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养成记|培养一个清华的孩子,家长需要多努力?

珠海大课堂
+ 订阅

普通家庭培养一个清华的孩子需要多努力?一走进曾想雄家,满墙的世界地图、各种奖状、儿童素描作品、整理好的语文易错题……这些花花绿绿的张贴物,就是答案。

曾千洋童年照片

曾想雄是广东省理科前十高分考生曾千洋的父亲,他和太太都在珠海本地的小学任教。高考成绩放榜的凌晨,曾想雄分别接到了北大和清华招生办打来的电话,心中那块大石头总算落地。他开玩笑和朋友说,自己家的教育事业取得了阶段性胜利。确实,在孩子教育上,作为教师的千洋父母,他们从孩子的习惯养成、给孩子定目标、树立价值观方面,比其他家庭倾注了更多的心血,近二十年来从未松懈。

一起来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吧:

学习是家庭习惯

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影响尤为重要。千洋的学习习惯无疑是受家庭潜移默化的影响。曾想雄和妻子都有看书和自学的习惯,曾千洋常常在家中看到妈妈埋头读书、学习,还曾由衷感慨,“如果像我这把年纪还像妈妈一样勤奋学习就好了。”千洋妈妈说,他们父子俩都很爱看百家讲堂,平时吃饭聊天也喜欢评论时事。

高中时千洋的语文成绩没有优势,爸爸曾想雄还会陪千洋一起学语文。其实千洋的爸爸是小学数学老师,为了帮助孩子“补上”语文弱项,也拿起辅导书和孩子一起学语文,甚至从网上找来资料,把易错题、知识点抄下来帖在墙上。儿子学业繁重,但也不能和社会脱节,每周末回家,爸爸妈妈会整理一份一周时事评论,这也是父子俩的日常饭桌话题。“一个高中下来,他爸爸的语文水平也提升了不少。”千洋妈妈笑着说。

点亮孩子的兴趣

作为理科生,曾千洋却有不少文艺的爱好,譬如钢琴、绘画等等。其中,他对钢琴尤为痴迷,从小到大或了很多奖,还曾和朗朗同台演出,在班里,大家称他为“钢琴小王子”。“孩子喜欢的东西,我们不一定擅长。我们能做的,就是陪他一起学习。”曾千洋的父母都没有音乐基础,他们的教育经就是“点亮孩子的兴趣”,并不遗余力地支持。

这个暑假,别的同学都在旅游、放松,曾千洋却在忙着自己的一件大事儿——录一张属于自己的钢琴曲专辑,这也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所以,假期他一直忙着练琴、学语言、找录音棚,而妈妈就担当起了“经纪人”的角色,除了照顾生活,还全权承担起对外沟通的重任,希望能让他更专注地完成自己的梦想。

平衡“小我”和“大我”关系

“聪明、有礼貌、家教好”是老师们对曾千洋的一致评价。千洋在学习上几乎没让父母操过太多心,所以父母关注更多的是习惯养成、兴趣培养,还有价值引导。但有时候,兴趣爱好也是一种博弈。千洋喜欢看动漫,在不少家长眼中,这不是什么“正经”爱好,高考完后,曾千洋告诉父母,自己因为备战高考落下不少动漫,放假了得“补番”。

为了让父母同意他这个爱好,曾千洋不仅自己看,还拉着妈妈一起看。“千洋还给我推荐过他在看的动漫,他给我们讲解这些动漫的主题还有故事,其实并不比一些优秀的电影、文学差。”经过沟通,千洋妈妈也认可了孩子“追番”的爱好,偶尔还会和儿子一起“补番”。

但在选专业的时候,千洋陷入了巨大的纠结。一方面是他认为未来最有发展前景的计算机专业,另一方面是痴迷十余年的钢琴。“我和他说,计算机和电子信息专业是是‘大我’,钢琴和艺术则是‘小我’,希望他能从中找到平衡。”千洋妈妈说。

合理评估孩子的价值

与千洋妈妈的兴趣管理不同,千洋爸爸则更注重对孩子的“合理价值评估”,即孩子的能力应当匹配怎样的成绩。他认为,对孩子的要求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这个评估是动态的,随着孩子的成长不断更新。

对孩子的价值有准确认识,家长对于孩子的期望和要求才不会偏离他的能力,有利于孩子树立信心、减少压力。高考的超常发挥,对于曾千洋家庭来说也不算特别意外。曾千洋是属于超常发挥的“竞技型”学生,从小到大几乎每次大考总能创造惊喜。

曾想雄告诉记者,初一时千洋曾跌出年级排名70名外,因为对孩子的价值有数,所以他始终对孩子充满信心。果然,千洋的状态调整过来后,成绩就像“涨停的股票”稳步提升,中考也是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入珠海一中。在高三时,虽然成绩始终在第一梯队并不突出,但他相信班主任讲的,年级排名前30的孩子,都是有潜力考上清北的。果然,这一次同样没有失望。

想了解更多学霸故事?详情请戳:

学霸养成记|你当不了“学霸”,可能因为不会问“为什么”

清华学霸自述学习经:请爱上学习,爱上自己!

【采写】曹丹龄

想要了解珠海更多教育资讯吗?扫码加群,与南方+记者面对面~


编辑 文秋仪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