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古村变身“网红村”,离不开这群师生的文艺style

南方+ 记者

中山南区曹边村内,一批批历史悠久的老侨房仍保持着古朴的原貌,却正在经历一场从内向外的改造和革新。

在一间不起眼的老房子内,记者见到了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老师黄丽雯。过去几年,她一直在致力于这里的老侨房保育工作。

黄丽雯自费租下曹边村的老侨房,与学生们一同将其改造为艺术工作坊。

几年前,黄丽雯自费租下了这间老侨房,与学生们一同将其改造为艺术工作坊。改造并非大张旗鼓地“披红挂绿”,而是在它原貌的基础上,对厨房、卫生间、卧室等功能区域进行翻新和水电线路改造,使其适应现代人的生活需要。黄丽雯和学生们将古建筑文化中的灰塑、窗花等元素应用到艺术装饰中,使房屋内饰生动且契合,本已荒废的古屋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

改造后,本已荒废的古屋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 

作为著名侨乡,中山保存着大量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古建筑和人文景观。而如何让这些人文景观保存下来,“活化”起来,不让其在岁月变迁中损毁消亡,是村落改造面临的现实问题。

年轻人参与其中的身影令人瞩目。2014年,黄丽雯以“寻·展古村落”项目成功申报了“博爱100公益创投”,与学院王力、阿丽莎、任敏等老师带领学生对中山古村落及本土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进行系列研究课题,走访中山古老村落,调研、探索古村落的保存、活化之路。

2015年8月,师生们来到了南区的曹边村。作为一个规模很小的自然村落,曹边村有着保存较为完好的自然村貌。“寻·展古村落”团队经过实地考察调研,深入挖掘。寒来暑往,用了两年多时间对曹边村的村貌、古井、湿地景观进行了环境规划设计,并完成了两个侨房、一个龙井的实地改造。2017年,他们为曹边村所设计制作的《曹边村秀美乡村景观更新》规划书,帮助曹边村入选“中山市秀美村庄”、国家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也让曹边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政府资金帮扶。

曹边村于2017年获得国家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称号。

2018年6月,“饰说新语——寻·展古村落项目巡回展”在曹边村一栋经过师生们精心修复的百年侨房中举行,得到政府与社会层面的关注,中山市领导也来到曹边村参观调研。有了曹边村的成功案例,“寻·展古村落项目”项目目前正在沙溪龙瑞村等地进行更多尝试。

“饰说新语——寻·展古村落项目巡回展”在曹边村百年侨房中举行。

在取得不少成就的同时,作为一个公益项目,他们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对于公益项目来说,资金往往是最大的困难。”黄丽雯说。项目进行几年以来,主要靠“博爱100”的种子资金维持。师生们为古村落的挖掘改造提供的规划书和方案,很少有资金上的补助。结合古村落文化设计出来的文创产品,由于经费不足无法批量生产,让学生们的心血只能停留在图纸上。

黄丽雯说:“乡村振兴不仅仅是指产业振兴,农业工业的发展,乡村自身的文化更是具有不可低估的潜力。”黄丽雯也认为,对古村落的规划改造不能只寄希望于个别人群的努力,应当在更高层面实现整体规划与布局。“我们希望能够以‘曹边村的规划改造’为例,让更多人了解侨房保育这项工作的可行性及其意义所在,让大众感知侨乡文化之美。当然,在这条路上我们仍然任重而道远,同样也需要政府等方面的许多支持。”

相关阅读:

中山“画家村”:村民和艺术家做邻居,是什么感受?

【采写】记者 廖瀚 郎慧

【摄影】记者 叶志文

编辑 廖冰莹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