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储存着时光的记忆,捕捉了历史瞬间,也记载着世事变迁。
南方+大沥频道推出《大沥图鉴》栏目,为你翻开大沥的老相册,讲述老照片背后的故事,回顾当年,重温历史记忆。
你知道吗?大沥历史上出现过老虎!
故事还得从下面这张老照片说起。
这是一张保存在大沥文化站的照片。据记载,1933年,大沥镇沥北社区辖下坎头村村民发现了一头从雅瑶围方向来的老虎,老虎进了村,但陷入了烂泥田里暂时无法脱身。发现老虎的村民马上回村部署应对事宜。打虎过程中,村民把能用得上的武器都用上了。老虎很凶猛,甚至从烂泥田里挣脱出来扑向了人群,还抓伤了人。千钧一发之际,一位以打鸟为生,被人们冠以“崩牙尾”绰号的村民击毙了老虎。
确有其事吗?“沥北坎头村民打虎事迹为真,但是打虎图的真伪不得而知。”这是沥北社区居民、坎东族谱撰写人孔霭基的说法。
然而,或已难以考究的“打虎记”中的猛虎,已埋藏于历史深处。人们更为熟知的,却是大沥的另一种“猛兽”,它就是汪汪——
沙皮狗(犬)!
由猛变萌的沙皮狗
相传,大沥数百年前有斗狗的风气,吸引了各地民众前来围观。因此来自各地的狗种在此培育,最终形成公认的最好斗品种——沙皮狗。
原生纯种的沙皮狗,并无多少皱褶,整体形态精瘦强壮,被称为“骨嘴”沙皮。至于大多数人看到的皱巴巴的形态,那是一种名叫“肉嘴”的品种,是外来的品种与本地品种杂交而来。
在行业内,对于以大沥沙皮犬为代表的中国原种沙皮狗有这样的通俗表述,即:葫芦头,蚬壳耳,豆豉三角眼,亚婆脸,瓦筒嘴,竹叶脷,硼砂鼻,黄牛颈,鲩鱼身,虾公腰,铁线尾,京柿笃,中柱手,琵琶脾,蒜子蹄。
沙皮狗已有2000多年养殖史
大沥沙皮狗协会会长曹裕坚介绍:“中国沙皮狗有2000多年历史,据说在汉朝字画就发现它的踪影,当时可能主要是作为攻击野猪的狩猎犬。”根据现存一些民间资料和历史记载,早在清末民初,大沥沙皮狗便被英国人带回欧洲,并在上世纪70年代再从欧洲传入美国,而1985年在美国注册的沙皮狗便有8500只。
后来,沙皮狗风靡全球,在欧美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中国港澳台均有专门的沙皮狗协会。
大沥沙皮狗养殖史
1995年10月,大沥政府主导成立了“大沥沙皮狗技术研究会”,组织国内外专家拟定“大沥沙皮狗标准特征”。与此同时,当地还邀请国际及国内知名专家前来当地做裁判,参与和组织多场在业界颇具影响力的狗展和比赛,不断创造机会让大沥沙皮狗与各种世界名犬同场竞技,打响名气。
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间,大沥曾掀起过一阵饲养沙皮狗风潮。由大沥沙皮狗协会的统计数据称,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大沥的沙皮狗养殖户达到了180多户、饲养基地40多个。
在1997年-1999年间,大沥沙皮狗在本地的存栏量达2万多条,豢养七八十只沙皮狗的养殖场比比皆是。
“沙皮狗饲养业是大沥最早与国际接轨的产业。”大沥镇相关负责人说,沙皮狗文化中代表的忠诚、仁厚、务实、机灵、进取特质,与新一代“沥商精神”有诸多相似之处。
如今,大沥正通过举办沙皮狗文化节、成立大沥沙皮狗协会等方式,推动大沥沙皮狗文化研究的纵深发展,延续沥商精神。
戳以下链接看更多大沥故事↓
大沥这个因打铁业兴盛而得名的小村,竟是南海农村第一个党小组诞生地
【撰文】何帆燕 杨馥铫 赵进
【图片来源】大沥镇宣传文体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