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倍增计划”下的东莞逻辑

东莞日报 2017-02-13 14:27

“‘倍增计划’政策包将让人眼前一亮。”熟悉东莞政情的人士,对于这句话一定不会陌生。

就在前不久召开的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上,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吕业升曾在分组讨论时现场回应企业期待。2月10日,这个备受企业界期待的计划正式转化为了一项经济大政。

与往年发布市政府一号文规格有所不同,今年,市委副书记、市长梁维东亲自“坐镇”,用约30分钟时间向30多家媒体说明东莞这座城市的新政策新举措,这放在全省、全国地级市中也并不多见。

当日,“史上含金量最大扶企新政出台:200家企业入选倍增计划”“东莞送出产业发展大礼包”等新闻就见诸网络。截至昨日下午5时整,在百度上搜索“东莞”“倍增计划”等关键词,相关新闻条数已突破“10万+”,其热度可见一斑。

东莞,为何将一号文锁定于“倍增计划”?

事实上,面临着高端制造回流、低端市场分流的“双重”挤压,转型升级还处在一个“胶着”状态的东莞,要依靠传统的要素驱动和增量空间来拉动经济发展已难以为继。

此刻的东莞把“倍增计划”作为“跨越生产总值万亿元”的战略抓手,通过集约化发展手段,实现试点企业的规模与效益倍增,再通过试点示范,形成产业集聚,带动全局突破,势必会对东莞动能转换和经济转型产生积极正面的重大影响。

识时局,定方略

通过扶持试点企业,培育更多龙头企业,对于完善产业集群有着重要作用,对于中小企业发展起着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倍增计划”,这四个字正式走入东莞政商界的语境是在2016年。去年七八月间,这座城市经过史上最大规模的大调研,经集体讨论,最终决定将“倍增计划”视为城市突围的一大战略。

然而,何为“倍增”,又怎样“倍增”?这是企业家们最关注的问题。

胡家达就是其中之一。

短短3年时间,他一手创办的东莞市瑞必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必达”)迅速成长为触摸屏盖板玻璃行业前三强,并成功登陆新三板。2016年公司营收达到7.5亿元。

然而,胡家达想要持续性爆发式成长,就少不了政策、环境、平台的支撑。此时的胡家达最渴望的是能借助“外力”,破解“市场的手”短时间内无法解决的瓶颈,给企业添上一对“翅膀”。

“今年瑞必达成功入选东莞市‘倍增计划’200强名单,这为瑞必达未来5年实现跨越式发展注入新动力。”瑞必达董事长胡家达预计明年公司将会进入到新的高速发展期。

“倍增计划”,对瑞必达来说是一场“及时雨”。

2月10日,“倍增计划”这份以市政府一号文形式下发的文件,引起了境内外广泛关注。计划所包含的20条新政策,也被媒体喻之为“史上含金量最大扶企新政出台”。

“当前我们推出倍增计划,就是要向社会释放东莞坚定不移扶持实体经济的强烈信号。”梁维东指出了东莞出台“倍增计划”的深远思虑和战略考量。

这个计划受到企业界的普遍欢迎。

世界莞商联合会理事会会长、岭南园林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尹洪卫表示,“倍增计划”对东莞来说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特别是东莞要实现更大的突破,“倍增计划”的提出可谓适逢其时。

从非公企业发展的角度来讲,“倍增计划”值得大家来积极参与,也有动力来参与。

一号文为何聚焦“倍增计划”?梁维东道出了市委市政府的深远思虑。他表示,东莞的产业经济发展有着坚实基础和集群优势,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也取得了积极成效,但还存在着资源瓶颈约束趋紧、核心竞争力仍待增强等问题,依靠传统的要素驱动和增量空间来拉动经济发展已难以为继。

他表示,“倍增计划”是东莞市委市政府结合去年开展八大调研集体智慧的结晶。通过试点示范,扩大供给范围,带动全局突破,加快全市动能转换和经济转型,最终形成全社会重视实体经济的氛围,也让更多企业家更有动能、更有信心带动企业去发展。

对于东莞8万多家工业企业,虽然“倍增计划”表面上看只是扶持200家市级重点企业和镇级1000家重点企业。但是,200多家企业是阶段性试点,仅是“一束花”,不算“春满园”。

梁维东指出,通过扶持这些试点企业,培育更多龙头企业,对于完善产业集群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对中小企业发展起着强有力的支撑作用。正因此,整个计划正是把着眼点放在中小企业这个点上,使“倍增计划”起到龙头带动示范作用,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既促进龙头和优势企业的发展,更会惠及广大的中小企业,来实现“星月同辉”。

突围战,闯新路

未来五年,东莞不可避免要展开一场新的突围之战,必须杀出重围,为东莞赢得下一个五年。

突围,如今在东莞政商圈形成一个新的词语。

未来五年,东莞不可避免要展开一场新的突围之战,必须杀出重围。如何突围,才能为东莞赢得下一个五年?“倍增计划”成为了东莞当前最热门词语,也是东莞经济突围的主要路径。

今年2月9日,东莞大岭山的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拓斯达”)成功登陆深交所创业板,成为了今年第一家上市的新三板企业。

拓斯达董事长吴丰礼表示,拓斯达是一家专注于工业机器人的研发、制造、销售的高新企业,上市以后,拓斯达将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深度围绕工业4.0、中国制造2025、机器换人的国家战略,构建上下游贯通的信息物联平台,不断开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背靠大平台、依托大背景、竞跑大赛道、共创大时代。今年拓斯达同样成功入选东莞市“倍增计划”200强名单,让公司“如虎添翼”,借助上市的契机,实现经济规模和质量效益快速倍增。

纵览全局,今年新鲜出炉的2017“倍增计划”囊括了200家试点企业、14家名誉试点企业和228家后备库企业。

其中,214家试点企业2016年营业收入规模为3674亿元,相较于2015年整体增长54%,表现出良好的成长性。214家试点企业预计3~5年实现倍增。

东莞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倍增计划”一系列的政策红利就是针对性地匹配政策资源,用“干货”去推动企业倍增。

这一表态,不仅为全市重点企业规划出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而且表明了东莞市委市政府政企同心谋发展的坚定决心。

“一企一策”“一事一议”成为“倍增计划”精准服务全市重点企业之锦囊妙计。

根据部署,我市将从创新政策要素供给、产业要素供给、土地要素供给、资本要素供给、人才要素供给等五大方面,提出二十条深化供给体系改革措施,以实际举措和超强力度支持企业倍增发展。

今年,市财政年度新增安排了3亿元资金,专项支持企业倍增发展,力求提升产业政策的准度和力度,切实为企业倍增发展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学、研、政、金、介等新要素支持。同时,示范带动各镇街(园区)实施镇级“倍增计划”,推动镇街(园区)实施倍增的企业达到1000家。

以上诸多新政表明,东莞希望通过科学挑选一批带动力强、成长性好的优势龙头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带动相关行业和领域的发展,起到龙头带动示范作用,形成产业集群效应,使“倍增计划”既促进龙头和优势企业的发展,又惠及全市广大中小企业,实现“星月同辉”。

新征程,再起航

要强化企业的主体地位,以市场化思维抓好“倍增计划”的实施,让企业在“倍增计划”中始终“唱主角”。

GDP向万亿元迈进——这个目标,因为被写进党代会报告而备受关注。在东莞突围路上,要向万亿元GDP迈进,瓶颈也很明显。过去,东莞发展的路径是以生产要素驱动为主,但土地、资源等要素已支撑不了这种发展模式。

突围之路,需要城市的顶层设计,也需要各方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一号文的出台,一时激起了各方强烈反响。

广东晖速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晖告诉记者,公司对“倍增计划”提出的“一企一策”非常期待,希望通过政策激励措施,帮助企业解决个性问题,实现精准服务、精准扶持,推动企业快速健康地倍增发展。

市中小企业发展与上市促进协会秘书长何秀芬认为,通过“倍增计划”,调动了东莞广大中小企业创新转型的积极性,“一企一策”精准扶持企业解决发展难题。她相信,在今年“倍增计划”的强力推动下,许多中小企业会加强研发投入、升级产品,通过金融杠杆的作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先进制造业,促进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东城街道党委书记陈志伟说,东城计划建立企业倍增计划库,瞄准电子信息、智能装备、食品饮料加工、生产性服务业四个产业方向,选择40家重点入库企业,20家后备入库企业,安排驻点领导抓落实。

“在东莞,企业的事、市场的事、产业发展的事,就是大事,就是战略,就是党委政府的责任。”吕业升指出,制定并实施“倍增计划”,目的就是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驱动引领下,帮助东莞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做大做强,走一条集约式内涵式发展之路,应对全球性的制造业回流与区域性的制造业分流给东莞带来的挑战。“一企一策”是“倍增计划”成功的关键,强化组织领导是实施“倍增计划”的前提。要在资源配置政策框架下,突出针对性,调动各方积极性。要强化企业的主体地位,以市场化思维抓好“倍增计划”的实施,让企业在“倍增计划”中始终“唱主角”。这一席谈,为东莞“倍增计划”把准了方向,指明了路径。

编辑 冯文美
点击展开全文
继续阅读
评论
发送
最新评论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