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被骗了,还能追回来吗?

南方+ 记者 洪奕宜  2016-09-27 17:30

本月上旬,广东省政府召开全省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厅际联席会议第二次会议,透露广东正在筹建省市两级反电信诈骗中心,以提升快速拦截诈骗电话、止付涉案资金、研判串并案件线索等综合能力。日前,银监会、公安部也发布关于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案件冻结资金返还的规定。

事实上,深圳已经做出了探索--“深圳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上个月(8月16日)在深圳市公安局刑事侦查局揭牌,同时进驻的还有“81234567反电信网络诈骗咨询专线”,率先建立起涉案资金原路返还机制。据统计,今年1-8月,该中心共帮助全国5640名事主、企业快速拦截被骗资金3.1亿元,帮助91名事主、企业成功原路返还被骗金额5770万元。

该中心是如何运作的?接到群众举报线索后,是如何进行识别、拦截诈骗电话短信的?被骗的资金能不能追缴回来?近日,南方报业1+X联合采访团走进深圳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以下简称“深圳反诈骗中心”)一探究竟。

近60条专线接受举报咨询

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已成社会公害,且呈扩散蔓延趋势。至2015年底,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已占到深圳全市刑事案件总量的四分之一。这个数字实在令人瞠目。

全国最早一条反信息诈骗咨询专线,2013年6月诞生在深圳,这个0755-81234567的热线号码,启动仅一个月,就接到各类咨询报警电话5000多个,处置涉案诈骗电话2500余个;联合深圳各银行查询涉案银行账号186个,拦阻市民被骗资金近6万元;成功劝阻来电咨询事主避免被骗750次,涉及金额约525万元。

3年后,这条专线进驻深圳市公安局刑侦局(深圳CID)。2016年8月16日,“深圳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在刑侦局揭牌。该中心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把“盟友”请进了中心,包括工、农、中、建、交等银行在深圳的分行、三大通信运营商深圳分公司以及腾讯、阿里巴巴等互联网企业。“盟友”的进驻,目的就是要建立“警银联动”“警通联动”“警企联动”机制。

在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违法犯罪中,公安机关曾一度面临唱“独角戏”的困局。去年5月,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马兴瑞首次到公安调研,在听取相关汇报后,当场拍板,要求把这项工作提升到市委、市政府层面,组织推动。同年8月,深圳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专项行动领导小组”成立,成员单位涵盖了各区委区政府及59个市直部门、银行机构、通讯企业。正是因为市委、市政府协调,能够将公检法、银行机构、通讯企业等资源整合,让公安不再是单打独斗。

在深圳反诈骗中心,记者看到,反信息诈骗咨询专线目前有50多个坐席,主要负责接受电诈案件的报警、快速处置工作;同时对市民群众涉及电诈方面的疑问咨询予以解答、开展心理抚慰等。“110平台会将涉及电信网络诈骗的报警第一时间转到我们这里,接线员在了解基本情况后,第一时间会同银行、通信、互联网企业开展涉电信网络诈骗案件资金链、通讯链、网络链的紧急处置工作。”深圳反诈骗中心负责人王征途说。

反诈骗中心还会根据每日接到的诈骗警情作出分析梳理,通过“深圳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微信公众平台进行披露,提醒网友做好防范。

凌晨6点成功拦截42万元

不管电信诈骗如何改头面、如何百变花招,其最终的目的,就是指向事主腰包、指向银行账户。而要减少电信诈骗给群众造成损失的最实际的一环,就是要在资金流入犯罪分子账户之前,将其横腰拦截。在过去,要和犯罪分子“抢时间”,遇到过不少障碍。

“以前接到报警,就算掌握了涉案银行账户,也没有办法在第一时间查询到资金去向,因为银行要层层上报,一旦错过了冻结账户的黄金时间,资金很快就会被犯罪嫌疑人通过'子孙账户'取现。”王征途告诉记者。现在,反诈骗中心通过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深圳市银监局和深圳市银行业协会,推动全市39家境内商业银行全部实现涉案账户“先行止付、后补手续”,也即先冻结涉案账户,防止资金被转移,然后再补办相关手续。这样的探索,促成各商业银行之间打通渠道,尽可能为当事人挽回损失,并且做到了“立足深圳、速冻全国”。

据悉,深圳公、检、法、银监等六家单位联合会签、率先出台了《信息诈骗涉案资金返还工作规定》,截至今年8月,已经为深圳以及外地市受害人返还冻结涉案资金5770万元。

9月12日凌晨4点30分,专线接到罗湖分局莲塘派出所辖区受害人堂先生报案,其在QQ上认识一网友,与对方相识两个月后,花钱购买对方开户的工行卡,将该工行卡作为自己收付货款的银行账户。9月12日凌晨1点,受害人堂先生收到48万元货款汇入该工行卡,但随即便发现该工行卡的48万元货款被转出。接到报警后,专线值班人员立即行动,利用与银行建立的24小时联动机制,展开紧急止付,迅速查明该笔货款中的42万元转入华夏银行某基金,1万元转入两个光大银行嫌疑账户,其余5万又被转入另一工行嫌疑账户。凌晨6时许,成功在华夏银行冻结42万元。

不过,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由于很多当事人不能第一时间报警,当警方快速“起跑追逃”时,资金已经被犯罪嫌疑人转走了,很是遗憾。

“蓝马甲”深入社区宣传反诈骗

在办案过程中,民警不时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事主在被诈骗分子洗脑后早已“中毒太深”,无论警察和亲友如何劝阻,都执意向对方转账。在最关键的时刻,反诈中心果断出手,通知运营商把事主的手机暂时停机,让其能充分冷静下来,尽可能避免损失。

为了让反电信诈骗宣传深入到每个角落,深圳市公安局在龙岗区率先探索,在全区各派出所成立了120人的反诈骗专职宣传队,代号“蓝马甲”,打通反诈骗宣传的“最后一公里”。“蓝马甲”深入社区和企业,将反诈骗宣传入村入户,还重点“把牢”银行ATM机,在银行网点加大宣传力度,劝阻拦截受骗群众。今年6月以来,“蓝马甲”队伍、银行网点保安员在各银行网点成功劝阻拦截受骗群众113人,为群众挽回直接经济损失近300万元。

深圳反诈骗中心还建成专家团队、安全评估和风险管控的新机制。“中心会将全市各区域发生电信网络诈骗的警情实时统计,如果某个区域在一段时间内警情走高,我们就会派志愿者小组前往这个片区开展宣传。”王征途说。

通过大数据分析,深圳的反诈骗宣传同样可以实现精准宣传。记者在深圳反诈骗中心的微信公众号平台看到,该微信号每天向深圳地区的用户推送一条反诈骗宣传内容。“我们可以精准到谋一个社区,甚至某一台A T M机。”王征途说。

截至今年8月25日,深圳市接电信网络诈骗刑事治安总警情同比下降21 .6%;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立案14582宗,同比下降14.2%.据悉,这是近12年来,深圳首次实现电信网络诈骗警情数、立案数同比双下降的“拐点”。

●女大学生遭遇电诈,警方精准反制系统成功拦截

9月3日上午,深圳反电诈中心根据诈骗电话精准反制系统情报线索反映:一名女大学生可能正在遭遇电信诈骗,骗子的手段,是利用网上假通缉令冒充“公检法”人员实施诈骗。线索是否属实?工作人员立即将其下发至龙岗分局刑警大队进行核查。

根据分析研判,龙岗分局刑警大队迅速查找出该事主黄某的暂住地址和联系电话。可是,事主的手机一直处于通话中,发送短信也没有回复。而接到指令前往寻找黄某的派出所民警也反馈,其登记的暂住住址并没有找到黄某。

事主电话一直处于通话中,这是骗子惯用的手段--就是千方百计保持与事主处于通话状态,以隔离外界对事主的提醒。这种情况下,骗子得手的机会很高。该怎么办?

反诈骗中心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对黄某手机采取强制呼死措施。过了大约十分钟,对方终于接通了!“你好,黄XX,我是深圳市公安局民警……”在电话里首先表明身份之后,民警随后将前因后果告诉了黄某,提醒她千万不要相信骗子的话,千万不要到银行转账。可是,也许黄某已经受到诈骗分子的迷惑和恐吓,情绪紧张和迷茫,一时间支支吾吾,对民警竟也心存疑虑。民警试图通过家属来劝阻,但其家属也是半信半疑,不愿配合。

值班民警调整工作思路,通过中国联通公司10010给事主发送提醒短信:“公安部联合中国联通提醒您:您接听的电话001302152808199已被多人举报为诈骗电话,犯罪分子以仿冒公安、法院、检察院等形式进行诈骗,请注意财产安全”。黄某看到短信后,这才恍然醒悟。事后她透露:“当时我正在去往银行的路上,差一点就转账了。幸亏警方及时提醒我,才避免了一场被骗悲剧的发生。”女大学生黄某还将自己的经历写了一份长达四页的被骗经过,希望帮助大家防范电信诈骗,揭穿骗子伎俩。

【校对】居伟强


编辑 陈海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