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惠州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5%

南方+ 记者 2017-02-17 10:00

16日下午,惠州召开2017年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版权暨“扫黄打非”工作会议。惠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博罗县委书记江菊莲,副市长陈高燕参加会议并讲话。

记者从会上获悉,2016年,围绕“打造更具人文气息的文化强市”这一任务,惠州文化工作全面推进,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其中,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年增长率,以及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均保持稳增长水平。文化产业呈现出初具规模、势头良好、结构多元、富有特色的发展格局。

A 公共服务

全市1249个村文化室免费开放

会议介绍,过去一年,惠州深化文化改革创新工作,着力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蓬勃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繁荣文艺创作生产,文化惠州“十三五”建设实现“开门红”,文化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引领力量。

去年,惠州出台了一批文化规划标准,包括《惠州市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工作实施方案》《惠州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标准(2016年—2020年)》等,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速推进。

其中,惠州文化惠民卡制度以小组第一、全国第三(东部地区)的优异成绩顺利通过国家文化部的集中评审验收,成功创建成为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惠阳区、龙门县创建首批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示范项目工作基本完成,顺利通过省文化厅中期督导检查。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让老百姓得到了更多实惠。2016年,全市各级公共文化设施扎实推进,惠州市美术馆、惠城区“一场三馆”、惠东县博物馆新馆、博罗县文化中心二期、龙门县“四馆”项目、大亚湾区村庄公园文化氛围提升工程、仲恺区“星恺大剧院”升级改造项目以及全市8个乡镇(街道)文体广场、3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等各级文化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四级公共文化网络进一步完善提升。

目前,全市3个市级文化场馆、16个县(区)级文化场馆、73个乡镇(街道办)文化站、1249个村(街道)文化室均免费开放,公共文化服务配套机制进一步完善。

B 文化产业

鼓励县区探索开发文化旅游小镇

2016年,惠州全力抓好文化产业项目招商选资工作,建立重点项目跟踪责任制,重点推进了读者(惠州)数字出版基地项目、雅图光电和数字视频产业惠州基地、永发动漫智慧高新产业园、罗浮山影视文化创意园、龙门农民画产业园等文化产业项目的规划建设,文化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力度进一步增长。

数据分析显示,去年惠州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年增长率,以及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均保持稳增长水平,文化产业呈现出初具规模、势头良好、结构多元、富有特色的发展格局。

“要大力推进文化与多领域融合发展,推进新兴文化业态发展,助力惠州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市文广新局局长朱伟思说,今年要特别鼓励各县区修缮、整治一批历史建筑、历史街区、历史村落,探索开发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旅游小镇、文化创意社区、文化旅游景点,推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促进优质文化资源向经济资源转换。

他表示,将着力加强文化产业项目招商选资工作,继续实施重点项目跟踪责任制,力争中新智慧农业小镇(龙门e谷小镇)、“岭南农民画第一村文化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尽快落户,全力打造国家级农民画产业示范区。加快罗浮山影视产业园、读者(惠州)数字出版基地项目等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完成利用文物点“东坡亭粮仓”筹建文创空间建设,努力将东坡亭粮仓打造成为全市首个集文化创意、文物建筑、文化旅游、城市生活环境有机结合的文化综合体。

C 文遗保护

加快苏东坡祠修复、宾兴馆修缮工程建设

惠州于2015年成功入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加快名城保护成了2016年惠州文化建设的重要工作。去年,惠州开展了名城保护条例立法编制工作,《惠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完成审查程序,历史城区文物古迹连片保护规划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规划编制工作有序推进。

朱伟思在会上介绍,去年依法推进了一批文化遗存整治修缮。其中,鹤湖围修缮设计方案获得省文物局批准,金带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及活化利用的整体规划编制工作启动,铁炉湖19号裘屋、6号蔡屋、2号陈屋等历史建筑及邓承修故居(壶园)会水楼、文昌庙等一批省、市级文保单位依规有序开展修缮工作。

今年,惠州将加快编制《惠州古城历史遗迹整体保护与管理规划纲要》,完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工作,扎实做好惠州古籍保护修缮与利用。深入挖掘整理一批文保单位资源,积极申报第九批省级文保单位及第八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积极申报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完成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和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评审、公布工作。

同时,全力推进重点文化文物项目建设,争取惠州苏东坡祠修复主体工程、宾兴馆抢救修缮工程完工,博罗县银岗古窑场遗址公园、龙门县三寨谷造纸作坊遗址项目有重大进展,高质量完成高潭革命历史文化陈列展示工作。

D 扫黄打非

坚持高压态势和实施“一票否决”制

梳理过去一年的文化工作,“扫黄打非”成为惠州一大亮点。去年,全市各级“扫黄打非”部门相继开展了“护苗”、“清源”、“固边”、高校及其周边复印店专项整治行动,严密查堵各类非法出版物和网上有害信息,封堵流通渠道,查处、办结一批重要案件,坚决防堵有害信息传播。目前,全市7个县(区)全部建立镇(街道)办“扫黄打非”工作机制。

严打之下,文化市场执法专项行动也打出了新成绩。惠州先后组织开展了出版物市场、广播影视行业、文化娱乐场所、艺术品市场等6项专项整治行动,并积极配合相关部门严厉打击涉赌涉毒涉黄等问题,成功侦破了一批网络文化市场和出版物市场重大案件。2016年度惠州文化市场综合执法考评位于全省前列。

“要突出抓好意识形态文化安全,以迎接党的十九大为主线,全力抓好今年的‘扫黄打非’和文化综合执法等文化安全工作。”江菊莲强调,今年要继续开展各类专项整治,切实强化日常监管,进一步巩固和推进“扫黄打非”进基层等网格化监管机制,抓好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和文物安全工作。

同时,严格责任落实,把“扫黄打非”和文化执法作为《落实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的重要内容,列入“一把手”工程,一把手担负“第一责任”,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实行“扫黄打非”“一票否决”和责任追究机制,并纳入综治工作(平安建设)、精神文明创建等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来源】南方日报

【记者】徐乐乐 

【通讯员】魏军

编辑 谢志清
点击展开全文
继续阅读
评论
发送
最新评论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