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有料|千家足球特色学校正赶来广东,贝利老东家都来了,孩子去要读吗?
看病难看病贵,是压在不少老百姓心头的一座大石。但最近广东省内就有医院首试“医药分开”,试图解决这个问题。
有料哥了解到,2月9日,广州妇儿中心正式关闭三个院区内的成人门诊药房,成为全国首家取消门诊药房的公立医院。
具体的做法是:病人缴费后,可到院外合作药店拿药。广东全省有60多家药店将与广州妇儿中心实现联网合作。
不过,业内人士表示,这还是类似于药房托管,而真正的“医药分开”,是让患者拿到经过医院审核的处方后,可以去任何药店买药,不受限制。
今天一早,南都民调中心针对广州妇女中心实行“医药分家”进行街头拦访报道出街,有四成受访者点赞“医药分家”,有五成的受访者认为“医药分家”能改善看病贵的问题。
看来大伙儿跟有料哥一样,对“医药分家”都有很高的期待,这一切都是源于“看病难、看病贵”给大家带来的切肤之痛。
医改重在“强基层”
早在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医改时曾强调,要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真正解决好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为了探索医改这一世界性难题的中国式解决办法,全国上下都在发力。
2015年5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其中就提到了“破除以药补医机制”,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加大政府投入等,建立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彻底切断医院和医务人员与药品间的利益链。
一项项举措,正在促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体现着新一轮医改“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
我广东在这方面就走在了前面。深圳、珠海,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肇庆先后被列为国家联系指导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正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深圳卫生计生委医改办处长李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深圳医改的其中一个重要的方向就是“强基层”。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和标准化建设,让基层的医疗机构能够阶段性解决老百姓看病就医的问题。
罗湖医改获李克强点赞
如何“强基层”?深圳的罗湖医改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
有料哥的一个朋友梁小姐,家住罗湖一小区,家有八旬母亲瘫痪在床,以前妈妈生病了,需要两个人陪同上医院,一次救护车的费用就要数百元,自从罗湖公立医院推出了家庭医生的服务,只需要一个电话,医生就上门服务,省去了不少麻烦。
并且,社区医院的全科医生年薪在30万左右,这样的高薪吸引了来自全国的优秀医生。在罗湖医院集团2015年的一次全科医生公开招聘中,就有1000名医生申请,最后仅30名被录取,可谓优中选优。
如今,罗湖区有近38万居民足不出户享受健康保健、慢病预防、常见病诊治等服务,这正是罗湖医改分级诊疗制度给居民带去实在的便利。
而就在2015年,罗湖正式启动罗湖公立医院的改革之前,这个数字还仅仅是87000个。
对此,深圳罗湖医院集团院长孙喜琢曾介绍经验:
第一,做资源的整合,把所有区属的医疗机构整合成一个医院集团,所有的23个社康中心和五家医院都是一个法人代表。
第二,是做实做强社康中心,实现的形式就是家庭医生的签约服务。
第三,就是“总额管理、结余奖励”制度。
2016年11月14日,罗湖医改在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座谈会上获得了国家总理李克强的肯定,李克强说“你们提出的医共体建议很有价值。”
2017年,“罗湖医改”将在全市推广,将建10家以上基层医疗集团。
那么,如此好的服务,医生的薪酬也大幅增加,老百姓看病的价格会不会更高呢?
这点,罗湖区方面早有考虑,通过一个制度来保证老百姓看病价格不会太离谱:
2016年1月,罗湖区试点医保费用“总额管理、结余奖励”制度改革,就是以辖区内的签约居民为对象,将上一年度基本医保大病统筹基金和地方补充医疗保险基金支付总额,加上本年度全市医保支出平均增长比率值,打包给罗湖医院,年终清算时,若有结余,就奖励给医院。
比如,罗湖医院家庭医生的签约对象累计达到37万人,假如去年医保支出总额是100万元,而今年只支出了90万元,那么多出的10万元,就要奖励给罗湖医院,医院可把奖励的钱用于进一步做好居民的疾病预防及激励医务人员等。
这种医保支付方式实现了办医导向的突破性转变,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医院只有关注居民的健康,做好预防保健工作,使居民少生病、少住院、少花钱。
也就是说,居民看病的花费越低,医院盈利更多,医生奖励越高。
广东医疗控费方案标准比国家还高
有料哥了解到,广东省在去年底出台了《关于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实施方案》(以下称《方案》),主要作用就是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
《方案》明确,广东省2016年要初步建立公立医院医疗费用监测体系,并且22项主要监测指标要基本达到目标要求,其指标要求甚至比国家控费要求更高。
《方案》要求到2017年底,广东省要力争公立医院门诊病人的人均医疗费用、住院病人的人均医药费用,不超过全国同级同类医院的平均水平,区域医疗费用增长的幅度降到10%以上,参保患者医疗费用的个人支出占比逐步降低。这个比例最后会降低到30%以下。
有料哥知道,控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能需要做持久的准备,但广东省采取了多种措施,来给医疗费用"降温":
●逐步取消门诊输液
抗菌药物滥用的问题向来备受关注,为此,《方案》提出,除儿童医院外,在全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严格控制并逐步取消门诊患者静脉输注抗菌药物和静脉输液。
●严禁给医务人员设定创收指标
医务人员个人薪酬不得与医院的药品、耗材、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等业务收入挂钩。
●保证质量和安全前提下首选价廉技术
在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首选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适宜技术,防止过度医疗。
今年广东这样怒怼“高药价”
到了2017年,针对药价虚高的问题,有料哥还独家从省卫生行政部门获得消息,广东要出下面这些大招怒怼“高药价”。
首先在药品流动领域,广东省将会采取措施压缩中间环节、降低虚高价格,推行药品采购“两票制”。
其次是医院要全面取消药品加成。
还有就是在采购药品环节上,以后更多的是鼓励公立医院组个团采购,依靠“团购”来降低药品费用。
最后,有料哥了解到,以后想要在医疗费用上做手脚将会难上加难。广东省将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对医疗服务和医疗费用实现事前提示、事中监控预警、事后审核和责任追溯。
有一天,小病一个电话就有医生上门服务,大病只要去到离家不远的医院,当我们拖着患病的身体走进医院,再也不用担心过度治疗,纠结医生开的药到底该不该全吃……
有料哥和你们一样,希望这一天早日到来!
【撰文】曹斯 三响 邓强 李秀婷
【策划】不瘦
【校对】蓝淑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