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湖讲述者|身边的河是我的“感情之河”,顺德本真未来学校专场来了

佛山河长
+ 订阅

本期“河湖讲述者”为顺德本真未来学校专场,一共选登7篇佳作,作者均系该校六年级学学生。他们的讲述真实而生动,颇具感染力。

有奖互动

动动手指!为你喜爱的作品打 call

“河湖讲述者”于2019年10月联合佛山市教育局一同发起征稿启事,邀请全市中小学师生一同书写佛山水、抒发佛山情,并在11月底截稿,目前作品正在择优刊登中。

为了增强互动性和趣味性,“河湖讲述者”特设有奖互动环节,欢迎广大读者在评论区里留言点评,为你喜爱的文章打 call。获得评论数最多的作者,将获得限量版“水义工”T恤一件。

上一期《河湖讲述者|岭南水乡是故乡,陈村镇青云初级中学专场来了》获得限量版“水义工”T恤的是该校初一6班学生卢雯浠(指导老师罗翠)。“河湖讲述者”将发放奖品给作者。


■范文选登

河边的故事

文|单冠杰

我家旁有一条小河,那真可谓是我的“感情之河”。当我受挫折时,她荡起涟漪,仿佛在安慰我;当我生气时,到河边吼一声发泄一下,她对我毫不反感,只是默默承受。

一次争吵后,我和妈妈陷入了冷战。尴尬的气氛在我们之间弥漫。由于固执,道歉说不出口,哽在了喉咙。我受不了,跑出了门。远处的乌云重重地压下来,压在了小河上,使她变得黑了,还压在了我的心头上,也同时驱散了火红的晚霞。傍晚,天快黑了,就轰隆隆地下起雨来。我的心情犹如天气一样沉重。闷热的天气里,没有一丝的风。我趴在阳台上,等待着妈妈的回来,组织着道歉的语言。

一两滴雨落到我的脸上,雨丝斜斜地擦过我的脸颊,让我回过神来。我赶紧跑进室内关好每一扇门窗。放眼望去,钟摇摆摆,时针不偏不倚指向七。回望窗外,雨水使得玻璃变得斑驳,我内心惴惴不安。雨还在不停地下。再听外面,雨水滴到河面,发出了“嘀嗒”的声音。妈妈带伞了吗?妈妈不会被雨淋到了吧……我尽力安慰自己。我从沙发上起身又坐下,再起身又坐下。短短几分钟的等待,却煎熬着我,分分秒秒数着过。时间,就似一个魔鬼,放肆地打击着我。

惹人捧腹大笑的喜剧却怎么也平复不了我不安的心情,电视上的人物渐渐模糊着。窗外传来枝叶大幅度拍打的声音,夹杂暴雨肆意洗刷的声音。我的眼前仿佛是一片雨幕。茫茫的暴雨中,一个人拿着包护住头顶,沿着河边的小路跑着,在狂风和暴雨的猛烈攻势下,每一步都是那么困难,显得是那么艰难、孤单。

这一夜的等待是那么的漫长。

雨声仿佛是没休止的交响曲。一道闪电划开乌黑的天际,迸出惊人的巨响。我突然从沙发上跳起,再也忍受不了一个人在家的孤单和焦熬。从门边抄起两把大伞,踩着拖鞋进入无边无际的暴雨中。去寻找妈妈,那个让我不安的妈妈。

我看到了那因天而乌黑的小河,心情好像更沉重似的。我站在河前,张口大喊:“妈妈!快回来呀!”河也似以往地安慰我。没有看到一丝光芒,只有心中的孤单陪伴我,也只能有它陪伴我。

在长多个小时的等待,我内心忐忑不安,在地铁口的屋檐下,我看到了妈妈。隔着几步之遥,我看见妈妈那凌乱的黑发中藏着银丝,我为之一颤,她接过我手中的伞与我并肩走回家。虽然相顾无言,但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我经过那条河,河水好像安静许多。我蹲下,把手放到里面,掀起几片小浪,小河也在笑。

虽然没有一句道歉的语言,但这一夜的等待正是亲情最好的见证。亲情最好的流露并非那些呕心沥血的情话,而是在你身边的等待。等待,是最温暖的道歉。

这初夏的雨点,是那么清凉;这雨中的世界,是多么清新;这家旁的小河,是多么美丽!

(作者系顺德本真未来学校六年4班学生,指导老师:朱琼瑶)

英雄河,坐看峥嵘岁月

文|谭雯婧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顺德龙江东头村极度缺水,在紧急关头,一条由人力挖掘的河道成功地从西江引入水流,让方圆十几里的村民几千人得以存活。为了纪念挖掘河道的勇士英雄,这条河便被命名为英雄河。

英雄河倒影。谭雯婧供图

听爷爷说,顺德龙江至清代以来就是珠三角有名鱼米之乡、富饶之地,桑基鱼塘,出产蚕丝和丝绸。龙江东头村以前没有河,到处荒芜,村民到处打工,一穷二白。自从开掘了英雄河后,由于有河水的灌溉,东头村民开始种桑养蚕,养鱼,经济富足,日子慢慢地过得有滋有味。七十年代,爷爷年轻的时候,经常和一伙同龄人在英雄河的埠头出发划着小艇去几十里甚至一百里之外的鹤山、江门、花都等地割草,运回来撒在鱼塘里喂鱼,把鱼养大再用小艇运到龙江、甚至是广州。风里来雨里去,每次往返经过英雄河到西江再到其他地方,有几次遇到急流旋涡差点丧命。爷爷说,英雄河是他们每天都要去的地方,也是东头村民的经济命脉。那时候,英雄河水非常清澈,村民每天都在埠头上挑水回家烧蕉叶做饭,妇女们在河边洗衣服,小孩在河里嬉戏。埠头每天都人来人往,村民搭小艇出入买卖东西,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爸爸出生了。爷爷每天挑砖,后来开砖厂养家糊口。爸爸说他小时候,最开心的事情是夏天放学后,一堆儿时玩伴一扔书包脱光衣服就跳进英雄河玩耍,抓鱼、摸螺游泳,摘河边的龙眼、番石榴、芒果,在河边的菜地挖番薯烤番薯吃。清澈见底的小河,到处是鱼虾,一整天都想泡在河水里,一整天都凉爽舒服。

上世纪九十年代,经济迅速发展。龙江成为远近闻名的家具制造重镇。东头村也开办了几个大型的家具企业和铜材企业。利欲熏心、唯利是图急功近利的厂家经常偷排工业废水,英雄河不再清澈了,河水经常呈现黑、红、绿……臭气熏天。2007年我出生的时候,几百米之外都闻到的河水恶臭。英雄河——滋养一代代人的母亲河从此被污染变成臭涌,大家不敢洗衣,更不敢取水,鱼虾几乎绝迹。随着河流污染,鱼虾的灭绝,人们的健康也受到了威胁。村里接二连三出现五十岁左右的人莫名地得了怪病、癌症等英年早逝。英雄河昔日的母亲河,以前的那份洁净成了人们永恒的记忆。

2017年,龙江镇斥资上亿元进行污水治理,经过努力,英雄河边建起了一个村级的污水处理厂。经常看到划着小艇沿河打捞垃圾的环卫工人。经过两年多的努力,英雄河的水质大大改善了,河水开始变得干净,有鱼群游来游去。踏过昔日的断壁颓垣,已是芳草茵茵。河边的儿时玩耍大榕树,满树青绿,枝繁叶茂。蓝天白云,河两岸的景色都映照在河面上。时常还有成群的鲫鱼在河边打转。翡翠般的河水,似一条迎风飘动的锦带。微风照拂,绿水皱面,两旁的芭蕉叶掩映着那水中的剪影,迷离而朦胧……

英雄河,一条经历几代人历史变迁的小河,历经岁月的洗礼,坐看峥嵘岁月,河水潺潺仿佛在诉说着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金山银山不如青绿水青山。为了我们的生命健康,我们要保护环境,从小事做起,不乱扔垃圾,爱护我们的母亲河,就是捍卫我们的家园,爱护生命。

(作者系顺德区本真未来学校六年2班学生,指导老师:伍建英)

那条河,那个人

文|陈飞宇

一柳一芍药,一江一浮生。

我出生在岭南这片烟雨朦胧之地,自小我外公就告诉我;“这水啊,绿的干净,绿的清翠,是没有头的咧!”儿时最爱春天,芍药都赶着冒芽,没过多少天花就长到手掌般大了,这一下雨呀,瓣儿就愈发艳丽了,凋零入江中,江上宛如铺了一层胭脂水,柔柔的,惹人心里好生惊羡。


我家就定居在如此秀丽之地。雨过之时,趁着雅致观江,江便都是霁青霁青的了。如若碰上花好月圆那便再好不过了,只是无端游人厌倦罢了。这种江,岭南有,江南更是数不胜数。可是啊,有人会钟情于有着无数文人浓厚笔墨的西湖,有的人却永远在意家门口那条小河。西湖虽好,终归是闹了些,少了一缕家乡的安宁风味。如此说吧,每个人一生心里都流有一条江水,那水承载了你的太多太多,跟别人的是不同的。

我的外公,生于斯,长于斯。对这条河有着深深的感情。他生平素爱这条河,每次出门都要感慨几句。只是三四年前那水浑浊了不少,外公一口一句抱怨,却还是心甘情愿地处理。小时候不懂事儿,自以为外公如此做法是应当的。有段时间读《小英雄雨来》,不觉被里面的还乡河震撼住了。再瞧着我家的河,不禁就显得逊色多了。心里就开始嘀咕:这儿没啥豪杰,也没有大义凛然的英雄故事加之点缀,怎么会让外公如此着迷?只记得外公的脸霎时严峻了:“这河时是咱们水乡人的魂,小孩子家家的,懂得什么!”的确,当时的我完全不懂什么。直至外公离世,我才清楚地知道,外公爱这片水爱得如此深沉。“这水......是我们的根......不能亏待。”随即他便垂下了手。恍然间,清泪竟已经招架不住了。

如今看这河,还是如原来一样碧绿,却总还是觉得自有一股清奇在里面,我想应该是外公的风骨吧。朦胧中,我看到一幅画,画面很美,晕了一层墨。怎么会晕了呢?是水吗?酸酸涩涩的。画里,我仿佛又看到外公在江边忙碌的身影,看到了他爽朗的笑容,如同河边灿烂的夕阳,笑得那么慈爱,那么温暖……

又是一年春天,莺飞草长,那江,那水,永远都不会被磨灭。江水流得很远,很远,没有尽头,生生不息。

(作者系顺德本真未来学校六年4班学生,指导老师:朱琼瑶)

诱人的水乡美景

文|张芊晔

佛山的水,清澈澈,佛山的水,甜蜜蜜。在顺德杏坛镇的北端,有一个小村庄,叫逢简,在那里,有一条美丽的小河蜿蜒流淌在村间巷里。

水乡速写。张芊晔供图

站在小码头上看过去,小河里的水,清清的,绿绿的,多么想把它捧在我的手心。船夫们划着小木船,领着来自各地的游客们,一叶一叶地,沿着弯弯曲曲的河道,漂向古色古香的小村落深处。小河不宽,波浪不惊,妈妈和我稳稳地坐上了其中的一叶。中年船夫在船尾慢慢地划着船桨,小木船便轻悠悠地在水面上滑了出去,像漂浮在水面上的一片褐色的落叶。小木船的两侧随即荡起了几行不紧不慢的水波,我不由自主地把小手伸出船舷往下探,我要接住这暖暖的温柔。我一下子惊呆了,我以为在这明媚的阳光下,小河的水会像刚才走过的混凝土路面一样暖和或者甚至会有点烫手。可是当它轻轻地划过我的指尖,我感受到的却是一阵阵清凉和柔软。在这南方逐渐炎热的五月天里,像给我奉上了一杯山泉水,清凉解渴香甜!指尖往下,我清晰地看见十几条悠闲小鱼儿,追逐着我细细的手指。我想,它们会不会以为我要给它们喂食呢?可是,我真的舍不得破坏了这么纯净的温柔,我还是忍住,没把背包里的小饼干拿出来。

“妈妈,怎么这条小河的水这么干净,这么舒服?”我再也忍不住了。一直默默不言的中年船夫终于插了进来:“以前顺德的小河都是孩子们的游乐场。可是后来我们顺德的工业发展起来,河涌发生了污染,我们现在脚下的这条小河,也是经过政府综合治理之后,才恢复了它原本应有的样子。”

我更好奇了:“哦?真的?那这条小河是怎样治理的?是让村民们不扔垃圾到河里吗?”这时候,船夫脸上写满了骄傲地说:“哈哈!这是其一,最重要的还是我们这里的河涌治理项目。我们共建了四个小型的污水处理站,而且在村里分片铺设了截污管网,所以我们这里的污水是不可以直接排到河涌里的。这些设备会把村民们的生活污水收集起来集中进行处理,达到排放标准了再排入村内的河涌的。所以我们这里的河涌只会越来越干净。你看,水质好了,环境好了,接着就吸引了这么多游客来这里休闲旅游度假了!”妈妈和我一边听一边点头,一边看着两岸穿梭的游客,真是名不虚传啊!

突然,我惊奇地发现在河岸边有一个大圆孔,圆孔旁用文字标明“雨水管道”。船夫似乎猜到了我的心思,还没等我提问,他就直接回答了:“孩子,这些管道是收集雨水的,因为雨水不需要处理,收集了之后可以直接排入河涌,所以这些管道是区别于生活污水的管道的。”妈妈听了不禁感叹道:“啊,真好,想得真细致!”树影婆娑下的小河,越深远越美丽可爱了!

(作者系顺德本真未来学校六年3班学生,指导老师:陈钰芳)

德胜河边

文|杨海欣

德胜河,顺德的心肺,她总是静默无言,自我家门前缓缓流过。

我素不多言,是个极其闷骚的人。这条家乡河,千百年来,也是默默无闻地以鱼虾养育着顺德人。

而它,便成了孤僻的我,除家以外另一种依靠、归宿。

德胜河边的“凤凰台”。郭亮供图

一次,满腹心事没处诉说的我郁郁寡欢地出门散步。追随着一路花香,看着丛中蝶翅轻颤,我投入了河岸边公园的拥抱。我所追崇的,不是林间枝头的红花,亦非丛中扑腾的蝶蝉。此刻,喜静的我,需要的仅是一方净土,闲看河上舟来船往,体会置身事外的清闲,感受顺德人忙碌中透露着的闲适。

此刻的德胜河,听其缓缓东去,河上货船鸣笛声声,桥上车来人往,没有文人钟爱的景,没有太多动人的情,河边的我与德胜河早已融为一体,成为夕阳下街坊邻里的一景。

晚风渐起,撩落片片碎花,吹起层层落叶。何须长言倾诉,愁怨尽在潺潺流水中消逝。凭着印象,我沿着林间小路漫步,才发现近来花鸟虫鱼渐多,漂泊在岸边的不再是垃圾、残鱼,地上不再有果皮纸屑,拂面的微风中还夹带着丝丝林中甜香,这方天地也出落得越发清净,越发清秀,我由衷感叹:“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在这既熟悉又陌生的河边走了许久,尘封已久的心灵忽然有了触动,好似在回应着今天格外热情的河水。沿着不知从何而起的带着凤凰印记的护栏走着,路面宽敞起来,不再是山阴间的羊肠小道。我缓步而行,不知不觉登上了那座象征顺德地标的恢弘建筑——“凤凰台”,站在最高处低头俯瞰,一座盘踞在头顶的庞然大物的银白外壳,在太阳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她如同一只即将冲出云际的凤凰,展翅欲飞。仿佛在守住顺德一方热土,也仿佛在守护这一世繁华。再往南眺望,德胜河仍旧缓缓流着,只是更素净,更幽静,越发淑女,越发的令我喜欢了。她在岸边公园的衬托下,于朝霞中散发着淡淡金光,出尘的她,一如喜静的我,在她这里,我找到了我的归宿,找到了我心灵的安放之处。

(作者系顺德本真未来学校六年4班学生,指导老师朱琼瑶

善心如花

文|梁昕岚

家乡门口有条小河。曾经,这儿还发生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一年深冬,一个村女在河边洗衣服,虽然顺德的冬天并非不寒冷,却也得穿上厚棉袄。村女在冰冷的小溪旁洗着,她两手冻得通红,洗一下,用口里的热气呼一下。路过的村民说:“姑娘,多穿点衣服,天寒地冻的,手会冻坏的。”谁知,为说完,没留心一脚踩空,整个人掉进去了,她那红色的羽绒服在明镜般的小河里显得格外突出。村民一下惊呆了,还来不及呼救,一个过路的小伙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抛下了车,脱下了外套,几步上前,跑下楼梯,毫不犹豫跳下水去。那姑娘冷得发慌了,连挣扎的劲都没了。小伙子抓住姑娘的手,把她拉到自己臂弯里,以最快速度把姑娘从水里救上岸。周围的人都围了上来,忙着给姑娘嘘寒问暖。等到他们想起小伙子时,才发现他不知何时已经默默离开了。只有欢快的小河,继续唱着歌向前跑去……

善举是一片冬日的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温暖;善举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使心灵枯萎的人感到情感的滋润;善举是久旱土地上的甘霖,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的希望。

小河默默记录了这一切。每天静看日出日落,静看人们出入作息,静看天地不老,善心如花。

(作者系顺德本真未来学校六年4班学生,指导老师:朱琼瑶

无名河畔的记忆

文|欧阳睿岚

提到那条无名河,我的脑海中就会出现这样一幅画面:木棉树于岸边傲然挺立,河水绕城缓缓东去。我素来喜欢幽静风趣的小桥流水罢了,并不追崇大气壮观。因此,这娴静的无名河便成了我们幼时经常玩耍的地方。

“你太矮了,不想跟你玩!”一声叫喊后,我被从人群中推了出来,砰地一声坐在了那条河的旁边。“为什么要这样对我,只是比你们矮了一点而已呀。”我想着,鼻子一酸,两股泪涌了出来,滴滴眼泪不知包含了我的多少心酸与不甘。突然之间我感觉阴云密布,风雨交加。那条小溪更是与往常不同,若雄狮咆哮,水狂奔而流,我的心也仿佛被劈开了两半,似若撕心裂肺,却软弱不堪。“事事讲究公平公正,凭什么她不能玩?”一个男生站了出来,他的眼睛死死地盯着其他人,他的眼中充满了怒火与不愤。其他人毫不犹豫地点了点头,我一见,心中仿佛盛开了数朵鲜花,喜悦不由自主地涌上心头。这一切似雨过天晴,再见虹桥,所有的烦恼都抛到九霄云外了……

无名河畔,留下的不仅仅是美好的记忆,更多的是人生的启迪。它让我们留恋,也让我们奋进。当十年八年后,我们已不再青涩时,再回首当年的故事,肯定会增添更多的乐趣。

无名河,最美的地方。

(作者系顺德本真未来学校六年4班学生,指导老师:朱琼瑶

【南方日报记者】罗琼

【摄影】顺德本真未来学校梁超华(除署名外)

编辑 杨馥铫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