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任命33名新一届市政府组成人员,7部门“一把手”调整
春节以来,央视开播的文化类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在全国掀起一阵“诗词热”。以诗词字画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2017年持续发酵,“文艺范”无疑成为了新年新姿态。
古人云: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自古诗画不分家,除了诗词,一些绝美震撼的中国古画也大有来头。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当属2011年在北京保利春拍会夜场以4.025亿元成交的《稚川移居图》,该画为元代画家王蒙的代表作,是目前中国拍卖史上最昂贵的古代画作,也是迄今为止拍卖市场上第二高价的古代书画类作品(仅次于黄庭坚的书法作品《砥柱铭》,拍卖价4.368亿)。
而这幅画便是缘起广东罗浮山。
王蒙《稚川移居图》所描绘的是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葛洪(字稚川)移居广东罗浮山的场景。画中骑在牛背上的是葛洪,他身穿道袍,神情专注于手中的书卷,边走边看。他身后,还有妻子、孩子、仆人等,他们或提着鸡笼,或牵着牛羊,把一家人的生活必备之物搬运到山上。一路崇山峻岭,飞瀑流泉,画面十分有感染力。
记者近日走访罗浮山发现,建成不久的葛洪博物馆和第三届中医科学大会会场便有两幅相关画作,春节至今成了游客观赏热门景点。其中,葛洪博物馆进门处有一副《葛稚川移居图》铜雕作品,该画以王蒙的《稚川移居图》为参考,是罗浮山在去年第三届中医科学大会前,邀请中国传统工艺大师程育全前来所作,参与画作的有20余人,耗时两个月。程育全的代表作《田螺姑娘》还曾获第八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金奖。
记者发现,与王蒙的《稚川移居图》所不一样的是,《葛稚川移居图》铜雕画还增添了罗浮山七星仙松、五色雀、青蒿等题材。罗浮山管委会游客中心主任、全国旅游系统先进工作者曾庆香介绍,松树、五色雀、青蒿均为罗浮山特色资源,自古以来被诗人画家所描绘。
例如五色雀,明代陈连在《罗浮志·杂志》中写道:“ 罗浮有五色雀,各被方色,非时不见。若士大夫将游山,则先翔集,寺僧以此为候。其尤可爱者,朱蓝正色,若朝服焉。铁冠黑色者,司其进止。”而画中还以青蒿点缀,主要是因为屠呦呦发现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屠呦呦这一成果正是受葛洪在罗浮山所著《肘后备急方》的启发。
同时,第三届中医科学大会会场还有一副《罗浮胜境图》,同样参考过王蒙的《稚川移居图》,画中有罗浮山冲墟观、洗药池、炼丹灶、葛洪从蓬莱仙路上山采药路径,以及数百座山峰、瀑布名泉、奇异花草等自然景观。
该画还突出了罗浮山的梅花。曾庆香介绍,罗浮山梅花在古代就很有名,有着“先天下而春”的美誉,是文人骚客作诗绘画的热门题材。如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写咏梅诗:“罗浮山下梅花村,玉雪为骨冰为魂”,表达了对罗浮梅花品格的赞颂。
据了解,葛洪曾两次进入罗浮山,但史料并无太多细节,因此,千百年来画家们在“葛稚川移居罗浮山”这个公共题材上,有着丰富多样的表现方式。
记者梳理发现,历史上竟有二三十幅反映葛洪移居罗浮山或在罗浮山居住的画作。除了王蒙的《稚川移居图》创下近年书画拍卖价最高纪录,还有丁云鹏的《葛仙翁移居图》、郑重的《葛仙翁移居图》、胡慥的扇面《葛仙移居图》等,后世还有不少仿作。
【记者】徐乐乐
【图片】来源于网络,部分来自微信公号“深八惠州”(署名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