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潍坊小伙巨亮伟2月13日从老家出发,拉了一货车3万套成人纸尿裤,开到河南信阳时,就不敢往南走了。
两个多小时后,经过志愿者劝解和自我心理建设,他才再次踩动油门,一口气将这批新冠肺炎抢救医护人员急需的特别物资送到武汉。
巨亮伟是过去一个多月疫情期里成千上万个穿梭在高速路上运送防疫物资的货车司机之一。
新冠肺炎爆发后,物流成为武汉生存的血液,将各种氧分输送到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而运送防疫物资的货车司机是与时间赛跑的无名英雄。
有一些司机甚至从年初就一直“漂流”在高速路上,不能回家——担心传染家人,也不想回家——想帮更多人。
总部位于深圳的叭叭速配是运送防疫物资货车司机们接单的枢纽之一,其通过协调调度这些物流信息,完成了一个个爱心物资的顺利抵达任务。
这个平台的数据显示,截止2月24日,货车司机一共完成741台次、达14150吨位的抗疫物资公益运输,包括医疗器材、防护服、蔬菜、粮油等。
2月24日接受记者采访时,巨亮伟在老家附近被隔离着。
2月13日,他接到叭叭速配工作人员的发单电话,一开始担心疫情,他身边的朋友都不敢去,但想到去武汉路线熟,又有钱赚,就勉强答应,愿意把纸尿裤送到湖北边境。
车到信阳后,巨亮伟有些害怕犹豫了,广播传来的消息,让他甚至担心空气会感染病毒。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志愿者劝解和自我心理建设,他才意识到纸尿裤在医疗抢救前线是多么重要且紧缺——前线医护人员一天只有一套防护服,中途脱了就没法用了,只能用纸尿裤来救急——而出来拿货的人员也紧缺,他才重新鼓起勇气前往武汉,在一个武汉医院附近的集散地把货物卸完,让医院人员来取。
“再有这种事情,我会去吗?”32岁的巨亮伟在电话那头顿了顿,“肯定会去。他们说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他们”是谁,巨亮伟没有细说。
相比巨亮伟,老家在湖北运城的彭伏平师傅要坚决很多。
彭师傅与妻、子已在东莞定居多年,跑了13年货车,换了好几台车。大年初七,接到一个叭叭速配的电话,叫他运一批货去孝感市云梦县。
彭师傅一口答应,“家乡有难,我也出一份力”。
身边几个货车司机老乡劝他不要去,彭师傅自己也心有忐忑,何况他的儿子也是一名货车司机,“我不让儿子去,自己一个人干,风险很大。”
彭师傅一个人从东莞出发,开车过鄂州,到武汉前的4个多小时里,在高速路上见不到一个人,见不到一台车,这时心里有一丝恐惧,直到下了高速才见到几个检疫人员。
“我胆子很大的,那次也怕了。”
疫情期间,彭师傅跑货车跟客人很少议价。“只要是去湖北的,我都接,全拉,有时一次拼五家的货,跑好几个城市凑齐了,再拉过去。”
彭师傅的单子,有来自广东佛山、惠州、汕头、陆丰、潮州等等各地的。
在2月26日上午接受记者采访时,他正完成第九单,刚好在武汉某服务区休息一下。
“最大满足感,是能为家乡做点事,看到湖北慢慢好起来就很高兴。别的没什么。”彭师傅称。
彭师傅介绍,他平时休息高速路的服务区、加油站停车休息,回东莞也不能回家,吃的东西由老婆放在路边,自己单独去拿。
像彭师傅这样的司机,一旦选择离家为疫区送货,回家就面临隔离14天的情况,很多司机宁愿在高速路上待着,为疫区多拉一点货物,直接在车上吃住休息了。
货车司机王东华师傅也是这样子。
王东华老家在安徽,15岁就去上海闯荡,17岁开始做物流,做了32年,在上海松江买了房子,“养家不成问题”。儿子有20多岁,王东华叮嘱他在家里好好待着,自己却闲不住,(湖北)这次有事了想搭帮手。
正月初二,王东华接到上海某国企领导电话,说有一批仪器,急需运至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公司没有人敢去。王东华答应了。
记者采访到,货车司机们前往疫区的防护措施都很简单,就只有一两个口罩,很多甚至是一次性普通口罩,没有防护服、护目镜等其他防疫用具。
从当天离家赴鄂之后,王东华就没有回过家,到现在一直在拉物资。给湖北受捐单位现场送货时,他也让志愿者别靠近,把物资放在路边。
“一开始没人愿意去医院的,我从家里出来后,只去湖北,别的地方不去,而且去的全部是医院。武汉各大医院都去了。方舱、协和、妇幼、武警……都去了。”
王东华介绍,上海有不少医疗器材物资,都经过他之手,仙桃、黄石、黄冈、孝感等地都去过。
武汉大学校友会从英国空运一批防护服到浦东机场,需要运到武汉第三人民医院光谷分院。
王东华在叭叭速配看到这条订单后,就主动接了单。他那时就发现,武汉医院不缺口罩,就缺防护服。
王东华介绍,疫情期,沪汉两地跑一单货车运费跟往常差不多,大概7000元,而来回油钱要3000元,只赚4000元,优惠在2000元的高速过路费有减免,回上海还要放空车,沿途城市都去不了,不能给当地添乱。
接受采访时,王东华正在第九趟去武汉的路上。
每天路上唯一乐趣是听收音机。王东华越来越乐观,他看到高速路上的检疫站点在减少,拿货的医护人员也没有那么紧张了。
王东华还拿非典和新冠肺炎的死亡率比较。2003年4月22日,王东华也曾开车去北京送货。
从初二到现在,王东华没什么“线下”社交活动,离家最近的地点,也只是在一个断头路边,由家里人送了饭,等他们走之后王东华才去拿。“这样对家人有好处,保护他们也报我自己。”
平时,王东华就睡在货车上,将车停在高速路的服务区。吃的食物,主要是服务区的超市的泡面、零食,“我早已习惯了,肠胃还好。”
“说家人不担心我是胡扯,但我出来跑了回去就要被隔离至少14天。我回家让别人跑,还不是同样有风险?”王东华称,既然别的司机跑有风险,现在只好等到疫情结束,再回家隔离10来天。
王东华介绍,疫情最紧张的时候,从上海到湖北的高速路上,每天50来台货车往来,很多都是老货车司机。
孟召任是叭叭速配山东分公司一名经理,这次叭叭速配的公益运输主要位于山东的112名客服来支持。
该互联网平台由日常的机器匹配变为人工+智能结合,客服分成两班倒,协调全国货车司机与发送需求的客户,尽量保证高效快捷。
经过统计,1月23日到2月24日,从封城开始,武汉的跨城市物流需求,就开始涌向叭叭速配这样的配送平台。
叭叭速配创始人饶小波从大量校友群、商会群中获取一线医院的紧急需求,要求员工尽全力免费支持疫区物流配速,先后调配了741台次车,运输量达1.415万吨,涉及医疗器材、防护服、蔬菜、粮油等,除了湖北疫区,还有长沙、温州、杭州等地的防护物资免费调度。
叭叭速配有400万用户和200万司机,疫情期间普通货运的价格是平时的一倍以上,就是高出一倍,也没有司机轻易接普通商业货运。但是,公益配送的价格,配送价格和平时差不多,而且要放空回来,也有司机会接。
疫情期的一个反常现象,是几乎没有一单纠纷,以前司机和用户经常会因为运费问题、时效问题产生争议,而这次有些司机多跑一百里公里也没意见。
孟召任对第一单公益调配任务记得很清楚。当时是波兰爱心华人从华沙捐赠了8000套防护服,要从北京首都机场发货到武汉某医院。孟召任联系北京李立飞师傅,开货车去接。
当时,货车一开始开不进去北京六环以内,通过各种协调才进去按时取货,又在16小时内驱车1200公里抵达武汉前线。
“说实话,我今年31岁。2002年非典,没遇上;2008年地震,没遇上;这次赶上,义不容辞。”孟召任称。
对物流平台调度员来说,除了与需求方、货车司机及政府沟通协调之外,最困难的是遇到巨师傅想放弃这类情况。
孟召任知道这批货物对于前线医护人员非常重要,给巨师傅做了两个小时工作,巨师傅克服心理压力,最后同意送货到地点,后来有志愿者发文章感谢师傅,称“山东师傅好样的”。
后台调度时,比较麻烦是货车司机少,出门和回去都不方便。很多时候是有10台车出来,回去有5台被隔离,另外5台不能运输,可调度的车越来越少。
直到近日,交通部下文,全国收费公路免费时间暂定到6月30日结束,司机迎来一大利好。
随着疫情近期缓解,一批物流园开业,更多司机投入进来,主动要求去武汉、黄冈、孝感等地送货。
一个多月时间里,孟召任总结,在正月初六时调度司机是最紧张的,问100台车都未必有空,现在10台车台里就有车了,参与的司机越来越多了。
“参与公益运输的司机队伍中,主要是河南、山东、安徽、湖北等,占了70%。”
目前最远的行程,是从黑龙江齐齐哈尔运30吨大米到3300公里之外的湖南长沙。
货车司机孙志军介绍,当时接单时,心里也挺矛盾,因为疫情很严重,家人不同意,但又想如果不把货运过去,很多人都吃不了饭,只好舍小家顾大家了。
2月15日,在结婚纪念日的次日,孙师傅一个人从齐齐哈尔出发,跑了40多个小时,中途只睡了一觉,运到长沙。
“冲在第一线的,不单单只是警察和医生,还有我们货车司机。祖国公路是血管,物流就是血液,这个职业挺高尚的。”孙师傅说。
现在回到家后,孙师傅还被隔离着,不敢见家人,只能在车上吃睡。但他也偷偷向记者强调,现在其实也不苦,车上的小汽炉子和车载电饭锅可以做饭。
▼点击了解更多故事:
【记者】李荣华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