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推进海绵城市建设,7成降雨有望就地消纳利用
3日下午,市委副书记、市长梁维东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东莞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东莞市知识产权强市创建工作方案(2017-2019年)》《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意见》《东莞市粤剧专项扶持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事项。
今后几年,东莞将积极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市。梁维东表示,要高度重视国家知识产权强市的创建工作,通过创建工作把知识产权保护提升到更高水平,进一步提升东莞城市产业内涵。
议题1:文化产业
建设全国现代文化产业名城
“十二五”期间,东莞市贯彻实施文化名城战略,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文化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从2012年起连续开展4届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评审工作,择优扶持了67个优质产业项目,总金额达9000万元,对文化产业发展起到较好的杠杆作用,年增加值从2011年的193.98亿元上升到2015年的320.41亿元,年均增长13.4%,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从4.1%上升至5.11%,成为了支柱性产业。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达664家,其中多家文化企业通过扶持,成功登上新三板。一批文化产业园区正在加快建设。
会议审议通过的《东莞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十三五”时期东莞市文化产业发展总目标是:文化产业主要指标稳居全省第一方阵,拥有一批在国家、省叫得响的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和品牌文化企业,打造成为东莞市重要的支柱产业,建成全国现代文化产业名城。
《规划》突出了“十三五”时期东莞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任务:一是在发展领域上,重点培育发展创意设计业、动漫游戏业、现代传媒业、网络服务业、影视演艺业、文化旅游业、广告会展业、印刷复制业等八大优势产业;二是在产业布局上,形成“一核、三带、多点”的总体架构,即重点培育打造现代都市文化产业核心区,松山湖(生态园)科技创意产业带、东莞运河水乡文化创意产业带、厚街-虎门-长安时尚创意产业带,以及莞城联丰创意产业园、东莞莞香文化产业基地等十大重点园区(基地);三是在平台建设上,重点实施创意驱动工程、园区带动工程、平台打造工程、文化金融工程、文化科技工程、文化人才工程等六大支撑工程。
预计2016-2020年,东莞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到202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550亿元以上,占全市GDP比重达6%以上,建成1~2个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5个省重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25个市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20个上市文化企业(含新三板)、50家市级重点文化企业。
议题2:知识产权
探索建立智能手机产业知识产权保护中心
会上,东莞市提出积极申报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创建市(以下简称“创建市”),并审议通过了《东莞市知识产权强市创建工作方案(2017-2019年)》。据悉,“创建市”是比“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更高级别的称号,是建设成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市的前期阶段,全国仅27个城市具备申报资格,我省只有广州、深圳、东莞入围。
《方案》提出,到2019年,东莞市知识产权保护状况显著改善,创造质量大幅提高,运用效果明显增强,管理体制更加顺畅,专业人才规模和服务水平全面提高,知识产权意识深入人心,知识产权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之中,成为全国地级市领先的知识产权强市。
东莞市将进一步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和政策体系,推动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园区建设,打造知识产权特色小镇,全面提升知识产权综合治理能力。其中今年东莞市将探索申请设立“中国东莞智能手机产业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同时,东莞市还将培育和集聚一批具有区域竞争力的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支持和发展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知识产权强企,带动知识产权数量大幅增长、质量显著提高;推动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建立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和机构,促进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利转化实施率大幅提高。
未来几年,东莞市将实现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5件以上,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10%,通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认证的企业达到100家以上。
议题3:养老服务
医养结合确保老人获及时救治
会议审议通过的《东莞市关于促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提出,今后东莞市将促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确保老年人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
《实施意见》提出,今年,东莞市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实现有效配置利用,实现“三个一批”即:建成一批兼具医疗、康复、养老和护理资质及能力的医疗卫生机构或养老机构,培养一批符合需求的专业化医养结合(老年护理)人才,发展一批有能力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预计到2020年,全市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实现有序共享,建成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基本适应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65周岁以上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和健康管理率均达到80%左右,基层医疗机构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的能力明显提升,全市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设为老年人提供挂号、就医等便利服务的绿色通道,所有养老机构能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东莞市还将科学统筹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资源布局。《实施意见》提出,每千名常住人口床位在4张以下的或辖区公立医院床位使用率在80%以下的镇街,适度增加设置护理、康复和养老病床,或将镇街公立医院转型为医养结合的医疗机构。
议题4:生态保护
建立动态机制扩大生态补偿范围
会议还审议通过了东莞市《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根据国家、省相关政策,东莞市结合自身实际,增加了海洋渔业资源生态补偿的内容,启动了生态补偿具体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完善工作。
《意见》明确了补偿对象范围及补偿标准。东莞市将按照生态功能保护类、环境治理与改善类、环保设施周边区域利益协调类三大类别,按照上级部门制定的指导标准并参照其他城市的标准,综合考虑东莞市经济支付能力等因素制定合理的动态补偿标准,原则上3年调整一次。
按照《意见》,东莞市将分近期、远期实施。其中2016-2020年,在执行基本农田、生态公益林和生活垃圾终端处理、休(禁)渔补助生态补偿制度基础上,新增加重要河流水环境治理和镇街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作为生态补偿要素研究对象。2021-2030年,东莞市生态补偿范围还将扩展到地下水、土壤环境质量保护、大气环境质量保护、重要集中式环保设施周边区域。
议题5:治水工程
新建不少于1800公里次支管网
当前,市委、市政府部署的水污染治理工作攻坚战已打响。3日的会议审议通过了《东莞市截污次支管网(2016-2018年)实施计划》。
东莞市计划,在完成969公里截污次支管网工程基础上,新建不少于800公里的次支管网,确保2018年底前新建成不少于1800公里的次支管网。《实施计划》还提出配套建设污水提升泵站17座,总规模约为14万立方米/天。
议题6:表彰先进
东莞市喜获三项双拥模范称号
2016年是第十轮全国和省级双拥模范城(县)命名表彰年,东莞市再次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市民政局被授予“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单位”,樟木头镇政府被授予“广东省爱国拥军模范单位”。
根据东莞市相关奖励办法,会议审议通过东莞市获评全国和省级双拥模范单位的表彰决定,同意对市民政局记集体二等功一次,对樟木头镇政府记三等功一次。
议题7:专项扶持
曲艺社常年开展活动可申请补贴
会议还审议通过了《2017年度东莞市社会组织发展扶持专项资金使用计划》《东莞市粤剧专项扶持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为传承和发展东莞市粤剧曲艺文化,东莞市将设置粤剧专项扶持资金,加大对粤剧曲艺创作项目和业余粤剧团队(曲艺社)的扶持力度。其中,东莞市对粤剧曲艺创作项目扶持资金最高为40万元。对于常年开展曲艺交流演出,并在市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曲艺社,东莞市也将给予每个团队1~3万元的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