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6分钟”,佛山“大书记”考“小书记”!这是一场听得见“炮声”的座谈会
一股投资热潮,开春来袭!
“力争5年内佛山地铁1、2、3、4、9、11、13号线和广州7号线西延段建成运营,推进佛山城市轨道交通加速成网。”据2月20日召开的佛山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指挥部第二次工作会议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部署大会透露,佛山今年将力争动工建设5个轨道交通项目。
记者梳理发现,像地铁等基础设施方面的大投资,佛山还有很多:南海、高明、三水等区均发布年内重点项目投资计划,其中南海更定下年内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200亿元以上的目标。在一个月前召开的佛山市“两会”上,“投资”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更是排在各项具体工作的首位。
不论是区还是市的层面,一股强烈的投资“冲击波”已经来袭。那么,佛山为何会兴起投资热潮,此轮投资热潮又呈现怎样的特点?如何扩大有效投资并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发挥政府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这些问题也成为了外界关注的焦点。
扩大投资成佛山开春关键词
自开春以来,投资便成为了佛山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词。
开年后首周,南海区即召开了固定资产投资重点项目推进暨统计工作会议。会议透露,去年该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78.3亿元,首破1000亿元大关。
“2017年南海区固定资产投资要达到1200亿元以上。”佛山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黄志豪表示,南海正积极酝酿出台该区的重点项目管理办法,继续以重点项目为抓手,狠抓固定资产投资。
三天后,高明区委召开经济工作会议,公布今年该区共安排重点建设项目和新增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25个,总投资797.67亿元,2017年度计划投资88.9亿元。
为了确保完成今年经济工作的各项任务,高明区还组建了五个专项办公室,包括重点项目推进办公室、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办公室等,对重点工作进行集中攻坚。
在一个月前的禅城区“两会”和佛山市“两会”上,投资同样成为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热词。其中,“投资”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在近几年来的佛山市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排在各项具体工作的第一位。报告指出,佛山将“着力扩大有效投资”,持续抓好产业、交通、能源等重大项目建设,提高投资的有效性和精准性。
事实上,早在去年8月,佛山就已出台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引领科学稳健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目标在2016年—2018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1.2万亿元,完成“十三五”期间投资目标总量的60%以上,表现出对固定资产投资的空前重视。
有专家表示,“佛山是制造业大市,传统优势产业基础雄厚,新兴产业发展迅猛。但要成为制造强市,需要以投资带动产业调整。”
优化投资结构 调整经济结构
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不减的情况下,投资已经成为了政府稳增长的“大招”。
佛山市市长朱伟在去年召开的市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及推进重点项目工作会议上也曾表示,“佛山要在全省争先进,其要义就是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资,以项目拉动投资、以项目调优结果、以项目改善民生,为佛山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更强劲、更高效、更持久的巨大动力。”
地方政府为何如此热衷投资?有观察人士指出,投资是拉动新一轮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同时也可以为创新驱动打通一些关键节点,关键是有效投资和精准投资。
以东莞为例,其固定资产投资的高速增长后,随之而来的是2-3年里出口增速大幅提升,再过2-3年,GDP会出现明显的稳定持续增长。
“如果固投增速保持稳定增长,东莞转型升级步伐特别是在产品多元化、新兴市场开拓上再进一步,东莞出口增速会成为经济新常态下GDP增长的前奏。”有业内人士分析,投资增长助推经济发展的规律同样也会出现在佛山。
在香港大学金融与公共政策教授肖耿看来,佛山在投资上有非常大的潜力,但要注意将投资放在有潜力和有价值的领域上,做到精准投资,不能为了投资而投资。“投资的目的应该是解决城市发展路上遇到的问题。”
对此,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表示,“稳投资”不能简单理解为“增加投资”,而是通过增加对某些领域的投资,来优化投资结构,进而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新增投资重点应向‘公共性’‘民生性’和‘战略性’领域倾斜,鼓励社会资金积极参与,真正发挥政府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
■聚焦
佛山扩大投资三大新趋势
去年佛山提出了要在2016年—2018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1.2万亿元的目标,表现出对固定资产投资的空前重视。记者梳理佛山这股投资热潮发现,重视枢纽型基础设施建设、关注医疗教育等城市公共服务配套以及区域较量愈趋激烈三个趋势明显。
建设交通枢纽 链接创新资源
数据显示,今年佛山推进的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共154个,总投资额达到4775亿元,包括地铁、铁路建设工程、公路工程等。
作为佛山市投资过百亿的重点基础设施项目,2013年启建的佛山西站,目前已完成80%的工程量,预计今年开通运营。它的开通,将为佛山增加一个庞大的交通枢纽,成为珠三角连接粤西、广西、贵州等地区的重要节点,优化整个广东的交通布局。同时,佛山市、南海区两级政府已批准,佛山地铁3、4号线明挖配线段工程,纳入佛山西站枢纽地下空间开发项目。目前,项目正抓紧实施。
在顺德,轨道、公路等交通网已基本完成全面对接广州南站的布局。其中,佛陈路东延线及海华大桥工程,目前正加快推进,顺德段已完成总工程量的10%,未来从陈村出发前往广州南站的行程时间将缩短到10分钟之内。
目前,广州地铁7号线西延段也已正式动工,其在顺德境内将设置换乘站2座,分别在北滘新城站、陈村站与佛山3号线、广佛环线换乘,将广州科学城、广州大学城、广州南站和顺德北部片区(中德工业服务区)等珠三角重大平台串珠成链。一位政协委员表示,此轮以轨道交通等为代表的重大基础设施投资热潮,实际上正为佛山打开链接创新资源的新通道,这也将推动创新驱动的效率和进程。
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 配套备受关注
近年来,佛山对医疗、教育等城市公共服务配套建设越来越重视,其突出表现在该领域投资的大幅增长。
去年8月召开的佛山市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及推进重点项目工作会议透露,在佛山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中,民生工程普遍滞后于建设时间要求。为此,佛山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引领科学稳健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中进一步强化了惠民效应:2016年—2018年,该市累计完成重大民生发展工程投资233亿元,约占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12%。其中,涉及民生领域的科教卫生事业,计划在“十三五”期间推进重点项目68项,总投资339亿元,2016年-2018年三年投资179亿元,包括加快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加大学校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强化医疗卫生设施项目建设、加快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养老基地项目等。
近日,三水区委书记黄福洪在接受南方日报采访时也表示,该区将在教育、医疗等领域推出一系列政策,留住人才。在教育方面,三水将新增教育投入12.8亿元,实施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优化等五大配套工程。医疗方面,该区将在未来几年投入36亿元新建一批公立医疗机构。
区域竞争进入 投资“暗战”
夏日未到,南海、顺德两地已燃起你追我赶的激情。
2月13日召开的南海固定资产投资重点项目推进暨统计工作会议上,南海抛出了亮眼的投资“成绩单”:去年南海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78.3亿元,稳居五区第一,同比增长16.8%。而东莞全市去年的固定资产投资是1557亿元,两个数据对比来看,足见南海区去年固定资产投资之强劲。对于新一年,该区提出了“2017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要达到1200亿元以上”的目标。
“这几年南海对固定资产的投资,每年都要比我们多200亿元,而且都是投入到产业上,这样发展后劲就更充足了。”在去年结束对南海的考察后,顺德区区长彭聪恩曾如是感叹。
作为佛山经济总量最大的区域,顺德2016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量虽未正式公布,但从之前公布的情况来看,该区落后于南海已是事实。为此,顺德自去年以来便奋起直追,上半年就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60亿元,同比增长16.4%,超过了13%的预期目标,增幅在同期居全市之首。
当前顺德已初步草拟了《顺德区扩大固定资产投资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征求意见稿)》,力争3年内固定资产投资总体目标超2600亿元,年均增长15.5%。
南顺之间的竞逐焦点不仅在投资总量方面,还在于投资结构上。去年顺德投资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工业投资成为投资增长的主动力。数据显示,去年1-4月该区工业投资40.49亿元,同比增长21%,其中,工业技改28.2亿元,增长19.4%;装备制造业投资18.78亿元,增长84.1%。
■关注
消除民间资本投资顾虑
政府可建立补偿机制
加大投资一方面需要解决资本从何而来的问题,另一方面佛山6000亿民间资本正在寻求新出口,如何吸引民间资本进入这场投资大戏当中,已成为推动佛山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命题,而这也恰恰是在考验佛山PPP项目的执行能力。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以积极调动民间资本投资热情,用好、用活PPP等投融资模式,解决好民间投资‘不敢投、不愿投、不能投、不会投、就不投’的‘五不投’问题。”去年8月30日,在佛山发布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引领科学稳健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当天,佛山市市长朱伟如是表示。
当前,佛山各级政府正就PPP模式的应用制定具体操作细则。日前,佛山发布了《佛山市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加快发展若干措施》,支持和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并建立民间资本市场准入投诉协调解决机制。
根据《措施》,佛山将加大力度鼓励和推进PPP模式,通过特许经营、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城际城市轨道交通、能源保障及新能源、生态环保设施、古村落建设开发等基础设施领域和医疗、教育、养老等公共服务领域。
不少专家认为,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投资规模大、收益低、周期长,是民间资本进入时仍然有所顾虑的主要原因。
“PPP项目大多是需要10年到30年不等的中长期合作项目,如何解决在合作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除了考验政府信誉外,也考验整个管理机制的完善性。”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说。
对此,他建议政府优化对PPP项目的管理,挖掘项目的投资回报潜力。“比如说,在推出项目前进行可行性分析,设计合理的资金结构,规范股东间的管理,提高各环节间的协调水平,为民营资本提供高效低成本的服务。”
香港大学金融与公共政策教授肖耿则认为,政府可建立补偿机制,让民间资本消除顾虑。比如说,修一条铁路,火车站周边的商业开发可优先考虑铁路修建方。“修建方可能较难在修路上获益,但可以通过商业地产等项目赚钱。要吸引民间资本,政府需要多动脑筋。”
【来源】南方日报
【记者】高绮桦
【图片】戴嘉信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