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三水”如何挺进创智新时代?
春节刚过,三水工业园区E区3号地块已响起了挖土机轰鸣的作业声。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成为一个以国际电子商务研发、设计、采购、结算、展示、分拨配送于一体的国际电子商务综合产业中心。作为2017年的重点推进项目,红信电子商务综合产业园项目的行动力是三水推进198个重点工程项目的一个缩影。
今年,三水重点安排的工作项目有198项,总投资额2132.0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90.49亿元。作为全年工作的总抓手,重点项目的投资力度是三水近年来少见的“大手笔”,从项目的评估,到实施进度,再到将会呈现的投资效果,三水都经过多重的考量,一度成为民间解读政府工作的“风向标”。
2000多亿元的资本不仅有官方的投入,也鼓励和吸引民间资本参与,那么,这笔钱将投向哪些领域?
“总体来看,基础设施的投资将成为重中之重,外联内通的交通建设占了总投资的‘半壁江山’;其次,为制造业城市发展增添助力的现代服务业项目也有近600亿元的投资。”三水区发展规划和统计局(发改统计)相关负责人表示,装备制造业、环保生态、民生发展等成为资本涌入的重点,有一点原则是,这些投资都颇有针对性,主要用于突破三水目前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
三水区委书记黄福洪表示,“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上,三水有不少公共服务配套依然缺失,我们要把短板补强,”与此同时,他也提出一个更具战略高度的要求,“所谓补短,并非缺多少补多少,而是要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时代里,作为辐射粤西发展的目标来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佛山市里对我们的要求,实现‘弯道超车’”。
●千亿投资用于“外联内通”拓宽发展半径
在重点项目的投资分类中,198个项目总投资2132.02亿元,其中,1个城市地铁项目占363.24亿元,5个高速公路项目总投资为552.77亿元,普通公路项目和综合交通枢纽及一体化设施工程各为5项和27项,总投资额分别为41.85亿元、51.27亿元。换言之,36个交通类项目总投资额达1009.13亿元。
“交通网格优化的项目投资占比较大,是因为三水的发展格局还在不断扩展延伸,这是三水不断优化交通网格的现实需求。”三水区发展规划和统计局(发改统计)相关负责人表示。
作为大额投资的代表,5个高速公路项目分别为佛清从高速公路南段一期和二期两个工程、广佛肇高速公路广州石井至肇庆大旺段、佛山一环西拓工程以及广佛肇城际佛山至肇庆段。
“三水地处广佛肇的地理中心,打通这些交通网格对三水的发展意义重大。”三水区发展规划和统计局(发改统计)相关负责人表示,佛清从高速公路连接了珠三角与粤北的发展,广佛肇打通了珠三角与粤西的联动,这些高速公路建成后能够缩短粤西北与珠三角西部地区的时空距离。
在区内交通网络的连接上,塘西三期、红岭路西延线、三达路南延线等均是三水区内的重要交通线路,“比如塘西线完成后,将是继三水大道后,三水又一条南北走向的交通大动脉,把三水东部串连起来,经过大塘、乐平、云东海、西南。而塘西四期向北连接塘西三期,跨过北江,对接三水南站。”三水区发展规划和统计局(发改统计)相关负责人直言。
将视野放得更远,可以发现,在空间格局上,三水的交通线路越来越绵密,道路的“触角”也不断向外延伸,三水已经站上了泛珠三角经济动脉的“节点”。三水区发展规划和统计局(发改统计)相关负责人认为,随着佛山与广州携手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核心区,三水将融入这些交通网格的循环中,不仅顺畅了出行,更重要的是促进了珠三角与粤西北地区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协作,形成各有侧重、梯度合理、优势互补的区域产业分布格局。
正如黄福洪所说,三水的时空格局正在打开,三水要想不被广州、深圳等发达地区的光芒掩盖,必须积极主动挺进粤港澳大湾区经济舞台的中心,主动承接广深资源,还要主动谋划将区域价值辐射到粤西地区,成为连接珠三角与粤西乃至中国大西南的“桥头堡”。
●现代服务业占今年投资“半壁江山”
数据显示,在198个重点项目中,38个现代服务业投资总额为588.66亿元,细化到今年的投资,2017年的计划投资额为290.49亿元,其中,现代服务业占有106.43亿元的份额。
在38个重点项目中,续建项目有30个,包括尼克佛山文化生态海岸项目、万达广场等;新开工项目8个,还包括富港汇广场、大旗头古村广府文化体验基地、红信电子商务综合产业园等;同时,也不乏一些扩建的地产项目。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本质上来自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社会分工的专业化需求。产业所需的智力要素密集度高、产出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
这正是三水“补缺”的要点所在。2016年第四季度公布的三水地区生产总值,一二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为3.1%、74.9%、22%,“工业比重大,服务于第二第三产业发展的还偏弱。”三水区经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三水作为制造业强区,“过往花较大的力气去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但现在,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支撑的很多公共服务仍有缺失,我们要把这一块的缺失补回来,把短板补足。”黄福洪直言。
以尼克文化生态海岸项目落户三水为例,该项目总投资119亿元,是中国首个尼克文化旅游项目,项目建成后,将以尼克文化旅游作为核心竞争力,将中国的文化、故事、价值观制作成世界水平的产品,形成新的文化产业商业模式,带动三水乃至佛山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以尼克项目、万达广场等为代表的大项目落户三水,不仅是为城市的公共配套服务提供了大量的补充,更重要的是通过项目的引入能够带动就业和人才的“落地生根”。
日前,三水召开全区经济与社会运行工作会议,三水区区长胡学骏提出,三水要因地制宜,全力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拉动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
一位本土政经观察人士认为,三水要进一步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在城市升级基础上再升华,以城市现代化促进产业高端化,以绿色生态增强城市特色竞争力。三水挺进粤港澳大湾区经济舞台中央,产业和城市的格局必须提升,置身于珠三角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格局中谋划发展,才能看到更大的机遇和前景。
●加码“三水智造”创新发展
3月2日,三水召开2017年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会议,4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省高企培育库在库企业参加了会议。“全区上下要牢固树立创新驱动发展新理念,扎实推进高企培育工作。”胡学骏表示,让高新技术企业成为三水建设“广佛创智之城、岭南水韵胜地”,打造“中国最好区域经济舞台”的强大动力,显示了三水在创新驱动发展上所下的决心。
三水打造“广佛创智之城”,推动“三水制造”向“三水智造”迈进,自然也成为三水重点项目推进的重要内容。
三水制造在投资分类上共有三类,优势传统产业升级类项目25个,先进制造业项目16个,装备制造业项目22个,共63个项目,其中,新开工项目19个。这些项目总投资额为224.72亿元,年度投资额为66.11亿元,成为仅次于现代服务业的项目类别。
在前不久召开的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大会上,三水也是给予100亿元的政策大礼包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显示了三水为产业发展“撑腰”的魄力。
2016年,三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92.56亿元,在全国来说,这个经济体量超过了很多省会城市的市辖区,可以与不少地级市相提并论;同时,三水工业总产值达3168.38亿元,这也是一个地级市级别的体量。
因此,作为重点投资项目,乐平镇机械设备产业园计划3月份开工,乐平汽车城项目总投资4.5亿元,除了辐射园区内的企业,还将对谋划对狮山等周边区域的发展。
另外,区内企业继续深耕发展,佛山市三水凤铝有限公司将实行增资扩产,金银河锂电池奠基自动化生产装备技术改造,佛山市飞驰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客车项目总投资5.5亿元,待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形成每年2500辆客车的生产能力,年产值约10亿元,创税5000万元。
三水逐渐发挥其在智能化装备领域的优势,一批像金银河、普拉迪式的细分行业装备业龙头正在崛起。三水加速这些项目的推进,就是全力打造千亿先进装备制造业集聚区,加快先进装备产业集群建设。
去年底,18个超亿元项目集中签约落户三水,其中,智能制造、企业总部和传统制造项目就已经引发媒体的广泛关注。
“三水的优势在于,不仅能够实现较低的企业发展成本,更重要的是能够依托成熟的制造业产业优势来加速科技成果的落地孵化,并且大大提高企业的创新效率,降低创新成本。”黄福洪表示。
■聚焦
优质生态成三水竞争筹码
在探讨三水的发展竞争力时,黄福洪表示,除了区位、产业、城市等,未来三水最大的区域竞争筹码,将会是自然生态与经济发展保持平衡。他认为,重点项目推进聚焦三水长远的发展,招商引资着眼于动能转化,而良好的生态是三水参与未来区域竞争的最大筹码,用好自己最大的筹码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在12个环保项目中,三水对河涌的治理投入相当大的精力,其中,广佛跨界河流污染整治工程投资约97.50亿元,主要开展截污、清淤、河道整治,面源控制等工作。与此同时,还将建设200公里的管网,对25座污水处理厂进行提标改造。
“民营工业园污水处理厂、乐平镇大环保治理工程等项目都颇受关注,建成后工业园区的发展会更加绿色环保。”三水区环保局局长伍聪颖表示,大量资金投入环保项目,是三水在转型升级时期着重考虑的事情,要达到制造业与生态建设平衡发展的效果。
作为三水区环保局今年的一项创新工作,三水领先佛山推出“环保医生”,具体做法包括主要领导和部分骨干工作人员组成检查小组,不定期地对区内的一些大型或重点企业开展检查,在检查过程中若发现其环保方面的监管漏洞或是管理不到位的地方,将及时提醒企业,并对企业进行技术指导,避免出现更严重的环境问题,从而对企业起到全面“体检”“治未病”的作用。
事实上,三水此前已从招商环节便开始了环保审查,让精通环保工作的骨干进入招商引资的队伍,在前期就避免了不适合三水经济发展要求的项目进入。伍聪颖表示,“那些经过遴选落户三水的项目,在后续的环保工作中,也能够得到环保部门的大力支持,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环保是硬任务,绿色是大趋势。以环保促转型,以转型助环保。当粤港澳大湾区时代来临,三水的‘生态屏障’也开始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伍聪颖认为。
■关注
千亿投资背后的三水蓝图
实现经济增长目标,必须集中精力抓项目、扩投资,开展重点项目推进工作。三水实施重点项目198个,以项目为抓手稳增长、调结构,这并不仅仅是短期的行为,如果仔细梳理投资背后的脉络,就会发现这股投资热潮,发挥了重点领域投资的带动作用,这或许才是三水谋求长远发展的宏观战略。
此前,三水召开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大会,在金融创新、科技引领、转型升级、招才引智四大方面给予100亿元的扶持资金。随后,三水又召开了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会议,鼓励企业申报高企,提升自身价值。
佛山市委党校科研处主任、副教授穆向民表示,“佛山是制造业大市,传统优势产业基础雄厚,新兴产业发展迅猛。但要成为制造强市,需要以投资带动产业调整。”其实,作为佛山制造业的缩影,这对三水也同样适用。
早在去年,三水就已提出“三大千亿行动计划”,其中一个“千亿”便是实施重点项目投资超1000亿元。
“随着珠三角一体化进程不断推进,广佛同城化、粤港澳大弯区世界级城市群建设不断深入,珠三角正迎来一个科技、资本、人才等创新资源充分流动的时代。”黄福洪表示,无论三水的企业,还是广州深圳的企业,都是珠三角舞台上的企业,三水挺进大湾区经济发展的中心必须有所谋划。
【统筹】王伯乐 三宣 莘常泰
【撰文】蔡捷
【图片】戴嘉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