品德胜于一切。或许,“德胜”这两个字,在我们这个年代,应该给予它新的意义吧。
(作者系顺德区容桂瑞英小学五(3)班学生。指导老师:陈晓敏)
德胜河的故事
文|张泽贤
德胜河又称德胜海,古称北潮海,经马岗流至容奇与罗江会合,江面浩渺,波涛澎湃,两岸岗峦起伏,雄扼珠江人海要道,明清以来,历为海防前哨。清代嘉庆十四年(1809年)江洋大盗张保仔率船队闯入顺德,与守军激战于北潮海面,被容奇蚌岗炮迎击,一炮摧毁了张保仔坐驾的大船尾栅,保仔见势不妙,立刻下命全队撤退。乡民为纪念此战得胜,遂将北潮海改为得胜海,亦称德胜海。
德胜河是一河隔开两镇,一边是千亿大镇容桂,一边是顺德的中心城区大良的德胜新城。现在德胜河河水干净,两边的配套设施完善,成为顺德一处美丽的景色。但是回到一些年前,德胜河长怎么样呢?
姥姥曾经告诉我,以前经济条件还没现在发达的时候,从大良过去容桂,不对,那时候还没有容桂,只有容奇和桂州。姥姥需要坐半个小时的渡轮经过德胜河才可以过去对岸。那时候的渡轮上都是来来往往的单车和摩托车。我那时候很疑惑,那不是很费时间吗?姥姥笑着告诉我,那是属于她们美好的回忆。虽然没有车马水龙,但那是到处都有乡情的年代。现在和姥姥到德胜河那里游玩,她还会滔滔不绝地讲起她曾经的故事——顺德糖厂、大大的吊臂,等等。这时,我能看到不一样的姥姥,眼睛里闪着光的姥姥。我知道我现在看到的繁荣发达是正由姥姥这样的劳动人民一点一滴地建立起来,没有努力的过去,就也没有美好的现在。
多少年过去了,德胜河变得越来越漂亮。宜人的生活岸线、多彩的休闲绿廊、多样的公园场所。两岸的建筑慢慢地穿上了新衣,以崭新的面貌展示给大家看。特别是晚上,璀璨的灯光下,德胜河显得格外的耀眼,一些阿姨们会围在一起在跳舞,笑哈哈的声音为宁静的晚上添上不一样的幸福。白天的时候,有些叔叔、伯伯会在河边钓鱼。还有一艘艘的轮船也会慢慢地驶过,形成了一副城市真实生活的画面。佛山市顺德区镇府还在努力打造更美的一河两岸,堤围水利工程、滨河景观绿化带等进行升级提升。相信不久的将来,顺德德胜河将会变得越来越好。
(作者系佛山市顺德区龙江实验学校五年(2)班学生)
【南方日报记者】罗琼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