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补心!华南地区首例达芬奇机器人心脏手术成功开展

南方+ 记者 2017-02-15 20:49

2月15日,记者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获悉,该院心脏外科成功开展华南地区首例达芬奇机器人心脏手术,近日病人出院后1个月回院复诊,康复良好。

达芬奇机器人正在手术中

心脏里有5个洞,他35年未发觉

2016年底,35岁的赵先生因为“咳嗽、咳痰半个月”前往海南当地医院看病,却在B超检查中发现心脏房间隔缺损。“近期觉得有点疲劳,心里发闷,但以前跑步也没觉得心脏不适。”赵先生说,没想到去看咳嗽,却发现自己有先天性心脏病。

在朋友的推荐下,赵先生来到中山一院入院治疗。“房间隔缺损为常见的心脏先天性畸形,易导致肺动脉高压,最佳的手术时期是7岁以前。但有少部分病人却像赵先生这样35年都没有明显病症。”心脏外科副主任区景松教授说。

经检查,区景松推荐使用最新的达芬奇机器人进行手术。达芬奇机器人是一种新型微创手术设备,全称内窥镜手术器械控制系统(英文名da Vnici S,简称达芬奇机器人)。

在与病人及家属详细沟通后,2016年12月20日,手术在麻醉科、体外循环、手术室等多学科配合下顺利开展。主刀医生区景松在手术中发现,赵先生的心脏房间隔为多孔型缺损,比术前影像显示更严重。

“赵先生的心脏有2个大孔,3个小孔,大的约有1.5厘米。”区景松说,多孔型缺损不适合做封堵治疗,需要进行手术修补,而达芬奇机器人的灵活性和精巧性为孔洞修补提供了很大的帮助,4个多小时后,手术顺利完成。

“手术后我就只觉得创口的位置有点疼,没其他的不适。”赵先生术后当晚顺利拔出气管插管,第二日即转回普通病房,恢复顺利。区景松介绍,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创口约3到5厘米,和传统开胸心脏手术12到15厘米的创口相比,能够减少组织损伤,加快术后恢复,减少病人的痛苦。

手术器械可旋转540°,更稳更灵活

此前,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已在部分食管癌、肺癌、纵隔肿瘤、前列腺癌等手术中应用。据区景松介绍,在心脏领域,这是华南地区首例达芬奇机器人心脏手术。

机器人有多灵活?区景松介绍,机器人有7个可旋转540°的手术器械,在人手不能触及的狭小空间也能精准操作。和常规胸腔镜相比,它还能滤除不必要的颤动,手术视野放大倍数可达到10倍以上,能呈现三维立体高清影像,达到更高的精确度。

“心脏构造复杂而精巧,使用达芬奇机器人对主刀医生的操作有很高的要求。”区景松说,使用达芬奇机器人的手术团队均需经过严格培训。

什么心脏疾病适合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区景松说,达芬奇机器人实际上是在胸腔镜微创心脏手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房间隔缺损、心脏粘液瘤、心脏二尖瓣、三尖瓣病变等一般均可用达芬奇机器人做微创手术。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费用如何?据悉,相比于常规胸腔镜手术,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的费用要高至少1万多元,广州暂未把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纳入医疗保险,但机器人手术的精确性更高,而且可以为病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概率,降低治疗总费用。

【记者】朱晓枫

【通讯员】彭福祥 李绍斌

【校对】居伟强

编辑 葛政涵
点击展开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继续阅读
评论
发送
最新评论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