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一小学生建“小金库”学金融理财,大部分开支是捐款

南方都市报 2017-02-20 09:09

春节期间,小朋友肯定收到不少红包,平时家长也会适当给零用钱,这些钱他们会如何管理呢?有的孩子建私人“小金库”,日常开销自己支配;也有孩子花钱前会想到“父母赚钱不容易”,而有的学校会开设金融课堂教孩子如何理财,小学生的理财能力不容小觑。上周,南都记者发起了一份关于“小学生理财”的问卷调查,截至2月16日20:00,本次调查共有210名小学生参与。调查数据显示,对于春节收到的红包,超过四成的小学生表示会“留一部分自由支配”;超过五成的家长平时会主动给孩子零用钱,而零用钱的主要用途是购置学习用品。

春节红包如何处理?

留起一部分建“小金库”

春节红包如何处理?调查数据显示,选择“全部上缴”的小学生占总人数的39.05%,“留一部分自由支配”占45.71%,“全部留着自己日常开销”占15.24%。也就是说,超过七成的小学生能自己支配使用收到的红包。

这些钱怎么用?就读海珠区小学二年级的轩轩就有自己的私人“小金库”,轩轩告诉南都记者,父母会从春节收到的红包中抽取一部分用于开学购置书本与文具,剩下的钱就会打入“小金库”由轩轩自己支配,父母从不干涉他的使用情况。

轩轩的母亲说,轩轩的“小金库”甚少打开,因为他现在还不知道自己最喜欢的东西是什么,但他知道一定先把钱存起来。轩轩每次开启“小金库”都是为了献爱心,学校里有同学需要帮助,就从“小金库”里取款,虽然数额不多,但也不会向父母要钱,这一点让轩轩母亲颇感安慰。

零用钱怎么用?

花钱会想到父母赚钱不易

参与调查的小学生中,过半数的小学生父母会给零用钱,每月10-20元占多数;零花钱在不到规定时间就用完,超过七成的家长表示“不再给”;零用钱的主要用途毫无意外是买学习用品,仅7.14%的小学生会用来买玩具。别以为小学生不懂理财,每当使用每月仅有的20元零用钱,超过四成表示会“想一想是否真的该买”;更有超过两成的孩子花钱前会“想到父母挣钱辛苦”。

陈小姐的孩子今年读四年级,她每周会给孩子5元作为零用钱,陈小姐认为,孩子上下课有家长接送,需要用钱的情况并不多,每周5元绝对足够。对成人来说,5元是小数目,在便利店买两罐饮料就用完了,而对孩子来说,要花这5元就要想一下了。陈小姐说,孩子已经懂得跟同学们“合资”买零食或者轮流买,因为这样就能花最少的钱来过嘴瘾。

过年微信抢红包

给小额红包长辈获得大额回礼

调查过程中,南都记者发现,每逢春节都会掀起抢红包热潮,然而发红包已经不再是成年人的“专利”了,如今连小学生也参与进来。

连小姐告诉南都记者,过年前她儿子忽然让她帮自己申请一张银行卡,原来班上的同学都在发红包,他也要加入,要将抢到的红包存入自己的银行卡里。“银行卡当然是没给他办。”但鉴于过年前帮忙大扫除表现好,连小姐就奖励了50元给他玩,但同时她也跟孩子强调,“在家里劳动是分内事,这50元只是奖励,并不代表可以靠做家务赚钱。”

林先生的孩子也学会了发红包,春节林先生的孩子在家族的微信群里抢了不少红包,“孩子也算有孝心,给长辈们都发了拜年红包,但长辈立即回了个大的。”林先生说,因担心孩子乱花钱,他把孩子微信钱包大部分钱转走,仅留下几十元给孩子备用。

中小学金融理财课程广州在全国率先试点

2015年广州在全国率先试点中小学校金融理财课程,36所中小学开设了金融理财知识教育地方课程。越秀区真光小学是其中一所开设金融理财课程的试点学校,蔡练校长介绍,小学五年级每周会安排一节课,外部金融平台的老师会来进行教学,把金融教学的课堂、课程及活动来普及,“如何支配零用钱”、“合理玩微信红包”等话题都在课堂上普及。

开设金融理财课程的试点学校有专门的金融备课组,学校自己也专门开发了金融理财的教材。蔡校长说,学校开设的金融理财课程,除了让学生学习理财的理论知识,更多是进行体验活动,例如去金融博物馆做博物馆讲解员,了解金融的历史;又如在广府庙会摆摊,学生们需要自己做预算做盘点,最后要看他们自己班级有没有亏损或盈利等等。

据了解,非试点的学校虽然没有设置具体的理财课程,但多位小学老师向南都记者表示,理财的小知识也会渗透在日常教育中,最常见的做法就是开主题班会。

【来源】南方都市报,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编辑 陈峥
点击展开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继续阅读
评论
发送
最新评论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