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观察|1000架无人机如何跟着音乐起舞?广州亿航昨晚秒杀深圳大疆
科幻电影里“打飞的”的出行场景,正在变为现实!
在第四届世界政府峰会上,迪拜道路与交通管理局(以下简称交管局)宣布,今年7月迪拜将成为全球第一个允许载客无人机运营的城市,而采用的机型是中国广州亿航自主研制的“亿航184”。
这家广州企业如何拿下迪拜订单?观察君今天专门打探出进一步的独家消息,还联系身在迪拜的亿航负责人,拿到首次对外披露的亿航184在迪拜试飞的图片。场面令人震撼!
其实,今年春节,亿航创始人胡华智就带队到迪拜试飞,在迪拜民航局官员的见证下完成了多次的适应性航空飞行测试科目。正是一系列成功试飞,为亿航184通往商用的路上向前迈了一大步。
走向迪拜的广州亿航,能不能为广东的无人机产业闯出一条新的“天路”?
亿航184凭什么拿下迪拜订单?春节秘密赴迪拜试飞
一架身高1.5米的载人自动驾驶飞行器,从迪拜帆船酒店上空飞过。
根据亿航方面提供的视频,亿航184在迪拜交管局指定飞行场地和迪拜标志性建筑上空进行了数次的全自动飞行,其中既有沙漠环境又有海滨环境。
“亿航184”全称叫“亿航184自动驾驶载人低空飞行器”, 是全球第一款可载客的无人驾驶飞机,由总部位于中国广州的亿航自主研制,旨在提供中短途日常交通运输解决方案。
迪拜交管局订制的这款“亿航184”使用纯电力驱动,卵形机身高1.5米,净重约200千克,续航能力可达半小时或50公里左右,最大载客重量约117千克,此外还能装下一只小手提箱。乘客入座后,只需在智能面板上设定好目的地位置,地面指挥中心通过4G网络遥控监测飞机,即可抵达目的地。
今年春节期间,亿航创始人胡华智就带领技术团队约20人奔赴迪拜进行试飞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其实,早在去年,亿航就秘密接受迪拜政府的邀请,首次走出国门去往迪拜做官方飞行测试。
“亿航184团队快被我这个魔鬼逼疯了,大家还要放弃2017的整个春节假期去往沙漠出差。我们在迪拜民航局(DCAA)官员的见证下完成了多次的适应性航空飞行测试科目,为亿航184通往商用的路上向前迈了一大步。”胡华智后来在朋友圈回忆说。
迪拜交管局总经理兼董事会主席Mattar Al Tayer对亿航184表示高度赞赏,称近期亿航184已经在迪拜民用航空管理局指定的飞行场地进行了数次的全自动飞行。
迪拜为何向亿航抛来橄榄枝?这或许与迪拜建设智慧城市有关。
迪拜在2016年推出了世界最智慧城市计划,提出到2030年迪拜25%的道路运输实现智能无人驾驶。
Mattar Al Tayer表示,加快推动无人驾驶交通是迪拜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无疑,亿航184是目前市场上最契合迪拜无人驾驶交通需求的一款产品。据悉,双方将共同推动将亿航184引入迪拜世界最智慧城市交通运输系统。
紧急情况可一键悬停!揭秘亿航184上的“黑科技”
亿航184的寓意是1位乘客、8个螺旋桨、4支向外伸出的机臂。最高设计飞行高度为海拔3500米,平均巡航速度为每小时60公里。
这辆“飞的”身上,拥有哪些“黑科技”?
首先,是先进的飞行安全系统和解决方案。
“过去几年时间,亿航工程师做了大量工作,让亿航184消除了传统交通模式中最危险的因素——驾驶员的人为失误。”据亿航184相关负责人介绍,亿航184使用纯电力驱动作为动力,避免了因发动机熄火造成的危险。
亿航还对飞行器的所有飞行部件进行全备份,若其中任何一个部件出现问题,飞行器依然能正常飞行。
而亿航的通讯系统也拥有双重保障,每架飞机都有独立密钥,并进行数据加密。遇到任何紧急情况,还可以一键悬停。
第二,是“飞行术”,让大体量的多旋翼飞行器在空中平稳飞行。
工程师对飞行控制系统做了各种算法优化。
当任何部件出现故障或飞行器失联时,亿航自主研发的飞行器内置FAIL-SAFE系统,都会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人机安全。即使飞机碰撞了鸟类等物体,对飞机造成了一定的损害,飞机FAIL-SAFE系统自身会自动评估损伤程度,决定继续行驶或就近降落。
此外,亿航184自动驾驶飞行器的飞行控制系统群是带有投票机制的多套飞控,既拥有多套传感器,又配有投票机制,使得整套系统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得到正确数据并安全工作。
“我们的设计目标是:它可在航程范围内稳定地从一个地点飞行到另一个地点并自动降落,不仅要抗风、避障、适应各类天气等,还要让乘客知道飞机内部元件的异常或航路上突发状况。相关技术人员要第一时间采取措施,让乘客和飞机尽快安全地降落到地面。”亿航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保证飞行安全,亿航184机体以外的辅助系统和工程也同样重要。
第三,是强大的后台。
为了进一步提高亿航184的安全性,2016年亿航筹划并建立了专门针对亿航184所设计的飞行指挥调度中心。
这是一个可以精准监测亿航184各项数据回传,并对空中航线交通进行调度的地面指挥中心。在中心内,地面工作人员可实时接收每一台亿航184所传输回来的控制数据、飞行数据、机舱内/外实时视频等,还能跟空中的乘客实时视频、语音通话。
“乘客任何时候都可以和地面人员进行一对一的天地通话,了解飞行实时状况,消除乘客对于飞行的紧张感”。亿航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一个投资巨大的工程,前期高昂的硬件软件的投入,日常的运营都投入了大量的成本。
争议声中的亿航,能不能成为“中国的特斯拉”?
亿航184首秀是在2016年美国电子消费展(CES)上,一经亮相就吸引了外界目光,甚至有外媒评价亿航184为“中国的特斯拉”。
2016年5月5日,亿航宣布与美国生物科技公司LungBiotechnology达成合作协议,应用于短途医疗运输。按照当时签订的协议,LungBiotechnology将采购多达1000台亿航184的定制版,专门用于人造器官移植的快速运输,此外双方还将联合进行技术开发。
这是亿航184发布后接到的第一笔商业大单。按照此前亿航公布的20万—30万美元预售价计算,亿航在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揽下近3亿美元的订单。
不过,随后,亿航184的商业化进展没有再多披露,与美国生物科技公司的合作也没有量产投入消息传出。而外界对于亿航184的商业应用前景也颇多争议,由于各国政府对于无人机飞行的政策不一,推广难度较大。
而在2016年年末,受资本寒冬影响,多家无人机公司相继爆出裁员风波,亿航未能幸免。
亿航联合创始人熊逸放向记者坦言,亿航也进行了减负性的裁员工作,对人员架构进行了合理有效的调整。不过,他认为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在短短几年时间里经历了资本市场追捧和冷落。经过这番洗礼后,无人机市场将回归理性和合理的发展速度。“经历行业阵痛期存活下来的企业如果能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依旧能够在无人机行业中拥有一席之地,并有望取得多样化发展。”
可以看出,亿航将多样化发展的重任押宝在了亿航184身上。
熊逸放表示,亿航184无法预估一个确切的商业化量产时间表,“要实现空中自动驾驶交通运输的愿景,离不开这个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重要角色的通力合作,包括政策制定者、管理者、飞行器厂商、应用服务商及合作伙伴。这是全新品类的科技产品,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去探索优化进而实现落地。”
不过目前来看,随着亿航184与迪拜的合作,其载人飞行器的商业化时间或将大大提前。
胡华智这样向朋友描述自己的梦想:“我们一定会把亿航184变成最安全的全自动化交通工具。不畏任何困难坚持到底,坚决完成梦想。亿航团队是一个实干的团队,只希望我们的努力能真的为国争光,我们一直坚信不管别人说什么,只要努力我们一定能做到。”
【记者】彭琳 昌道励 郑佳欣
【校对】居伟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