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丰控股又双叒叕涨停,王卫身家跃居中国第三
3月1日,两市双双低开,但顺丰控股开盘再度涨停,截至发稿,股价报73.48元,该股已连续五个交易日涨停,公司市值突破3000亿元,达到3074亿元。
深圳明德控股发展有限公司持有顺丰控股64%的股权,王卫持有明德99.9%的股权,由此测算,其个人身家1985亿元。
而《2016胡润百富榜》显示,此前王健林家族(2150亿元)、马云(2050亿元)、马化腾(1650亿元)分列中国富豪榜的前三名,王卫的身家已经接近马云。以此分析,顺丰控股再出现一个涨停,王卫个人身家将超越王健林成为首富。
【记者】李荣华
【校对】陈大钻
链接:
连续涨停,顺丰老板还有几步就能登顶中国首富?
顺丰控股今天盘中再度涨停,名副其实的“深市第一股”。创始人王卫的身家1985亿元,已经接近马云。王卫坐不住了,前晚紧急公告了2016年度利润分配预案只分红不送股。
这里插一句,2016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排行榜中,王卫排名第四。王卫5年前曾声称,顺丰不会上市。“顺丰也缺钱,但是顺丰不能为了钱而上市。上市后,企业就变成一个赚钱的机器,每天股价的变动都牵动着企业的神经,对企业管理层的管理是不利的。”
新股热炒过后跌下来是必然,王卫真的想和王健林掰手腕,那就得拿出真功夫了。
顺丰虽然在快递营收上不是老大,但论利润等都已经是无可争议的第一。
利润:2016年顺丰利润41亿元,大约等于四通一达之和。
价格:支撑这高利润的是顺丰的快递单价,顺丰平均一个包裹的收入是23元,而全行业平均是7元。
品牌:用户之所以愿意支付更贵的价格,是因为顺丰的安全、快捷服务质量远超同行,以投诉率为例子,全国快递每百万件有效申诉数量平均是12件,顺丰是2件。
技术:顺丰的低投诉率,并不是通过打鸡血来实现的,而是通过可同步数据的手持巴枪,全自动化的分拣系统,中转机场和飞机,配置GPS的运输车等技术设备来实现的,本质上顺丰是一家技术密集型公司。
市场的主流价值需求转移,从价格转向了体验。体验的背后其实是这些东西在支撑:更高效率的工具,更节省时间的服务,更新鲜的创意……为了这个“更”字,用户愿意支付更贵的价格,这大概就是所谓的消费升级趋势。
顺丰是把握住这个趋势的成大业者,其实跑在他前面的几位首富何尝不是如此。
马化腾,从QQ向微信升级。
马云,从淘宝向天猫升级。
王健林,从万达广场向万达文化产业升级。
但是,与另外三家相比,顺丰的想象空间其实要小得多。
我们以各自对标的全球行业龙头为例子,阿里对标的亚马逊有4000亿美元的市值,腾讯对标的facebook同样有4000亿美元的市值,万达对标的迪士尼也有1700亿美元的市值,而顺丰对标的UPS快递则只有900亿美元的市值。
UPS目前的业务包括了国内快递、国际快递、普快物流,大约各占三分之一,营收600亿美元,利润34亿美元,市盈率19倍。相比起来,顺丰的业务目前主要是国内快递,营收只有前者的七分之一,利润只有六分之一,市值却已经超过了三分之一,即将向二分之一看齐。
这隐含了一个事实:投资者对顺丰的估值,已经包含了对其未来一统中国物流江湖的预期,如果其市值还想有进一步成长的空间,王卫的财富还想有进一步的突破,势必需要在物流江湖之外,或者国内市场之外,获得新的想象空间。
很多人开始谈这个股,谈王卫,谈10亿红包。这个票逻辑能够理解——假设你的财富排行前面只有马化腾、马云、王健林等人,有一个花十几亿就能当中国首富的机会,但也就是过过瘾,过几天还会打回原形,你干不干?你肯定不干。要是别人花钱,你干不干?赫赫,还有这样的好事?从游资的角度去理解,顺丰的影响力大,王卫冲击首富的话题效应,容易引起强烈的关注度,这个年代是注意力经济眼球经济,高曝光意味着更多人接盘。而更名前的鼎泰新材流通盘才60亿,容易操纵。
但是顺丰涨停,跟你没关系。很多人巴拉巴拉在谈,让人想起来一个场景,最熟悉国际形势中国未来的,不是高层智囊团,而是农村晒太阳的老大爷,挤公交的中年人,刷新闻的打工仔。王健林说过,定一个亿的小目标,马云说过,我不觉得钱有什么用,工资是多少都不知道,王卫什么都不说,拉着快递小哥敲了钟。这些,全部跟你没!关!系!这些,跟玩投资打电玩的王思聪有关系,跟马云的创业初始合伙人“十八罗汉”有关系,跟领到王卫红包的快递员有关系,唯独跟看新闻的人没任何关系。
【来源】摩尔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