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话历史:苏东坡在惠州期间是怎样过年的?

惠州日报 2017-02-02 09:22

春节,顾名思义就是春天的节日。农历是新一年的开始,有送旧迎新之意,民间特别看重它。春节,又称为“过年”。

九百多年前的苏东坡,从绍圣元年(1094)十月到惠州,绍圣四年四月离开,一共在惠州度过了三个春节。作为当时的一位名人,又是一位贬官,这三个春节过得怎样呢?是不是像常人一样欢天喜地呢?让我们从他的诗文来看看吧。

第一个春节,是在绍圣二年元月。这一年苏东坡虽然没有留下直接写春节的诗文,但在《上元夜》诗中让我们得知其春节的境况。他在《上元夜》诗中首先回顾了三年来自己在三个地方过春节时的不同遭遇。“前年侍玉辇”,是说自己在元祐七年(1092)春节在皇帝身边度过,非常荣耀;“去年中山府”,是说自己在定州太守任上度过,身份显赫;“今年江海上”,是说自己今年已经被贬谪到蛮荒之地惠州,如同囚徒。那在惠州春节过得怎样呢?住的是“僧房”——破败的嘉祐寺;非常冷清,终日不见人影:“林疏月鬅鬙”。直到正月十五上元节(现在叫元宵节)到了,太守詹范才来慰问他,场面非常热闹:“使君置酒罢,箫鼓转松陵。狂生来索酒,一举辄数升。”由此可见,这一年的春节,苏东坡过得是不愉快的,从朝廷高官变成受监管的贬官,落差太大了。幸好詹太守善解人意,及时地慰问了苏东坡,才使他感到人间的温暖。

苏东坡在惠州没有什么亲人,第二年春节是在平淡中度过的。他在年后写有《和陶游斜川》诗和《新年五首》诗,其子苏过亦写了《次韵陶渊明正月五日游斜川韵》诗,从中可窥出端倪。苏东坡在《和陶游斜川》诗前小序中就写明:“正月五日,与儿子过出游作。”诗中写道:“谪居澹无事,何异老且休。虽过靖节年,未失斜川游。春江渌未波,人卧船自流。我本无所适,泛泛随鸣鸥……”苏东坡为什么在新年就出游而不是会客呢?除了苏东坡说的是“谪居澹无事”外,苏过说的“但苦鴃舌谈,尔汝不相酬”(意思是语言不通、难以交往)有很大关系。所以,苏东坡在这年过春节是比较冷清的,只能父子两人在居所附近游玩。同样,这一年惠州的春节气氛在苏东坡的眼中也是比较冷清的:“晓雨暗人日,春愁连上元。水生挑菜渚,烟湿落梅村。小市人归尽,孤舟鹤踏翻。犹堪慰寂寞,渔火乱黄昏……”(《新年五首》其一)

到了绍圣三年十二月,苏东坡的家庭经济就十分困难了。他在《和陶岁暮作和张常侍》中说:“十二月二十五日,酒尽,取米欲酿,米亦尽。”所以,他的第三年春节就过得更加寒碜了,竟然在除夕时饥饿难受,与吴复古(字子野,号远游)一起吃芋头充饥。他在《记惠州土芋》中记述了这件事:“丙子(绍圣三年)除夜前两日,夜饥甚,远游煨芋两枚见啖,美甚。”过两天,在除夕夜,又和吴远游吃烧烤的芋头,写下《除夕,访子野食烧芋,戏作》一诗:“松风溜溜作春寒,伴我饥肠响夜阑。牛粪火中烧芋子,山人更啖懒残残。”而苏过则别出新意,把烧山芋改作“玉糁羹”,苏东坡吃了山芋,赞不绝口,写《过子忽出新意,以山芋作玉糁羹,色香味皆奇绝,天上酥陀则不可知,人间决无此味也》诗称赞之,可见苏东坡此时是饥不择食了,对山芋发出了由衷的喜爱。但我们看后,都会发出含泪的微笑:幽默的苏东坡是以苦为乐啊,难怪人们说苏东坡善于处“穷”。

从苏东坡在惠州过的这三个“年”可以看出,苏东坡的处境就如“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但苏东坡不以苦为悲,反而非常达观,真是“得不喜,失不忧”,超然于物外,难怪林语堂说:“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正因为这样,苏东坡不管是“达”还是“穷”,都毫不计较个人的得失,能够为老百姓做许多好事。在惠州,苏东坡在自己“厨无烟”的情况下,仍解囊为惠州百姓修筑了东西新桥,这种品德多么可贵啊。

编辑 谢志清
点击展开全文
继续阅读
评论
发送
最新评论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