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第一个在英国演示这个手术的中国医生,来看看有多牛

南方+ 记者 2016-12-19 22:25

造影图像上看不到的“0级”心脏侧支循环血管,他手持头发丝一样细的钢丝流畅进入;手术中的心脏支架植入术,让英国医生都叹为观止……

近日,记者从广东省人民医院获悉,该院心内科二区主任张斌11月中旬应邀出席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医院主办的心脏手术学术交流活动,成为第一个在英国演示逆向心脏介入手术的中国医生,并获得英国医生一致肯定。

省医“逆向PCI”手术成功率高达91%

提到心脏手术,许多人第一个想到“开胸搭桥”。但是,临床上还有心脏衰弱、肺部功能差、不能耐受呼吸机等病人,不适宜搭桥。张斌针对不适宜搭桥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简称“CTO”)病人,使用逆向心脏介入手术(简称“逆向PCI”),有自己的“绝招”。这个国际上成功率约60%到70%的高难度手术,在省医的成功率高达91%。

CTO病变时间长,覆盖面积大,而且冠状动脉解剖结构复杂,如堵塞的血管端太硬等因素,都可能导致采用常规正向的PCI难以完成。

那么,逆着来是否可行?当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时,会生成有功能意义的侧支循环。“逆向PCI”就从这些侧支血管里,逆向打通“生命管道”。

心脏血管错综复杂又十分脆弱,侧支血管更是“九曲十八弯”。但是难度更大的,是那些“看不见”的血管。

冠状动脉造影能显示直径100~200微米以上的血管,造影中“0级”血管被评为“无侧支循环”。但是在手术中,这些“0级”血管却有可能实际存在,给“逆向PCI”手术带来了更高的难度。

他一出手,就从“学生”变成了“老师”

张斌被邀请去英国进行的,就是这个高难度的CTO病变“逆向PCI”手术。要和英国在这个领域的高手“过招”,张斌坦称一开始有点紧张,“我是第一个来演示的中国医生,得为国争光!”

然而,在学术交流活动的第一场皇家圣巴塞洛缪医院,该院不相信中国医生可以做这个手术,说:“让这个中国的医生见识一下,在旁边学习就好。”

张斌演示的第一台手术,在布里斯托大学心脏病研究所进行。张斌的手术流畅、高效、精细,一个小时就完成了手术,让英国医生“大开眼界”。英国医生发现,中国的手术方法和他们大不相同。

在欧美的医学界认为,手术效率非常重要,而日本更注重精细的细节。张斌吸收了欧美和日本在这个手术上的“精华”,他在保证手术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内膜下植入支架,提高手术质量。“太神奇了!”有英国医生不禁感叹。

而张斌在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医院进行的演示,则让许多英国医生“路转粉”。原本手术演示已结束的他,被该院心内科主任希尔再次拉到了手术台前。台上的病人是一名患有肥胖症的黑人,已经全身麻醉。希尔尝试了正向和逆向的心脏介入均告失败,他希望张斌再次展示“神奇的东方技术”。

张斌发现,这位患者的“0级”侧支循环血管非常复杂,但是与这些“看不见的敌人”做斗争,却是他的拿手好戏。多年的临床经验,让他对血管分布牢记于心,钢丝就像有GPS导航一样,顺利地穿过弯弯曲曲的“0级”血管,打通了患者堵塞的通道!

“你这个怎么做的?”希尔在旁看得越来越兴奋,不禁问道。张斌回答后,他却又问了一次,“刚才外面的医生没听到,能再讲一次吗?”

学术交流结束,英国的医生纷纷对张斌的技术表示敬佩。希尔高兴地说:“明年这个时候,请务必再来!”

“我记得每一个病人的血管造影”

钢丝末端血液的流速、血管分布的规律、钢丝前行可能出现的情况……被问及破解“0级”血管的“绝招”,张斌思考了很久,“这个很难用语言去表达,主要是用经验和技巧来做出及时正确的判断和执行。”

张斌的成功,离不开多年的钻研和努力,“我手拿着钢丝,感觉就像自己的手指在触摸血管一样。”

重达20多斤的铅衣、造影的X射线辐射、长时间站立的手术……做心脏介入手术的医生,常常是“用生命在救人”。巨大的诊疗量,让张斌也有些苦恼。2015年他做的慢性闭塞病变的手术量近300例,其中89例都是高难度的“逆向PCI”。

今年5月出院的梁先生,看到省医心内科的医生和护士这么拼,内心十分感动。他手绘了张斌和同事们工作的场景,送给他们表示感谢。

患者手绘张斌和同事们工作的场景

“我一开始有点想不起来他的样子了。”张斌有点不好意思,“我不一定记得每个人的脸,但是我记得每一个病人的血管造影。”

【通讯员】靳婷 郝黎

【校对】吴琳

编辑 丁晓然
点击展开全文
继续阅读
评论
提交
最新评论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