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惠州“为民之政”怎么干?2万困难特殊群体保障标准全面提高!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即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其中提到把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
惠州是农业大市,当前也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工作主线,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惠州有不少亮点,同时也存在完善提高的空间。《南方日报·惠州观察》从今天开始推出“聚焦中央一号文件,看惠州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系列报道,报道惠州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相关工作探索,并且提供相关意见建议,敬请垂注!
干净、漂亮,让人心旷神怡……春节期间,谭先生带一群朋友回惠城横沥老家度假后,大家一直津津乐道美丽乡村的全新景象——村庄道路保洁到位,山前屋后绿化有致,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日前,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近年来,惠州不遗余力改善农村生活环境,特别是以“美丽乡村——清洁先行、清水治污、绿满家园”三大行动为核心的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程破解了农村面临的垃圾围村、污水横流等老大难问题。与此同时,在完善农村垃圾收运体系,建立健全财政投入保障、农村保洁自治、农村垃圾管理考核等机制上,惠州也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近3年农村垃圾设施建设位列珠三角第二
在惠阳区平潭镇阳光村胜利村民小组,家家户户的院内摆放着垃圾桶,院外也看不到抛洒的垃圾,类似“垃圾分一分,美丽加十分”的宣传语在村庄中围墙上几乎随处可见;在博罗县观音阁镇,家家户户村民的大门口都摆放着一排颜色各异的桶和箩筐,上面标有“有毒、无毒”等字样,村里家家户户利用这些桶和箩筐尝试将垃圾分类;在惠城区横沥镇墨园村,5名保洁员全天清扫保洁,全村建设3个全封闭式垃圾收集屋、6个垃圾池,保持垃圾及时清运。
“村子里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美丽乡村·清洁先行’活动给了我们村民真正的实惠。”说起活动给村庄带来的变化,村民们个个挑起大拇指,喜笑颜开。
对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成果的判断,由省人大开展的第三方评估或许最有说服力。去年11月,广东省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工作第三方评估结果发布,惠州在全省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第三方评估结果中以总得分90.18位列珠三角地区第二。其中,评估考核体系五大指标中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现状评估指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成效主观评估指标的得分率显著提升,环比上一年度增幅7%以上;公众参与调查评估指标得分率排名全省第一。
广东省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黄诚宽介绍,第三方评估是通过三年收集数据的纵向对比,反映全省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工作的工作进展,并针对长效运行机制方面的问题进行专题分析。也就是说,惠州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且成绩亮眼。
今年将实现“一村一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在博罗县柏塘镇平南村村庄的主干道边,每隔十几米就能看到一座别具特色的污水处理设施,看似村民用篱笆围起来的“小花园”,实际上正是平南村正在推广的全生态无动力生活污水净化处理设施。
柏塘镇镇长王海棠介绍,平南村有5个村小组,由于山区各户分布比较散,每户村民产生污水量不多且收集难,治污难度较大。在向环保部门求教并进行调研,同时申请到专项资金后,村内开始实施采用无动力“分散式人工湿地+生态沟”生态处理系统技术处理生活污水,村民的生活污水通过污水收集管网引到人工湿地,经过微生物和植物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等反应,原来浑浊发臭的污水变得无色无味、清澈透明,然后直排到农田进行灌溉。
包括博罗柏塘平南在内,惠州深入开展“美丽乡村·清水治污”以及“美丽乡村·绿满家园”行动,截至去年12月,全市累计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560座,同时完成村庄绿化771个(包括完成森林村庄建设533个,完成村庄普通绿化238个),村民抬头见绿、出门见青,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美丽乡村·清水治污”行动还将持续发力。根据相关工作方案,2015—2017年,全市每年新建200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到今年年底,全市所有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完成“一村一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任务;到2020年,全市100户以上的自然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
抓住环境治理的“牛鼻子”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坚持把农村垃圾治理纳入生态文明建设体系。2013年起,惠州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美丽乡村·清洁先行”活动,2015年起又开展了“美丽乡村·清水治污”和“美丽乡村·绿满家园”活动,全市农村人居环境得到全面改善的同时,惠州善抓农村环境治理“牛鼻子”获得多方点赞。
2016年全省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现场会在惠州召开期间,惠州因地制宜地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获得与会代表赞扬。
在广东省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工作第三方评估中,惠州城乡垃圾统筹管理机制、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农村保洁自治机制、农村垃圾管理考核机制、农村垃圾处理市场化机制等农村垃圾收运处理工作“五大机制”获得省人大环资委肯定。
为规范指导全市农村垃圾收运处理工作,惠州首先强化规划引导,先后编制了《惠州市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十二五规划”》、《惠州市环境卫生专项规划(2014—2020)》和《惠州市惠城区垃圾转运站布点规划(草案)》。
为实现农村环境卫生常态化清扫保洁,2013年起,全市按照“一个自然村至少配备一名保洁员”的标准要求,加强农村保洁员队伍建设。截至目前,惠州1053个行政村共配备农村保洁员9333名,基本实现目标要求,确保农村垃圾每天有人清、有人扫、有人运。
开展“美丽乡村”三大行动之初,资金投入曾是一大担忧,但本着“政府主导、多元投入”的原则,“美丽乡村”系列活动资金保障日益强大。其中,2012年以来,全市累计投入专项资金41.88亿元用于保障农村垃圾收运体系建设与运营。在农村污水治理过程中,市环保局争取中央资金4.2亿元和省级资金近1亿元;市财政实施了水环境生态补偿,对水质达标或改善的4个县(区)给予资金奖励;惠城区创新融资模式,去年被省住建厅选为广东省15个PPP模式整县(区)推进村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示范县区之一。
【来源】南方日报
【采写】卢慧
【策划统筹】曲广宁 罗锐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