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造相机、玩自拍,中国摄影机之父邹伯奇的那些事|大沥图鉴

南方+ 记者

照片储存着时光的记忆,捕捉了历史瞬间,也记载着世事变迁。

南方+大沥频道《大沥图鉴》栏目,为你翻开大沥的老相册,讲述老照片背后的故事,回顾当年,重温历史记忆。


1839年

人类历史上第一张自拍照诞生了

照片的拍摄者是美国摄影师罗伯特·科尼利厄斯

1839年,美国摄影师罗伯特·科尼利厄斯拍摄了第一张自拍照。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一个世纪以前

南海大沥也有人玩“自拍”

还是用自己做的相机拍的

我们先来看看下面这张图↓

这张“自拍照”是邹伯奇用自制的“摄影之器”拍摄的。根据邹伯奇留下一张照片背面的“行年将50”等资料推测,这张照片大概摄于1863年。

明年就是邹伯奇诞辰200周年,今天《大沥图鉴》带大家回顾这位大沥传奇人物的那些事儿。

从““中国照相机之父”到“中国摄影机之父”

邹伯奇(1819年8月5日-1869年),广东南海县大沥镇泌冲人。中国清代物理学家、学者、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邹伯奇17岁开始研究光学。按自然科学史专家戴念祖的研究,邹伯奇在用透镜取火的时候,脑中灵光一闪,开始研制起了照相机的“鼻祖”——暗箱。在1844年,邹伯奇制造出了中国第一部照相机

此外,他还制造过望远镜、显微镜、七政仪等,同时又是近代墨学研究第一人。

在日前举行的广东省摄影家协会成立60周年总结表彰大会上,“中国摄影机之父”邹伯奇荣获致敬奖并排名第一。“这个‘摄影机之父’是今年定的。”邹伯奇族孙邹锡良表示,“这其中的区别是,伯奇公除了发明了摄影机之外,还发明了摄影术,这得到了大家的肯定。”

多领域全才,饮誉天文学、数学多个科技领域

除了在摄影方面取得成就,邹伯奇还是个饮誉天文学、数学、测绘等多个科技领域的全才。

在天文学方面,邹伯奇对古天文学进行了深入研究,绘制出天文图表,绘制和撰写了《甲寅恒星表》《赤道星图》和《黄道星图》三卷天文著作,而且还制造了“天球仪”和“七政仪”,用“七政仪”形象地演示了太阳系和各大行星围绕太阳运行的情况,宣传了哥白尼日心地动说,驳斥了当时的“天动地静说”,并计算了从辛酉(1861年)开始的若干年内五大行星的年运动情况,其中包括了水星“远日之期”的预报、金星离日四十度为最明的预报、三颗以上行星会聚时间和位置的预报,从而为我国近代天文学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邹伯奇使用过的研究天文的天球仪。

在数学方面,邹伯奇被誉为是“算术称首”的数学家。他著有《磬求重心术》《求重心说》三角、几何论文和《乘方捷术》《对数尺记》等代数论文,而且还善于把数学应用于实际,总结我国有关几何光学方面的经验,发展了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所阐述的格术。在25岁那年(1844年),他写成了《格术补》(即几何光学,古代称“格术”,宋以后失传。格术补即补“格术”的空白),这是一部比较完整的几何光学著作。

邹伯奇还擅长测绘,今有石刻《浔冈洲图》和《桑园围全图》传世。当时,学术造诣颇深的道光举人陈沣在《浔冈洲图》的右上方作一题记,说此地图“每一方格为一里,长短皆合二十四向不差,山水形势无不毕肖,地图至此精密极矣。”由此可见,邹伯奇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确实值得后人学习。这一块石刻《浔冈洲图》对研究珠江三角洲的地理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历史文物;同时,亦是地理学科有较好学术价值的实物资料。

《浔冈洲图》石刻(左图)与当今航拍图(右图)比较。

后人多方收集资料,大沥计划兴建伯奇纪念馆

1996年,为了纪念邹伯奇,泌冲村民联合港澳同胞,建起了伯奇公园,公园里面有一间伯奇纪念室,里面陈列了邹伯奇生前使用过的仪器、发明等。

当时,为了建设伯奇纪念室,邹伯奇的后人邹锡良、邹忠廉等人,开始多方收集资料。据介绍,邹伯奇生前有很多关于光学、摄影、天文等方面的手稿和仪器,但如今留在家乡的很少。上世纪80年代,邹伯奇一些手稿甚至流落到了内蒙古。

为了收集更多有关邹伯奇史料,邹锡良等人还通过邹伯奇直系后人、广州博物馆等地四处搜集邹伯奇的遗稿、手抄本等。

为了表彰他们为广东摄影事业作出的贡献, 广东省摄影家协会日前举办60周年总结表彰大会,对包括邹伯奇在内的83位老前辈、摄影家颁“致敬奖”,奖牌由邹伯奇的玄孙邹忠廉代领。另外,邹伯奇的族孙邹锡良还被大会授予“贡献奖”。

邹伯奇族孙邹锡良(左)与邹伯奇玄孙邹忠廉(右)展示奖牌。

“这种收集对我们也是一种鼓励。在中国一穷二白、科研最落后的时代里,邹伯奇却在中国发明了摄影术,延续了中国古代文明的传承。时至今日,这种精神对我们依然有很大的鼓励。”邹锡良说。

近年来,在伯奇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上,大沥也下了不少功夫。其中,以“伯奇”为名,大沥已经连续举办了8年中国创意摄影展,并在国内形成了相当的影响力。

据大沥镇文化站副站长杨文升透露,明年邹伯奇诞辰200周年,大沥计划在黄岐文化中心立项兴建伯奇纪念馆。此外,还将举办一系列纪念活动,包括出版邹伯奇相关书籍、拍摄纪录片等等,将伯奇精神继续发扬光大。

戳以下链接看更多大沥故事↓

你听说过大沥“打虎记”吗?大沥图鉴带你细数这里的“猛兽”

历经70年,大沥的小学见证着这些红色故事

大沥这个因打铁业兴盛而得名的小村,竟是南海农村第一个党小组诞生地

【来源】大沥宣传文体办

【整理】何帆燕 杨馥铫 赵进

图片由大沥宣传文体办提供

编辑 杨馥铫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