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城连续两年推出“行通济”纪念徽章,今年5000套一周售罄

南方+ 记者 2017-02-16 09:18

正月十五夜晚,华灯初上,通济桥上拥挤的人潮中,几位外国友人出现其中,有说有笑,不时还驻足拍照。罗拉和她的两位同事从哥伦比亚远道而来,手持风车加入到通济桥汹涌的人群当中。罗拉身上佩戴的“行通济 无闭翳”纪念徽章上,主题形象是一只鸡年吉祥物,很是惹人注意。

罗拉兴奋地告诉记者,这是她收到的禅城区外侨局赠送的小礼物——2017年“行通济”纪念徽章。“我很喜欢白色的云配上紫色的徽章,金鸡寓意着今年是中国的鸡年。”罗拉兴奋地展示着别在胸口的纪念徽章。“这是我第一次来佛山,我本以为它会是一个更加传统和精致的城市,但是来到之后才发现,这个城市是一个非常现代化的都市。”罗拉说,当晚通济桥上的活动展示了这个城市的另外一面,她感受到浓浓的“异国风情”。

外国友人加入人潮中体验“行通济”。南方日报记者戴嘉信摄

●故事

徽章设计团队为金鸡形象商讨两个月

从2016年起,禅城专门设计发行了“行通济 无闭翳”纪念徽章,以生肖和通济桥造型为主元素,2016年猴年为纪念徽章始发年,今年的丁酉年(鸡年)徽章则是由禅城区旅游局和禅城区祖庙街道创意策划,佛山金马文化传播集团公司执行。该公司负责人、设计者之一的吴玲玲女士介绍,今年的徽章主题形象是一只金色雄鸡,整枚徽章在鲜紫色的背景下以白色和金色映衬画面,紫色搭配白色金边祥云,寓意“紫气东来”;中间以通济桥牌坊搭配金鸡,预示着今年“行通济”将会有金鸡与市民一起,保佑市民平平安安,顺顺利利。徽章发行数量为5000枚,按照设想,经过12年行通济,市民可收集全套纪念徽章,品鉴民俗,留住乡愁。

“今年的市场认知度明显不同,许多市民询问是否能购买2016年的徽章和邮票,大家希望集成一整套纪念邮票。”吴玲玲认为,徽章的尝试在市场上获得不错的反响。在谈到创意设计来源时,她表示:“风车和生菜伴随通济文化数百年,俨然成为深入民心的文化符号,但也带来了不可计数的物质消耗,与现代生活提倡的绿色环保背道而驰”。

回顾这两年行通济的徽章设计,2016年,徽章以一只面带微笑、手捧生菜、尾转风车的猴子大步迈向通济桥呈现,寓意生财在手、风车转运,与行通济的习俗和场面契合。今年继续采用这种手法,徽章在鲜紫色的背景下以白色和金色映衬画面,紫色搭配白色金边祥云,寓意“紫气东来”,图案以金鸡搭配通济牌坊,寓意行通济与金鸡相伴。

事实上,为了使今年的徽章设计更加凸显传统文化的表达,设计团队曾就金鸡的形象和神态刻画产生过分歧,经过两个月的商讨和修改,团队最终达成共识。“我们希望通过神态来展示一只雄赳赳、气昂昂的金鸡。首先,头部上昂,鸡冠较大,精神是很生猛的;它身上的羽毛要浓密,层次分明,造型更加生动传神。”吴玲玲告诉记者,这样的造型体现了文化精神的传递。

此外,工艺创新也是新年行通济纪念徽章的一大亮点,徽章采用浮雕工艺,圆形底件为挂金加上色珐琅平胶工艺,雄鸡表面电镀珍珠金效果,配上金属蝴蝶扣,追求尽善尽美。

“邮票区别于市场化的产品,具有独特性,市场难以模仿,有较强的纪念意义和收藏价值。”出于这样的考虑,行通济纪念徽章与邮票配套发行。她表示,这两年邮票设计有了创新,图案从行通济场景的简单呈现向生肖转变,是为了增强收藏的连续性。

记者了解到,今年由佛山市金马文化传播集团公司设计的5000套行通济纪念徽章在一周内全部售罄。徽章销售所得10%款项(即15000元)捐给祖庙街道慈善会,用于帮扶祖庙辖区众多的助医、助学、助老、助残、助物项目。

●动向

文创产品让城市文化“立起来”“走出去”

“文化是禅城的优势所在,如何做活“古字”文章,把优势转化为胜势,是禅城为之努力的一个方向。”禅城区文体旅游局负责人表示,近年来,禅城实施“文旅商融合发展”战略,开发培育“祈福文化游”和“产业文化游”,尝试把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现代旅游资源,把文化力转化为生产力,提升三产发展水平,使之成为新的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

“通过创意设计展示岭南年俗和佛山传统文化,这样的文创产品在市场大受欢迎,我们今年迎来了开门红。”整个春节假期,佛山剪纸大师饶宝莲南风古灶店的生意“好到爆”,这是该店开业几年以来,在持续亏损之后首次出现的新景象。很快,西樵山也将会有她的佛山剪纸新店开张。

网络配图

“这其中,大家最喜爱的就是有佛山元素的作品,尤其以华人、香港、澳门客人最为青睐。包括佛山新八景、南风古灶、祖庙、行通济等元素,是客人咨询和寻找最多的。”饶宝莲介绍,基于对本土文化和资源的理解和运用,从本土和传统特征强烈的非物质文化资源中发掘智慧和情感元素,并将其符号化,这只是第一步。作为省级剪纸大师,她的足迹遍布十多个国家,在进行文化交流和推广之际,日常仍旧把主要精力放在设计上。用她的话说,不同的艺术形式其实有着不同的语言表达,以剪纸为例,从传统民俗活动、本土文化中提取最具有代表性的元素,并用剪纸平面的语言来表达,这中间尤其需要艺术家的功力和积累。

饶宝莲在多元化的尝试中,并非没有遭遇过失败和困境。在尝试将铜凿剪纸裱入水晶中的尝试,使得铜凿剪纸薄如蝉翼的特性更加凸显,在创意与设计颇费心思的情况下,市场却反响平平。但她的判断是,无论如何,在这些尝试中,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载体的佛山文化,正在新一代传承人的手中“立起来”并且“走出去”。

哪种佛山文化题材堪称最受欢迎的文创元素?她认为,武术才是真正的世界语言。她正在准备创作武术三宗师叶问、黄飞鸿、李小龙的作品,“武术才是佛山乃至中国走向世界的通用语言。在翻译不在场的场合,我只需要比划一个佛山无影脚的动作,外国朋友就会立刻明白我来自黄飞鸿、李小龙的故乡,剪纸作品上正是他们喜爱的中国功夫。对于外国客人来说,中国与功夫之间画上了等号”。

■案例1

“得米得食”团队

文创推动佛山传统走进现代生活

拐进华远东路一条临街小道,一家经营主题沙拉的特色小店——小良伴赏味乐园里,隐藏着四位来自不同领域的原创设计师,大隐隐于市,他们成为尝试推动佛山传统文化走进市民生活的“高手”。

走进这家小店,一只开火车的熊猫搭载着佛山人与佛山乐园的相片首先映入眼帘,对于佛山这座城市的回忆,就从儿时的佛山乐园开启。环顾四周,迎春喜庆犹存,手抱枕、懂功夫的飞鸿猫、咏春毛巾,会跳舞的笑佛、柱侯鸡笔记本等一系列岭南特色的文创作品,以现代生活用品的形式陈列在柜架上。

店主周敬雄更喜欢被称为“周掌柜”,他是“得米得食”文创品牌的创始人。作为一名商业设计师,他已经逐渐摸索出大众喜闻乐见的怀旧风格,在他看来,这是人们日积月累的佛山情怀,所以他坚持用本土文化包装产品。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佛山人,大量耳濡目染的岭南民俗元素融入到周敬雄的创作中,他从人们日常接触的事物和生活用品入手,收集和挖掘更多载体,在创意之下,便有了咏春毛巾,集盲公饼、柱侯鸡、状元及弟粥等佛山特色美食于一体的笔记本,“这样的笔记本相当于一本寻味佛山的美食寻宝地图”。

“我感觉到佛山缺乏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即便手信礼品遍布大街小巷,细心观察不难发现,这些商品大多千篇一律,简单的图案印刷生搬硬套,缺乏岭南特色,更与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和喜好产生距离。”他希望能够在岭南文化和商品之间寻找一丝两者糅合的默契,既贴近现代生活,又能从中找到岭南文化元素,“但这与设计能力和创作水平有关”。

在周敬雄的探索中,10多年的设计生涯为他的文创打下扎实的基础,日常生活总能给他提供源源不断的创作题材,一件件滑稽搞怪、新鲜有趣的文创设计落地生根,于是便有了飞鸿猫等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创设计。他说,以现代生活用品为载体,注入文化的情怀,进行个性化设计,已成为周敬雄的一大创作手法。未来,他将在设计中融入更多自己对岭南文化的认识和了解,追求有深度和价值的文创作品。

■案例2

“意狮意诗”团队

尝鲜本土原创文化产业获投资者青睐

身着“粉狮”T恤,在“导狮”的帮助下,来自佛山250个家庭的孩子一起用手绘的形式,为铺在广场中央的巨型本土原创海报填色,这三幅巨型涂鸦作品分别名为《佛山地标》《佛山文化》《佛山故事》,场面非常的壮观与震撼。活动结束后,这场以佛山传统文化为元素的涂鸦活动成功申报了世界纪录。

这是丰收街创新创业社区在2016年丰收家·X系列创意文化活动的“头炮”。活动策划者之一的阿灿告诉记者,以创造世界最大的传统文化涂鸦纪录为切入点,通过充满趣味性及互动性的涂鸦艺术,弘扬佛山传统文化,旨在以创新的视野传播传统文化。

活动创意来自于一群热爱佛山本土文化并有志于传承广大佛山本土民俗传统的年轻人。这个由本土文创青年代表组成的“意狮意诗”团队,在佛山传统文化传播中颇有影响力,2016年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他们围绕佛山本土文化进行文创设计的想法,得到丰收街金融创新街区运营团队广东乐怡海创的支持。为传统文化插上文创的翅膀,这样的创业方向也正与丰收街青年创新创业社区培育佛山创意文化产业,撬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创资源相融合,推动文化产业化发展的思路不谋而合。

在其背后,佛山活跃着的投资机构非常看好这样的创业方向。“一直以来,佛山活跃着一批希望以创新方式弘扬佛山传统文化的年轻人,他们热爱佛山本土文化,有激情、有才华,却一直苦于没有资金、平台、资源。‘丰收街·菁创聚’就为这群本土文创青年提供了优质平台”。

丰收街金融创新街区运营团队广东乐怡海创公司副总经理张慧就介绍,之所以选择帮助这个文创团队实现以现代创意激活传统文化的愿望,是因为在与这个团队接触和碰撞后,特别认同这个团队的看法,洋文化节日备受商家和年轻人、小朋友的青睐,而相比之下,佛山诸多传统文化元素的影响力还有巨大提升空间。对于文化创意的扶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培育,乐怡海创会持续提供资金、资源的支持,以金融服务整合各方资源,培育本土原创文化产业。

◆手记

当文创“爱上”民俗

刚刚过去的中国春节给世界文化以巨大的获得感,依托中国人特有的舞龙舞狮、庙会灯会、中国红等具象符号,中国向全球展示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笔者留意到,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说:“我们进行文化交流的目的,就是让世界上更多的人,通过具体的艺术作品,一个个鲜活的艺术构想、艺术创意,来理解我们今天社会的巨大发展,理解一个生机勃勃、拥有文化自信的中国。”范迪安所强调的是,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要通过欣赏具体的作品、参加具体的活动,来感受认知文化。

对于一座城市而言,以具体的文化创意作品和文化活动为载体,让市民和游客能够亲身感受城市发展和文化获得感,这是一道新鲜而系统的课题。佛山从不缺少武术、陶艺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再加上行通济、北帝诞、华光诞等传统民俗活动,这些元素一直以来都有着独特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刚刚过去的正月十五、十六,秉持“行通济无闭翳”这最美好质朴的祝愿,几十万人手持金光闪闪、活力十足的风车走过通济桥,就是属于佛山独特的城市文化符号。如果沿行通济路线走上一圈,沿街各式小贩的当街叫卖,人潮涌出通济桥时风车金光闪闪迎风转动的壮观,甚至是大家围着生菜池用力抛出生菜时的狂欢,一种市井狂欢的释放和仪式感呼之欲出。对于你我而言,这是属于这座城市普罗大众的精神家园,也是在我们开工之际,对这座城市味道、温度的个体化的品味与体验。

历史每向前一步发展,往往伴随着向后一步的探寻本源,这种探本求源就是对本土文化的再认识,这是出自著名美学家宗白华的论断。以行通济为例,风车、桥、生菜等作为“行通济无闭翳”中具象的文化符号,一直以来带着鲜明、传统的地域特色,成为独特的艺术文化资源,融入到当代艺术创作和城市文化的现代传播体系中。在行通济时实地走上一圈,不难发现,今年围绕行通济推出的生肖纪念徽章、行通济主题剪纸、弘扬“孝德、教育、科学强国”正能量的石湾陶瓷等,这些具象的文创产品让人目接不暇,在市民和市场中的反响很是热烈。

这些都可谓是从本土文化中探本求源、提炼智慧元素、创新城市文化的典型应用。在官方解读中,“行通济”作为具有唯一性的文化现象,能有效拉伸和延长旅游文化产业链条。事实上,以美籍华人、知名雕塑家吴信坤等俯身扎根石湾一隅,向这种最具民间性、最粗犷、最灵动的民间艺术学习为信号,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本土传统民俗中发掘内涵,基于对佛山本土文化的深入理解和娴熟运用,从特征强烈的传统文化资源中发掘出智慧和情感元素,激发传统文化的现代设计力量,推进佛山文化走进当代人的视野,丰富当代人的生活,最终再造和传播传统文化和城市影响力,岭南文化底蕴正在被激发出新的时代光芒,这已然成为文化市场的新热点。

市场的另一端,文创+传统本土文化成为投资者和创业孵化器青睐的宠儿。最终,城市形象的传播和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将逐渐实现本土化、品牌化和市场化。可以预见,当本土民俗“傍上”现代文创设计,当文创设计“爱上”传统文化,加快禅城文旅资源输出,提升“岭南文化之脉、佛山文化之心”的认知度和认同度,自然是水到渠成。

【记者】阎锋 梁志毅

【实习生】杨晖桃

编辑 王虹丹
点击展开全文
继续阅读
评论
发送
最新评论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