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红包哥“狂发9万元微信红包,称不发难以入睡
■读者反映:
春节发红包,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今年春节,有的市民在发纸质红包的同时,增加了微信红包这一时尚电子红包,两种红包形式并存。随着微信支付功能的多样化,微信红包能取代纸质红包吗?
■党报热线记者调查:
父母过年给子女发微信红包
今年节后第一天上班,在市区某事业单位工作的已婚人士陈先生回到单位,未婚的同事纷纷向陈先生“逗利是”。陈先生歉意地解释,今天走得匆忙,忘了带“利是”回来。
陈先生一同事说:“你可以发微信红包哦。”这一“善意”提醒,引来众多同事会心一笑。
在一家民营企业上班的杨女士,往年春节前,她总想办法找一些新纸币和利是封,将新纸币100元、50元、20元、10元分别装在利是封,方便春节期间发给老人、小朋友。
杨女士有一个上大学的儿子。其儿子节前说:“妈妈,你给我发微信红包就行啦。”陈女士欣然接受这一建议。
大年初一早上,杨女士便将微信红包发给儿子。而在春节期间,杨女士准备的50个纸质红包,只用了15个。有的纸质红包是以微信红包代替了。
年初五,是市民朱先生45岁的生日。当天,亲戚朋友给朱先生的贺礼,以及杨先生的回礼,均通过微信红包发给对方。朱先生感叹地说:“微信红包太方便了,避免双方面对面接收红包时的尴尬。”
发微信红包没有现场亲切感
在清城环城二路某小区门口,有一档小卖部。小卖部在春节期间也应节兜售利是封。
该小卖部兜售的利是封,销量与往年相差不大,未受到微信红包的影响。购买利是封的顾客以中、老年人为主。而小卖部也有微信支付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