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北滘,美的、碧桂园,两家企业从这个面积不到100平方公里的小镇崛起,发展成千亿巨头的故事,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日前,碧桂园的股价一度逼近10港元,至9.40港元,上涨9.43%,市值突破2000亿港元,创历史新高。上市十年间,碧桂园市值翻了一番。
无独有偶,美的集团也于今年市值突破2000亿元。6月8日股价突破40元,超越万科A、顺丰控股等,占据深交所市值第二位置。而其市值从1000亿元到2000亿元的跨越用时更短,只花了不到3年的时间。
资本市场的高歌猛进离不开背后业绩的支撑。在去年营收突破3000亿元人民币的基础上,今年碧桂园目标业绩要达到4000亿元人民币。而去年合并以来“买买买”的海外资产之后,美的总营收也将突破2000亿元大关。
营收从1000亿元迈向2000亿元、3000亿元,市值从1000亿到2000亿,惊人一跃的背后,美的、碧桂园究竟经历了什么?这过程中如何跨越“千亿陷阱”?又如何走向下一个“1000亿+”时代?
突破2000亿:资本市场上一路狂奔
今年以来,在大盘震荡之际,来自顺德北滘的碧桂园、美的的股价一路逆势狂奔刷高,成为资本市场一道难得的亮丽风景。
5月29日,就在中国大陆还处于端午假期之际,碧桂园在香港资本市场上的奋进并未停歇。当天港股收市,碧桂园股价逼近10港元,至9.40港元,上涨9.43%,市值突破2000亿,达到2006亿港元,创历史新高。
对碧桂园而言,在今年市值突破2000亿港元,更具有特殊的意义。2007年4月20日,碧桂园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上市当天市值达到1163.2亿港元。也就是说十年间,碧桂园市值翻了一番。
一直以来,内资房企在港股市场上股价偏低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但近年来碧桂园突出的经营表现也吸引了众多外资投行纷纷看好,今年来股价涨幅高达120%。
其中,摩根大通在近日发布的公司及行业研究报告中表示,对碧桂园持“优于大市”评级,报告称“将对碧桂园2017、2018、2019年的核心净利预测分别提升5%、20%及22%,这也隐含着2016-2019年年复合增长率37%的预测”。此外,法巴银行、中银国际、野村、德银、花旗也在其最新的研究报告中将碧桂园列为“买入”评级。
而同为顺德千亿企业“双子星”的美的集团,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更为抢眼。今年初跻身2000亿元俱乐部后,一路狂奔,一度超越万科A、顺丰控股、海康威视等,占据深交所市值榜首位置。
事实上,2014年12月,美的总市值才刚刚突破1000亿元大关,意味着实现千亿级的跨越仅用了不到3年时间。
在资本市场上受到广泛追的美的,如今总市值大概在2300亿元左右,成为家电行业市值最高的企业,并跻身深交所市值三大最高企业之列。2016年以来,美的二级市场上复权后的股价累计涨幅达到60%以上,同期大盘却累计下跌12.28%。
有业内人士预测,随着美的将去年收购的德国库卡机器人、意大利中央空调企业Clivet等海外资产合并报表,公司总市值将会持续攀升。
大象起舞:千亿巨头凭何逆势疯涨?
股价飞涨,市值狂飙、投行看好……,在宏观经济普遍下行的大环境下,碧桂园和美的凭何逆势突围?
业绩,还是业绩!这对顺德的“双子星”巨头用杰出的业绩给予资本市场极大信心。
在中国的企业界,一度流传着一个“千亿陷阱”的说法:即似乎任何一个企业,在达到1000亿元营收的体量规模后,都将不可避免地会遭遇来自管理、技术、营销乃至品牌、服务等多方面的考验,经历某种为时不短的挣扎,而后才能继续蜕变、稳步成长。
而对于碧桂园、美的这两家巨头企业而言,千亿大关也是一道重要的分水岭。在营收突破1000亿元之后寻求后续增长,并非易事。
2011年,刚刚实现营收超千亿的美的,出现了订单充裕,但“门口车水马龙不挣钱”的现象。作为董事长兼总裁的方洪波开始意识到,制造业“大规模、低成本”的发展模式已经走不通,必须主动刹车,开启了以“产品领先、效率驱动、全球经营”为主轴的战略转型。
2年之后,以“黑马”姿态闯入房企“千亿俱乐部”的碧桂园,迎来了国内房地产从“黄金时代”到“白银时代”的转折,整个行业进入成本上升、毛利下滑、资产负债率提高的“新常态”。
在美的开启战略改革的头两年,营收下滑、大面积裁员让方洪波一度备受质疑,然而正是这样壮士断腕般的阵痛让美的的经营质量和效益持续改善提升:制造效率每年保持提升15—20%,净利润翻了一番,自有资金从原来的-20亿猛增至近700多亿元,资产负债率也从80%降到57%。
而碧桂园则掀起了抓住了楼市新一轮热潮的东风,开启了狂飙突进式地占领市场。在国内,全力加码国内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在一二三四五线城市快速拿地、全面布局;在海外,依托中国“一带一路”国家政策,建设海外森林城市;推出“合伙人计划”的激发内部团队潜能。2012年至2016年,碧桂园合同销售金额从492亿元增长至3088亿元,复合增长率高达58.28%,成为国内前十地产企业中增速最突出的企业之一。
今年1-5月,碧桂园实现合同销售金额2442.2亿元人民币,增速高达164%,超越万科、恒大,问鼎全国房企销售冠军。业内预计碧桂园实现4000亿元年内晋升行业龙头地位将是大概率事件。
返观美的,除了营收、利润保持持续增长外,2016年以来在海外疯狂并购,正是拉动其股价和市值高歌猛进另一主要推动力。
去年以来,美的先后发起对日本东芝白电、德国机器人巨头库卡、意大利中央空调企业Clivet、以色列自动化领先企业Servotronix等海外企业的跨国并购。去年并表东芝白电资产后,总营收达1598亿元,净利润147亿元,增长16%。
如果库卡机器人今年合并报表后,预计到明年,美的创业50周年之际,有望站上2000亿营收高位。
冰山之下:千亿产业背后的另一片天地
“冰山运动之所以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这一说法,放在美的、碧桂园两家企业身上同样适用。
善弈者谋局,不善弈者谋子。除了表面显而易见的千亿实体产业外,两家巨头企业悄然布局的资产,已构成另外一片令人咋舌的王国。
尽管一直专注于实业,但善于资本运作的美的集团并不乏对金融投资的兴趣。其中最具眼光的一笔莫过于对顺德农商行的投资。目前,美的集团、美的集团财务公司分别持有顺德农商行7%及2.69%的股权,位居第2、第5大股东,两者合计持股超过单一第一大股东广东顺控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而进入前十的股东中,还有碧桂园下属的广东博意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截止2016年末,顺德农商行总资产达2595 亿元,照此计算,美的集团持有顺德农商行股权的资产达251亿元;广东博意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持有5.51%的股权资产总值也达142.9亿元。
而放手美的集团日常经营管理后,美的创始人何享健主要把持着美的控股有限公司。其控股的美的地产近年来也实现迅猛增长,今年前5个月美的地产集团以权益金额175.6亿元位列第33,迈入中国房地产50强序列。有业内人士估算,照其近年来在全国快速扩张的态势,预计总资产已超过300亿元。
此外,美的地产旗下的美的物业于去年12月正式挂牌新三板,开启通往资本市场的大门,总市值高达4.1亿元。
相比之下,碧桂园希望借助资本市场实现资产价值最大化的欲望更为强烈,近年来积极谋求将房地产以外的资产剥离单独上市。
早在两年前,碧桂园方面就曾透露,公司计划分拆酒店业务上市,但仍未研究选择在内地或香港上市。而该板块资产当时的业务市值约200多亿元,占集团总市值的4%。
去年,又传出总资产达11.4亿元的碧桂园物业服务板块正处于IPO排队审核过程,根据证监会今年4月27日披露的信息显示,证监会已受理广东碧桂园物业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计划登陆上交所的申请。
而就在上个月,碧桂园教育板块博实乐教育控股有限公司在美国纽交所主板正式挂牌上市,总市值达13.41亿美元(约92.3亿元人民币),成为顺德首家登陆美国资本市场的企业。
回望美的、碧桂园这些年的发展路径,营收从1000亿元迈向2000亿元、3000亿元,市值从1000亿到2000亿+,它们并未如其他企业进入一个艰难缓慢的转身过程,反而以一往无前的姿态,突破一个又一个千亿大关。
相关
2016年胡润百富榜上,何享健、何剑锋父子以780亿元的财富排名第十,同比增长30%;而杨惠妍则以485亿元排名第22位。
让财富实现稳健可观的增长,顺德两大富豪家族有一套独特的理财思路。究竟,他们如何用“钱生钱”?>>更多请点击
【记者】罗湛贤
【摄影】戴嘉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