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快评|反思武汉面馆血案报道:谁杀死了严肃新闻?
文|青的蜂
数亿共享单车押金去哪了?
最近,有媒体关注起这个话题,称“这背后的水很深”。有多深?媒体拿摩拜举例子,押金299元,充钱容易,退钱就要等。甚至引出疑问,“一充一退间,这庞大的资金做什么呢?在不在监管灰色地带?”
有些搞笑了,新闻是这样做的吗?且不说选题有没有意义,单说退押金这件事,基本就没有一充一退的时间差。还是拿摩拜说事,押金秒退,只要亲自试试就知道了。何苦道听途说,生拉硬拽地去造新闻?
再看看网友的评论,选几条点赞最多的:“难道要投资者亏损你们才甘心?”“先搞清楚公交卡押金去哪了?”“车辆在露天风吹雨打,损耗严重,还要一大批维修人员,我们担心这些押金根本不够用。”……扫一眼,你就知道提问的寡味程度了。
共享单车不是政府公共服务,而是企业行为。首先,企业有权利制定规则,押金就是规则之一。你去买地铁卡还需要押金呢,而你租一辆价值几千的单车,有什么道理不交押金?再者,押金的性质是什么?是保证金,风险抵押金,单车企业本可根据违约情况扣除,但他们选择全退,这一点其实已经相当照顾使用者了。
问题不在于要不要押金,而是收取押金的正当性程度。有些人嫌贵了,觉得政府应该要指导定价,这想法错得离谱。单车不是公共项目,没有对个人选择造成干涉:你觉得合理你就用,觉得不合理就不要用。事实上,如果大部分人觉得不合理,那企业绝对会下调定价,而如果真算起车辆成本、维护成本来,299元可以说只少不多。
第二个问题是,媒体质疑押金用来搞融资。具体依据是,如果算300万用户,299押金,押金就超过9亿。如果这些押金用来投资赚钱,你是不是可以要点分红,这是不是要纳入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