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广的年夜饭,将好意头都吃进肚里

南方都市报 2017-01-28 09:02

昨日,农历除夕,瑛姐一早来到建设新村市场买菜,为年夜饭备好食材。南都记者黎湛均 摄

老广阿韵家的团年饭,每盘菜都有好意头:蚝豉猪手猪脷汤(发财就手),白切鸡(无鸡不成宴),冬菇扒时蔬(金钱满地),白灼虾(笑哈哈),清蒸桂花鱼(年年有余),烧腊拼盘(盆满钵满),焖猪脷(大吉大利),西兰花蚝豉(好事连连),咸汤圆(团团圆圆)。南都记者叶斯茗 摄

爆竹声中一岁除,又是一年辞旧迎新。过去一年,每多奔忙,至于今日,团圆合欢。值此除夕日,你是否正与家人共享天伦,谈起这一年的酸甜苦辣?妈妈是否唠叨,爸爸是否张罗了一桌好菜?丁酉鸡年来了,你是否许好了美好愿景,与家人谈及宏图时,神采飞扬,忍不住紧张而兴奋?

年俗家风,必不可少,体现出我们常说的“年味”。在家欢度佳节的你,是否已经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值此佳节,南都记者采访了多组广州本地的家庭,记录下他们独特的“年味”。

对老广来说,除夕晚上这一顿年夜饭远不止是一顿晚餐而已。老广们希望能让一家人聚在一起,把一切好意头的菜吃进肚子里,期盼来年全家齐齐整整,一切顺利。

为了这一天的这一顿饭,老广媳妇们起早摸黑。

除夕前---准备 

56岁的瑛姐是土生土长的广州人。她和亲家有个“口头约定”———每年轮流负责做年夜饭,一起团年,这样女儿女婿就不用两头跑吃两顿了。

今年轮到瑛姐掌勺。为了这顿年夜饭,瑛姐在过年前一个礼拜就已经开始设计菜单了。家里只有两个炉头,一个一个上菜,太费时间了,菜上齐了都凉了。瑛姐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决定自制盆菜———将所有“意头菜”都放在一个大锅里,这道菜,她命名为“包罗万有”。

80后媳妇阿韵比瑛姐早准备了一个星期。这是阿韵嫁过来的第一个春节。广州话里,她是“初归新抱”,即刚入门的媳妇,操办年饭,对她而言,责任重大。

早在中秋,阿韵就开始思考年夜饭这个“命题作文”。公公婆婆本来想去酒店订餐年夜饭,但这是阿韵入门过的第一个春节,巧媳妇哪有不露一手的理儿?阿韵和家人商量后,决定就在家里亲自操刀。

“在家吃,经济实惠,最重要是和丈夫一起去市场采购,一起围着厨房准备大餐,这个自己落手落脚去筹备的过程最有年味,也最幸福。”阿韵说,当然,操持一顿让公公婆婆满意的年夜饭不容易,因为很多习俗礼节都要到位。

年三十上午---买菜

买菜是准备年夜饭的一道重要工序。昨日一早,阿韵6点就从床上跳起,家住天河的她,要赶到荔湾龙津街市去买鸡,“天河只有冰鲜鸡,还是觉得生鸡最有鸡味,所以特意回老城区来采购了。”精打细算的阿韵,早在春节前半个月就定好了年夜饭菜单,且在除夕前就陆续准备好了相应食材。

同样,对于“资深师奶”瑛姐来说,她也是如此。能提前买的都提前买了,除夕才能在家做一桌佳肴的老广媳妇,不用手忙脚乱。

瑛姐昨日早上8点也到达菜市场,虽然也算赶了个早市,但是市场却早已经人山人海了。

逢年过节,“斩料”也是老广的习惯,因此,菜市场最热闹的要数烧腊店。瑛姐看到,烧腊店外的人龙已经排了十来米长,尽管如此,老广宁愿花时间排队,也要买上一盒烧味。为了买一份烧鹅,瑛姐就排了将近40分钟的队。

买到烧鹅,剩下要买的东西就快多了。瑛姐来到鸡档前,向老板打声招呼。她提前一天已经让鸡档老板留起一只“靓鸡”。到档口后,微信扫码支付后,她就把鸡拎走了。

剩下的就是买蔬菜———必须买到带根部的生菜。瑛姐解释,“生菜”粤语谐音“生财”,有头的生菜寓意一年到头都生财,是春节必备的应节菜。

年三十中午---祭拜

许多老广习惯在除夕拜神祈福,旨在祈求祖辈荫庇后辈顺顺利利,亦有送旧迎新的意思,瑛姐对这方面颇有讲究。在她家,一张小小的四方茶几上,三杯清茶三杯烧酒周围,摆满了祭拜的祭品。瑛姐指着祭品一一介绍:盛菜的盆栽是在市场买回来的,上面有应节的生菜、芹菜和葱,分别寓意“生财”、“勤力”和“聪明”,买回来后她又绑上了一棵有叶的胡萝卜、两只茨菇、一对桔和一封利是,意思是“鸿运当头”、“子孙兴旺”和“大吉大利”;水果肯定要有香蕉和柚子,象征“招财”和“越碌越有”:“煎堆碌碌,金银满屋”,煎堆油角蛋散这些油炸食品象征红红火火;而年糕则代表“步步高升”。

肉类的祭品就更加丰富了。瑛姐准备了白切鸡、猪蹄、猪脷(猪舌头)、烧肉,各自的寓意对应“无鸡不成宴”、“横财就手”、“大吉大利”、“红皮赤壮”。瑛姐还特意准备了一只干鱿鱼和一根腐竹———她解释,这是街坊教的,鱿鱼粤语谐音“有余”,腐竹谐音“富足”,“都是好意头的东西,一定要放。”

祭拜程序不复杂,上香烧纸后就完成了。但祭拜从准备到完成就要花了好几个小时,瑛姐觉得,“这是上一代传下来的习俗,还是要做足的”。祭拜完,供奉菩萨的斋菜仍留着,其余的祭品都会“回炉再造”,重新出现在年夜饭的盆菜中。

而在阿韵家,除夕同样要拜神除旧迎新,在供好香炉后,必须备好丰盛的贡品。不过在阿韵家,拜神祭祖已经简化了不少。只要备上隔水蒸熟的鸡项,再来一份“红皮赤壮”(烧肉),敬上三杯薄酒、三碗米饭,由婆婆主祭、上香、祈福,最后烧纸,便完成祭祖仪式。

年三十傍晚---团年

经过一轮案头“奋战”,一桌香喷喷的年夜饭完成了。家人们吃着可口的饭菜,啧啧有声,广州媳妇们心里也是美滋滋的———准备这么久的辛劳也是值得的。

摆在瑛姐餐桌上,“包罗万有”盆菜散发香气。瑛姐介绍,这道菜的制作相对轻松:海参、蚝豉、珧柱都已提前浸泡好了,中午就用鲍鱼汁煨煮了;祭品中的一部分菜品都是半成品。

而“小媳妇”阿韵的八菜一汤也相当丰盛。阿韵觉得,最费心的要数咸汤圆制作。阿韵的夫家祖籍是广东阳江,象征着团团圆圆的咸汤圆,是阳江人年夜饭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在婆婆的指导下,阿韵首次尝试了用糯米粉搓成一粒粒拇指大小的白丸子下汤,再配以丰富的腊鸭粒、鱿鱼丝、腊肠、鲮鱼肉、虾米、珧柱、萝卜粒一类辅料,熬了有一个钟。当掀开锅盖,鲜香扑鼻的香气袅袅腾起。这时候,阿韵感觉特别有成就感。

大家团团围在一起吃年夜饭。聊得最多的是家常事,当然也会举杯彼此祝愿来年事事顺利。老广的传统,饭后还要到附近的迎春花市转一个圈“卖懒”,“卖懒,卖到年三十晚,人懒我唔懒!”

年三十晚上---矺年

吃过年夜饭,逛完花市,老广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矺年”。矺年需要做些什么?阿韵说,据夫家的传统,矺年必备的要有年桔、一对有头甘蔗、一双煎堆,以及一份有头生菜搭葱蒜香芹。“年桔代表甜甜蜜蜜,有头甘蔗寓意有头有尾,煎堆碌碌金银满屋,有头生菜葱蒜香芹则是期许来年聪明勤力,都是有意头的。”此外,还有必不可少的一步,就是煎一对鲮鱼矺年。烧热铁锅,浇上热油,将两条抹好了盐的鲮鱼依次放在锅里,中火煎得香油滋滋作响,待一面煎至金黄,再翻转至另一面同样煎熟,便可上碟。阿韵说,这个步骤也是婆家的多年传统,意味着年年有余,而这些“矺”年食品,都是要过了年初二,开年之后才能食用。

而这一步,阿韵早在年廿九就已经完成了。对于这些传统的“矺年”仪式,自诩“新新人类”的阿韵坦言之前只知大概,“以前做女时,会觉得这些步骤好老土,也因为有妈咪帮办,所以自己根本不用操心。不过而家做人‘新抱’,会开始有意识地要传承这份过年的习俗,毕竟这些仪式都赋予了我们对来年、对家人的美好期盼。”


全家福1

主角:瑛姐

家庭成员:丈夫(事业单位职员)、女儿(文字工作者)、女婿(金融行业)

坐标:建设新村

家庭情况:女儿出嫁后,夫妇二人居住

传家风:除夕习惯与亲家一起团年,省去女儿女婿两头团年的麻烦。年夜饭之后会去行花街“卖懒”。

全家福2

主角:阿韵

家庭成员:丈夫(私人企业员工)、公公(国企员工)、婆婆(事业单位退休员工)

坐标:天河东

家庭情况:去年刚结婚,和公婆一起住

传家风:除夕和丈夫一起上街市采购年饭食材,回家亲自操办。吃完年饭后一起观看春节联欢晚会辞旧迎新。


【统筹胡群芳 陈杰生

【采写南都记者叶斯茗 李健

编辑 陈海燕
点击展开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继续阅读
评论
发送
最新评论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