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增计划”东莞要做“减法”,要给大项目腾地

南方+ 记者 2017-02-15 09:46

2月10日,东莞2017年政府一号文发布。“倍增计划”作为“跨越生产总值万亿元”的战略抓手,倍增财政政策支持、倍增研发投入力度、倍增优质人才引进……200多家试点企业摩拳擦掌、想方设法,推进企业规模与效益成倍增长。

然而,“倍增计划”的“增”,并非只靠“加法”和“乘法”就能实现。一号文标题为《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重点企业规模与效益倍增计划全面提升产业集约发展水平的意见》,正如所言,“集约”是东莞市委书记吕业升在市委党校做专题报告时提出的“东莞突围”密码之一,也是“倍增计划”的核心,最终落点在“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上。在这个意义上,东莞还有许多不得不做的“减法”。

A

析因

传统生产要素成瓶颈不能走粗放型老路

首批纳入“倍增计划”的214家企业,包括了6家营收百亿级企业,35家10亿-100亿元的企业。这些企业原本就有很好的“增长底气”,从整体上看,2016年营收规模高达3674亿元,相较于2015年的2382亿元,整体增长了54%,预计到2019年底和2021年底,总体收入规模分别是6918亿元和8908亿元。

按照过去的思路,有着这么好底子的企业要求“倍增”,不就“开拓市场”、“增资扩产”这样的路径吗?做好需求和产能的加法,组织好相应的生产要素“翻倍”不就水到渠成了吗?

东莞市委书记吕业升早在2016年底的东莞党代会上,就否定了东莞依靠传统要素配置驱动发展的路线。“过去我们发展生产,无外乎土地、厂房、设备的扩大投入。这样粗放型的老路很快就走不通了。”吕业升在参加东城代表团讨论时强调,“东莞要在2021年的生产总值超过万亿元,目前还差3000亿元。要实现这个目标任务,东莞必须走集约发展的新路子,倒逼注重发展质量的提高,这样才能在全国的竞争中处于主动。”

吕业升分析,东莞的土地开发强度已达47%,并远超国际公认的30%的临界点,全市有20个镇街的开发强度超出了市平均水平,储备用地容量非常有限。面对这个严峻的态势,东莞不能再靠土地资源要素驱动发展,要用最少的要素配置创造出最大的效益,这就是东莞市府“一号文”所提的“倍增计划”中重要的目标。

B

减法

原地倍增,减少用地集约发展

就如东莞正在推进的“新旧动能转换”一样,东莞要进行创新产业要素的供给,必然也会有旧要素的“减少”,同时还将采用新的方式进行资源集约整合,以达到企业规模和效益倍增的目标。

@减用地正如吕业升所说的,“土地”是东莞过去粗放式发展中被透支的要素。“一号文”黄金20条中,对创新土地要素供给就占了四分之一。

现在东莞对项目用地的审批慎之又慎,就是对于倍增企业,也首先鼓励企业“原地倍增”,同时建立集约发展用地指标分配机制,鼓励企业“零地倍增”。“倍增计划”实施期内,3年内倍增的企业,新增用地规模原则上不超过现有用地规模的30%;5年内倍增的企业,新增用地规模原则上不超过现有用地规模的15%。

被列入200家企业名单的新能源企业德尔能,其公共事业部总监辛创认为,这样的集约发展方式是可行的,在高新技术企业领域,土地不应该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科技创新和资本将成为最重要的发展要素:“我们作为新能源制造企业,一开始就没有通过扩大厂房的方式进行发展生产,因为我们这个行业,归根到底市场看的是你的质量、你的技术。”

他透露,公司在手机电池、笔记本电池方面,2017年有望实现比去年30%的增长;新能源汽车电池2017年正式生产和销售,并计划年底启动IPO。所以在他们看来,公司完成“倍增计划”信心很足。

@减员增效人口红利也是东莞粗放式发展所依赖的生产要素之一。在这一方面,东莞数年前就启动的“机器换人”,就是减员增效的一个重要举措。虽然当时曾受争议,现在被证明是人口红利退去后一个“先见之举”。这次的“倍增计划”则提出打造智能制造全生态链条。在需求端建立智能改造梯度扶持体系,对试点企业实施智能制造示范项目、智能化改造项目、自动化改造项目的,分别按项目设备和技术投入给予资助。

而这个“减员”并非一刀切,“倍增计划”的第18、19条,对于“优质人才”和“骨干人才”,分别采取“引进”和“留住”的政策,这对于优化东莞人才结构,推动产业工人化,都有重要意义。

@减项目东城街道在牛山工业园的尝试,就是减项目的一个重要案例。东城街道党委书记陈志伟介绍,牛山有30多亩的工业用地,分散着十几家中小型企业:“我们计算了一下,他们一年的税收就1100多万元。现在经过腾笼换鸟,将引进上海的一家高新技术企业,主要生产手机供应链产品和平板电脑的显示屏,预计产能全部释放,可以达到200亿元。”

换而言之,如果项目本身占用着宝贵的传统生产要素,却不能发挥相应的作用,那么就“腾笼换鸟”,把他们“请”到别的地方去,让这部分的要素为更强大的企业服务。

@兼并重组乍听起来,企业兼并就是1+1还等于1,实际上从效益上看,完全可以达到1+1>2的效果。岭南园林董事长尹洪卫擅用资本力量,在去年底的党代会上,他向东莞市委书记吕业升列举了几个东莞上市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实现效益倍增的案例,并建议可以在部分莞企中进行复制和推广。

“倍增计划”也提出创新资本要素供给,扩容东莞上市板块,支持兼并重组;同时成立产业并购基金。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发起设立一批产业并购基金,重点支持试点企业实施以控制核心技术、上游资源、销售渠道、价格决定权等为目标的兼并重组行为,推动企业通过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多元发展实现做大做强。

【来源】南方都市报


编辑 冯文美
点击展开全文
继续阅读
评论
发送
最新评论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