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瓶二锅头下肚,惠东男子谎报警情被拘5天
3月3日是全国第18个全国爱耳日。日前,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等15个部门联合发出通知,确定此次全国爱耳日活动主题为“防聋治聋,精准服务”。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及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10年,全国残疾人总数8502万人,其中,听力障碍2054万人,是世界上听力障碍人口最多的国家。听力障碍在全国残障群体类型中排名第二,仅次于肢体障碍者的人数(2472万)。该项统计进行时全国的人口总量为13.68亿,也就是说,每150人中就有一位听障人士。
2016年发布的《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实施方案》提出了“到2020年,有需求的残疾儿童和持证残疾人接受基本康复服务的比例达80%以上”的目标,记者从惠州市残疾人联合会了解到,截至2016年8月,惠州市康复中心和惠阳区康复中心聋儿语训部共收训聋儿94人,在那里,他们将接受基本的听觉言语功能训练,以及人工耳蜗、助听器等辅助器具的适配及服务。
1 长时间听耳机可致突聋
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杨燕珍最近收治了一个突发耳聋的病例——小军(化名)像往常一样戴着耳机,反复认真听着英语听力,摘下耳机后,他开始觉得耳朵有种说不清的闷塞感。由于紧张备战高考,小军起初以为是“热气”所致并未在意,然而,几天后他的耳朵变得对声音不再那么敏感,总出现听不清的情况。于是,在父母的陪同下,小军赶紧来到耳鼻喉头颈外科门诊就医。
经过检查,杨燕珍发现,小军的听力有中度以上的下降,属于突聋,幸好发现及时,经过通血管等一系列治疗后,小军的听力恢复正常,不久后康复出院。杨燕珍告诉记者,因为怕耽误高考复习时间,小军起初还不愿意住院治疗,经过医生和父母的极力劝说才同意住院接受治疗,否则病情拖延,听力就会继续下降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据了解,噪声是导致听力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伴随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及以及歌厅、酒吧等娱乐场所的增多,因不当用耳发生噪声性听力损伤的风险日益加大。世界卫生组织曾在2015年发出警告,由于年轻人喜欢戴耳机听音乐或者去酒吧、夜总会,全球11亿年轻人正面临听力受损的危险。人的耳朵对于60—70分贝的声音还是可以适应的,但音量超过100分贝则足以使耳内部的听觉器官毛细胞死亡或损伤。可在生活中,很多人却戴耳机长时间听超分贝的声音而浑然不觉。
临床中,类似这种长期压力或长时间听耳机的情况导致的突然耳聋并不鲜见。据专家介绍,根据性质,耳聋大致可分为传导性耳聋、感音神经性耳聋和混合性耳聋。上述例子即为感音神经性耳聋,是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原因造成内耳的畸形或病变,致使神经向大脑听觉中枢传导听觉信号产生障碍所致的耳聋。常见的疾病有:先天性内耳畸形、药物中毒性耳聋、病毒感染(腮腺炎等)、爆震性聋、噪声性聋、突发性耳聋、老年聋、听神经瘤等。其中又以药物中毒性耳聋最为多见,每年都有很多链霉素使用不当造成小儿聋哑的病例。
与感音神经性耳聋相对,传导性耳聋是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原因造成声音在传导过程中出现障碍所致的耳聋,包括先天性外耳畸形、各种类型的中耳炎、耳外伤、耳道耵聍栓塞和耳硬化症等病症。专家表示,中耳炎是各地医院耳鼻喉科门诊的主要病源,是累及中耳(包括咽鼓管、鼓室、鼓窦及乳突气房)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如果患中耳炎多年,未经系统治疗,还有可能导致混合型耳聋,这种类型的耳聋兼备了传导性耳聋和感音神经性耳聋的特性,治愈较为困难。
2 中耳炎可能是耳聋先兆
在多年的临床接诊经验中,杨燕珍发现不少孩子早就得了中耳炎,可是家长往往直到发现孩子怎么叫都不应,听力严重下降或耳内有积液时,才送孩子到医院治疗,经常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此外,杨燕珍提醒,虽然看起来耳朵与鼻子相互独立,但事实上耳朵与鼻子之间有一条叫做咽鼓管的“通道”,它是中耳通气引流的唯一通道。腺样体增生是儿童常见病,这是由于结构的关系,增生的结果往往就堵塞了咽鼓管的出口,导致中耳气压与外界不平衡,进而引发中耳炎。许多学龄前儿童经常因为腺样体增生引发感冒鼻塞症状,但由于耳朵的不适感并不明显,孩子也不易察觉与表达,所以往往家长一开始很难察觉。杨燕珍建议,家长日常观察及带孩子就医时,耳鼻问题要联合来看,不可孤立看待。
据杨燕珍介绍,正如许多人的认识一样,现实中确实有“鸣久必聋”的现象,耳鸣常是耳聋的前兆,但耳鸣未必导致耳聋。她指出,耳鸣耳聋是两种不同的概念,耳鸣是指病人自觉耳内鸣响,如闻蝉声,或如潮声。耳聋是指不同程度的听觉减退,甚至消失。耳鸣可伴有耳聋,耳聋亦可由耳鸣发展而来。二者临床表现和伴发症状虽有不同,但在病因病机上却有许多相似之处。杨燕珍告诉记者,事实上,二者临床上常同时出现,这使得许多耳鸣患者有一种错误思想,认为耳鸣一定会导致耳聋,甚至因此抱有恐惧心理,其实大可不必。对此,杨燕珍建议,患者若感觉耳朵有异样,应第一时间前往医院就诊检查,以便及早判断原因,对症治疗。
此外,颈椎出问题也可能是耳聋先兆。据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医生钟志锋介绍,他最近接诊了一位外籍患者,自诉耳朵总是嗡嗡作响,遂让人帮忙按摩左侧耳朵,第二天醒来后感觉耳鸣更严重了,赶紧来就诊。钟志锋对其进行了复位治疗后,病人的症状得到了改善。钟志锋表示,由于有些按摩者对解剖学缺乏认识,用力过猛就会导致患者身上出现刺激性错位的情况,进而导致耳鸣的发生,因此呼吁大家如有不适要到正规的医院进行规范治疗。
钟志锋介绍,脖子长期酸痛也可能预示听力将会出现问题。颈椎病引起耳鸣或突发性耳聋,听起来风马牛不相及,其实并不然。耳朵是由颈椎两侧的椎动脉的一个分支供血,当颈椎出现问题时,例如出现侧弯,就会使椎动脉受到影响,导致分配给耳朵的血管分支供血不足,进而导致耳鸣、突发性耳聋等。同样,如果颈椎小关节错位,同样也会刺激和压迫椎动脉,反射性地引起椎动脉痉挛,引起内听动脉血流减少,诱发突发性耳聋。由于不良的生活方式,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有颈椎问题,由此引发耳鸣、突发性耳聋等一系列听力问题,这种情况甚至已经开始在小学生群体中出现。钟志锋提醒道,现在学生和白领压力大,每天坐着低头学习和工作的时间很长,如果坐姿不正确,颈椎很容易出问题,由此引发听力和听觉的问题。
3 全国每年新增听损儿童逾3万
中国医学协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常务理事唐安洲曾在采访中告诫患者,全国每年新增听力损失儿童3万余名。对于重度听障人士而言,应该尽快选择植入人工耳蜗,以最大限度地重返有声世界。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及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先天性听障发病率为2.19‰,其中半数由致聋基因引起,可见孕前检测和筛查的重要性。专家提醒,引起听力问题的原因可分为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两大类,耳聋产前诊断是目前最有效的预防新生儿遗传性耳聋发生的手段之一。因此准备怀孕的夫妇不应忽视孕前检查,特别是自己已患有听障,或有听障家族史、曾生育过听障患儿的夫妇,在孕前进行听障基因筛查,提早发现先天性耳聋、后天迟发性耳聋的患儿,并进行医学干预,可以预防或减少听障患儿的出生,避免出生缺陷。
要预防新增儿童听障问题,除了孕前检查外,还应做好孕期和婴幼儿成长发育时期的检查和预防。据了解,孕早期的病毒感染(包括风疹、巨细胞病毒或带状疱疹等)、孕期耳毒性药物的使用(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高危孕妇(糖尿病、慢性肾炎、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低下等)等等,都会对胎儿的听力有影响。此外,新生儿出生时如果发生严重窒息、严重黄疸、重度羊水污染等情况,也可导致听力损失。早产儿发育不成熟,引起听力损失的比例会高于足月新生儿。
专家提醒,宝宝出生后3天左右均应接受听力筛查,可以发现部分高危耳聋新生儿和迟发性耳聋新生儿,实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此外,由于小儿往往不能及时觉察听力下降,常常导致言语发育迟缓,粗心的家长经常认为“贵人语迟”而耽误了干预的最佳时机。因此,在儿童成长发育的过程中,家长应注意预防感染性疾病(脑膜炎、流行性腮腺炎等)、耳毒性药物、头部外伤、噪声及中耳炎等导致听力损失的主要因素。其中,耳毒性药物中毒是以往我国听障(尤其是聋哑症)的重要病因之一,耳毒性药物中主要指的是氨基苷类抗生素,常见的有: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等,其中新霉素毒性最大。如果耳中毒以前庭为主,患者则以平衡失调为主要表现,如走路不稳、眩晕等。若损坏以耳蜗为主,患者则主要表现为听力下降、耳鸣。这种原因导致的听障发生在用药期间,也可以于停药后发现,而且在停药后一年仍可继续恶化,且有一定的遗传性。
■知多点
7种人是听障高风险人群
保护听力应做到以下7条
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专家表示,耳疾不是某个人群的“专利”,任何人都可能会耳聋、耳鸣。但从临床医学的角度看,以下7类人群属于听力障碍的高风险人群:一是有家族性耳聋病史者;二是曾有过其他耳病史的患者,如中耳炎、梅尼埃病;三是长期暴露于噪声环境中的人群;四是有耳毒性药物应用史者;五是慢性系统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患者;六是有不良嗜好,如吸烟、饮酒的人群;七是长期精神压力过大的人群。
然而,不论对于听障高风险人群还是普通人群,预防听障、保护听力都是维持生活质量的必要手段。专家介绍,根据听力障碍发生的病因和人群的划分,可以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
1. 如果家族中有耳聋成员,要引起重视,可进行耳聋基因诊断确诊是否为遗传性耳聋,以采取措施避免其他成员出现耳聋。
2. 孕妇孕早期应加强营养、减少感染接触,孕期应尽可能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高危孕妇还需加强自身及胎儿监测,以避免新生儿发生听力障碍。
3. 对初生24小时内的婴儿首先进行听力筛查,对可疑听力障碍的婴儿进行定期跟踪检查,一旦确诊耳聋,可进行早期干预治疗。新生儿出生后如果发现外耳有畸形,应到专业耳科找专家咨询和治疗。
4. 积极预防和治疗中耳炎。防止污水、异物进入外耳道,不要随意掏耳,注意耳部卫生。一旦患上中耳炎,应到医院及时就诊,以免留下后遗症。
5. 尽量不用或少用耳机,尤其长期在噪声大的环境中(纺织车间、电锯电钻等)工作者,应注意佩戴防护耳罩,预防噪声性耳聋。
6. 尽量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氯霉素等。如病情需要必须使用时也应密切观察听力变化,一旦出现耳鸣、口角发麻等症状立即停药。
7. 老年人应养成健康的饮食、生活习惯,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病,预防老年性耳聋。老年性耳聋患者应到条件好的医院进行检查,选配合适的助听器。
【来源】南方日报
【记者】廖钰娴
【通讯员】郑海燕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