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家长花五万给孩子报培训班成绩不升反降
四岁半的小凯是市区一幼儿园中班的小朋友,每个星期他除了在幼儿园上课外,周末几乎都是在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度过:周六在海伦培训中心学英语,周日早上在童画美术机构学绘画,下午还要学乒乓球。如今,像小凯一样每周上三个培训班的孩子并不在少数。培训班越来越火爆,家长给孩子报班的热情越来越高,这已成为当下幼儿教育的一大现象。
◆市 场
培训机构火热 种类繁多
每到周末,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附近路段的停车点全部爆满,在上下课时间还经常出现塞车,这些车辆大部分都是来接送孩子上下培训班的。记者在该活动中心一楼指引牌看到,从二楼到八楼,每个楼层都有1~4种不同的培训班,内容涉及舞蹈、声乐、美术、英语、作文、围棋、武术、乒乓球、跆拳道等,各种培训项目一应俱全。同样的,上个月榕城区青少年宫开启2017年春季班招生,汇集了各类培训班,囊括了体育类、棋类、舞蹈类、美术类、书法类、器乐类、声乐类、语言艺术类、表演艺术类和学期兴趣班等,招生刚刚启动第2天就因学位爆满而截止报名。
培训班火爆的同时,记者了解到,除了青少年宫这类公益性、普惠性比较强的教育场所外,其他培训机构的培训费用都不便宜,舞蹈、英语、书法、绘画等以班级授课的,费用在30~80元/课时,而如果选择“一对一”形式的,每次课则要高至100~200元。即使各种教育培训都是一笔不菲的支出,但家长们乐此不疲地竞相给孩子报名。
◆家 长
报名热情高 原因不尽相同
家长给孩子报培训班已成为常态,有的家长甚至同时给孩子报多个培训班,家长同时给孩子报2~3个项目的最为常见。
市民陈先生告诉记者,他的侄子四周岁开始学轮滑,五周岁学绘画,六周岁学围棋,现在上小学了则在学乒乓球和书法。短短几年的时间上了多种兴趣班,陈先生表示,孩子的长辈都希望在孩子小的时候,让他尽量有丰富多样的尝试,到了一定年龄了,再根据其兴趣和特长,选择一两种技艺进行发展。
6周岁的可馨妈妈则不这么认为,她认为应当尽早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并进行培养,不应随意更换其他,更不应一次学习太多技能。可馨从两年多前就开始学习绘画和舞蹈,她的妈妈说,依然会让孩子坚持学下去。
在报培训班的原因方面,不少家长表示,希望能挖掘孩子的特长和潜能;也有家长表示,希望孩子能在学习中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还有一些家长则目的很简单,只是希望孩子在学习之中得到快乐。当然,如今很多家长给孩子报班,功利心较强,他们认为,别的孩子都在学,自己的孩子也不能落下,免得以后在综合竞争力上输给别家孩子,这种“为求心安”的跟风现象越来越严重。
◆老 师
报班忌盲目 家庭教育更重要
在走访中,市民黄女士说,每次和家里有小孩的同事或朋友聊天都离不开孩子,其中讨论孩子学习什么兴趣班、辅导班就是一个热门话题,“起初我认为孩子在幼儿阶段玩得开心就好,不用刻意去学习什么,听到大家的孩子都去学绘画、钢琴、英语等等,我的焦虑感越来越强,怕自己的孩子不去学点兴趣班,以后会比别人差,于是今年开始也给她报了舞蹈和轮滑。”黄女士认为,正是这种家长之间互相比较以及“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让培训班的市场越来越火热。
对此,有关教育人士提醒,家长给孩子报班时不能盲目跟风,一厢情愿,要综合考量之后再做决定。市区一早教机构老师黄泽璇认为,要在尊重孩子兴趣爱好和个人意愿的基础上报培训班,同时,报班不能贪多,给孩子报班多肯定会占用孩子大量时间,剥夺孩子自由活动和户外实践的时间。黄泽璇提醒广大家长:“培训班主要是帮助孩子系统学习某项技能,其实孩子在大自然和家庭亲子活动中,能够学习到更多课堂以外的知识,更有利于孩子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社会实践等能力的培养。而这些都是普通的培训班很难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