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说 | 许优沁:百变角色 不变初心

南方医科大学
2017-01-19 09:43
+ 订阅


人物小记

这个灵动活泼的可爱妹子叫许优沁,现为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肿瘤研究所2015级博士,校研究生会主席。作为一名起早摸黑的资深实验宅,她从未想过有一天能站在大礼堂的舞台赢得掌声阵阵;作为一名平凡普通的南医大学子,她从未想过有一天能够走进人民大会堂…她从不被身上的标签束缚,始终坚信:越艰难的日子,就越要相信事在人为;越光明的时刻,就越不要怀疑只是命运使然。认识自我,实事求是地评价自我,是悦纳自我的基础,是自我完善的阶梯。

时钟指向晚7点。

刚换完发色,得意洋洋发了条朋友圈,我转身投入年底总结大会紧锣密鼓的筹备中,这时微信响起:“主席,约个稿呗。”出于下意识的反应,我一口答应了,开完总结大会,翻看聊天记录才回过神来默默盯着“说出你的故事”这几个字寻思良久,从大一踏入南医大到现在博二,这8年多来似乎充满了故事却又平凡无奇。一路兜兜转转,迂回前行,我始终在做的只有一件事:找自己。

如果说故乡是赋予我生命的家园,那南医大就是让我找到自我价值的第二故乡。

我不是女神,不是学霸,唱歌一般,不会跳舞,乐器只会口琴和竖笛(感谢东林小学)。这样的我在险胜60%的高考大军以后,并不知道自己未来能做什么,适合做什么。唯一确定的是—我喜欢成为集体大家庭中的一员,向往与大家同甘共苦的日子。于是,我加入了学生会。在这里,与一群平凡生活而又怀揣英雄梦想的小伙伴一起努力成长的日子,让一颗迷茫的心终于找到了归宿。大三那年,迫于实习和考研的威慑,我选择放弃了学生会。这大概是我大学期间做过的唯一后悔的事…然而只有失去了才懂得更好地珍惜。

这一年,我毕业了,同时又入学了,还是以专业第一的身份入学,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开学前的暑假,我去了西藏,站在湛蓝明净的纳木错畔,暗下决心:这一次豁出去,活出自己的精彩。于是,我不再为了学习而牺牲自己的兴趣爱好甚至是生活。每天,我都努力协调着学习、工作和生活。时间是自己的,咬牙坚持不过是生活的常态,那些不能把我击倒的,只会让我变得更强。从入学成绩第一到每年的奖学金,保证学习的基本态度是我此刻在实验室起早摸黑的理由;从副部长到主席团,与志同道合的战友们结下的革命情谊是我此刻坚持在研会且行且珍惜的动力;从祖国的大江南北到非洲阿拉伯,沉醉于异域风情和人文情怀的追求是我此刻在学校埋头苦干的念想。

2015年的夏天,是我有生以来最忙碌也是唯一没有回过家的夏天。直博、换届、开不完的会议,参加不完的培训让本该在家里葛优瘫的我活生生忙成小蜜蜂。也就是在这个夏天,我的人生彻底转了弯。一切都从优秀成传说的蔡隆梅师姐把主席接力棒交给我的那一刻开始…

还没缓过神来,我竟成了中华全国学联第二十六次代表大会广东代表团的一员,而且是25人的广东代表团中唯一的研究生代表。失眠了两夜,我依旧没想明白这学联代表的意义,直到中国医科大学学生会主席找到我,邀请我共同写一份关于医学生规培建议的提案…我们从不停地线上讨论,到动用一切资源收集材料,整合方案,到联络全国各大医科院校主席联名,通过北京学联没有提交成功,又通过广东学联的渠道不停努力…不知不觉间,这成了我倾注一切心血做的最有价值的一件事,我终于明白“代表”两个字的含义:我是我,我又不再是我。我代表着南方医科大学,代表着医学生,代表着研究生会,代表着广东省千万学子。而短短7天的参会时间,让二十六大代表成了一个烙印深深刻进我的生命。

2015年7月24日,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第二十六次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步入人民大会堂,心情无比激动,我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地体会到作为学联代表的神圣使命,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我们肩负的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当国歌响起的那一刹那,我心潮澎湃,在场的每一位代表都用最饱满的热情齐声高唱国歌,人民大会堂因这蓬勃朝气而更为熠熠生辉。当校研究生会成功当选全国学联第二十六届委员会委员团体,顺利成为高等院校与科研教育机构研究生会工作委员会19个委员团体之一的时候,所有灯下的奋笔疾书和无数次深呼吸后攥紧拳头的发言都是值得的。当我与五湖四海的学联代表畅谈梦想和未来的时候,不再害羞也不再空洞,因为我们都做好了必将实践理想的准备,当我整装出发的时候发现原来大家也在这里。结束北京之行,转身又来到肇庆,参加第十四期广东大学生骨干培训班(俗称“大骨班”),除了沉浸在浓浓大骨汤中,我还站上演讲台与全省大学生骨干代表分享“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的学联情怀,讲述在国家和人民的眼中“可爱、可信、可贵、可为”的我们,应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因为这是我们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

现在的我,看似有着一种蜜汁“主席光环”,殊不知,当读到刘同的“你脸上的云淡风轻,谁也不知道你的牙咬得有多紧。你走路带着风,谁也不知道你膝盖上仍有摔伤的淤青。你笑得没心没肺,没人知道你哭起来只能无声落泪。”,我不知不觉就热泪盈眶。课题实验+研会工作+生活琐事,每天连轴转,我不是机器人,如果说不累那都是哄师弟师妹的。前段时间,不仅作为今年研究生元旦晚会的导演之一,还破天荒演了两个节目的我,忙完元旦晚会马不停蹄地投入各种年终总结,终于身体被掏空…独自一人在凄冷的半夜挂水,内心几近崩溃,于是在朋友圈矫情了一发,结果微信瞬间被挤爆。十几分钟过后,本来冷清的急诊输液室陆续被假装“顺路”来探病和摆拍的小伙伴挤满…除了快闪到现场的,有很多孩子在微信群里守候着我安全回到宿舍以后才睡,还有边值夜班边安慰我,一整天实时手动跟进的…没错,这就是家。即使漂泊千里独自求学,只要有你们在身边,这里就是最暖心的家。  

多少个做视频写文件开会筹备的夜晚才换来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多少次绞尽脑汁写稿子读稿子的演练才换来台上的镇定自若。早上起不了床,直接省略早餐就跑去开会或者做实验;与拖延症苦苦搏斗,最后才发现deadline永远是第一生产力;策划看了又看,现场依然会有手忙脚乱;在会上发言心跳120,与领导老师或精英前辈座谈心跳150,坐在人民大会堂心跳180…故事说起来可能是一碗不过如此的鸡汤,但却也可以是一条不让自己在人生路上掉队的绳子。

一路走来,最值得骄傲的不是终将逝去的所谓“光环”,而是不断寻找自我,突破自我的过程;最值得庆幸的不是努力以后的“幸运”,而是遇见你们的欣喜;最值得期待的不是令人流连的风景,而是变换风景的世界。

点击展开全文
继续阅读
评论
发送
最新评论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