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助推建陶产业发展,第三届金砖奖在佛山举行
凭借区域竞争力提升,在近两年内,顺德一级土地市场很多成为房地产商囊中之物,连“久旱”的均安镇也被房地产商垂青。土地价值日趋上涨,给顺德制造业带来冲击,实体经济因为土地成本上涨,有一些企业开始考虑离开顺德到周边寻地发展。
顺德区政府已经敏锐洞察到这个问题,它们调查发现近年来顺德整个产业结构出现不同程度的调整,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产业空心化现象,存在工业物业被集中收购后投放到房地产市场的势头。为了坚持工业立区、扶持新产业发展的主体战略,近期顺德区国土城建和水利局与区城市更新发展中心一起草拟了《佛山市顺德区产业发展保护区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旨在全区范围内建立总量为18万亩产业发展保护区,用来严格保护工业和新产业用地规模,提倡工业升级改造、转型发展。
如何严格控制“工改商住”面积,在今年内把18万亩的产业发展保护区规划好,并让其发挥到极致,顺德政界、商界已开始思考这个历史性选题,为自己乃至全省有相同困局的区域探路。
背景
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与“二产”争地
本周顺德制造业重磅消息,莫过于顺德制造业骄子美的集团与京东签署200亿元大单,双方将全面深化在智能家电、智能家居、渠道拓展、产品定制、大数据分析等领域的战略合作,共同推动家电行业的升级转型。
除了美的集团外,其他顺企也有亮点,“万和集团”2016年销售额破百亿,成为佛山百亿产值俱乐部新军。
根据顺德区发展规划和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去年1—9月,全区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490.4亿元,同比增长7.7%,增幅比上半年提高0.1个百分点。而且第二产业投资保持高速增长,完成投资167亿元,增长27.6%。尤其是装备制造业完成投资102.2亿元,同比增长42.3%;工业技改投资完成133.8亿元,同比增长36.7%。
无论是案例还是数字都在证明,在经济大势尚不明朗的2017年,顺德优质的制造业企业还可以乘风破浪向前走,制造业还是顺德赖以生存、立足珠三角的根基。但是制造业要发展需要数量可观的土地,近年来很多土地资源被用于房地产开发。去年1—9月,顺德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67.7%和89.1%,刺激了更多开发商进入顺德拿地。
“近年来顺德整个产业结构都出现不同程度的调整,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产业空心化现象,存在工业物业被集中收购后投放到房地产市场的势头。”顺德区城市更新发展中心主任劳璐均坦言,出台相关征求意见稿,是区委、区政府坚定执行顺德工业立区、扶持新产业发展的主体战略。
“这次设产业发展保护区,就是直指过度发展的房地产市场,尤其是指明产保区内严控新增开发经营性房地产。”顺德区房地产商会会长黄广智认为,这个条款看似对房地产有消极影响,但其实将引导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目前陈村、北滘有50%以上的购房者来自广州,使得现阶段顺德房地产发展过热过快,而房地产发展很大程度需要产业做支撑。通过划定产保区,保障顺德实体经济发展,从而带动房地产市场发展,这样将更有利于社会发展良性循环。”
顺德区青年企业家协会会长陈浩然则明确指出,顺德进入地铁时代,北部片区土地价值被一致看好。“如果北滘、陈村不重视第三产业配套问题,那么很可能成为广州人的‘睡城’。在产业保护区的划定上,我觉得陈村、北滘等地多发展三产服务业,可把一些工业集约用地多放在杏坛、均安等镇街。”
建议
产业发展保护区要考虑生活配套
为何要预估18万亩产业发展保护区,顺德区国土部门提供了一组数据。2015年全区现状工业用地约为22.3万亩,结合村级工业区整治工作,可适度降低一定幅度的工业用地规模,且根据规划部门提供的理想居住城市的居住指标计算,工业用地不宜超过城市建成区30%。即按顺德806平方公里面积计算,初步预判应要保证18万亩的存量为宜。
那到底18万亩产业发展保护区该如何建?顺德区各镇街总商会、行业协会负责人表示,政府在实体经济发展不景气的形势下,通过划定产保区“出手”支持实体经济,确实让业界振奋,但更需要抓落实。
容桂总商会会长孙志恒表示,企业对政府规划和政策的延续性有一些担忧,建议通过立法去推进工作的实施,同时多仿效新加坡、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地的经验。另外,产保区划定后,必须通过产业细化分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还要在工业园周边配套生活设施,比如商场、学校、廉价房等,照顾到产业工人的需求。“有了成功案例,才能促进下阶段工作做得更好。”
而北滘作为顺德第一经济大镇,去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到2178亿元。当地总商会会长冼锡彬认为,建18万亩产业发展保护区要考虑到顺德还有很多村级企业,他们是顺德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产保区的划定过程中,不能忽视对这类村级工业园内的企业的引导,应让他们集聚发展转型升级。
顺德区高新技术企业协会秘书长陈扬则认为,产保区政策出台实则是一个产业培育的问题,目的是如何留住和吸引优质的企业在顺德,让产业焕发新的活力。在这过程中,政府应该把企业看成是一个“用户”,了解其真正的需求是什么。“现在顺德已经没有土地成本优势,在招商引资上拼的就是政府服务优势。”
“划定产保区是一个过程,制定政策也是一个过程,保护发展环境和提升产业,使企业家置业、创业、安居是核心。在这过程中,大家要实现共赢,否则就没有意义。”顺德区国土城建和水利局副局长潘民权指出,对于各商会较为关注的村级工业区问题,政府将出台提升指导意见,并通过区镇村企互动,促进旧工业园区的改造,让顺德249个村级工业园区有方向,有出路、有发展动力。
下阶段顺德还将对现状用地进行评估,明确产保区划定标准、控规对接问题,同时出台产保区产业目录,明确准入条件,还将研究产保区的空间布局。“社会各界讨论后,我们将通过法定文件的形式让这些政策有更好的延续性,接下来还将有若干配套文件出台。”潘民权介绍说。
政策
顺德拟在今年12月31日前划定18万亩工业用地的产业发展保护区,以保障产业用地供给,支持产业有序持续发展。除工业用地外,新产业、新业态及特定行业用地被列入保护区的保障用地范围。
名词解释
新产业用地是指除工业用地外,现代服务业、孵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科技产业、创意设计、电子商务、健康服务、教育医疗、旅游及其他符合《关于支持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用地的意见》有关规定的新产业、新业态用地和《关于印发<产业用地政策实施工作指引>的通知》有关规定的特定行业用地。
相关
顺德酝酿出台“产业地图”
在《佛山市顺德区产业发展保护区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提到原则上顺德每个产业发展保护区的面积应不少于1平方公里,产业发展保护区主要包括制造业基础好、连片成规模的产业园用地,以及根据城乡规划和产业规划可继续用于产业发展的村级工业园及产业聚集区等。
乐从总商会副会长何杰星认为,当前顺德企业需要政府支持它们解决用地、人工成本、产业配套问题,另外区政府还要考虑产业平衡问题,企业家非常想知道政府主要会扶持哪些产业,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如何做到平衡。“乐从与其他镇街不太一样,是商贸重镇,还处于佛山新城范围内,所以乐从的产业非常复杂,首先有家具、钢铁、塑料这些传统的产业,另外还有刚刚进驻的生物医药产业,这些产业是否可以兼容并蓄。”
实际上,顺德区产业发展保护区并非由国土部门一家承担责任,它已经变为全区各职能部门要扛起的重担。顺德区经济主管部门将依照产业规划,明确保护区的产业导向、产业定位,区发展改革部门则将制订发布保护区主导产业指导目录。同时当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培育特色产业园区。在征求意见稿中已列明,顺德将围绕装备制造、轨道交通、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重点培育新型专业化产业发展保护区。
“区经济主管部门将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强化企业服务,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竞争力,确保产业发展保护区等持续发展。”顺德区经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结合产业发展保护区规划,酝酿出台“顺德产业地图”,即对顺德各片区的一个指导性产业目录。
劳璐均也指出,顺德产业发展保护区,重点在“保”方面,即一定会保障实体经济的发展。“在‘保’方面我们会有不少导向措施,其中,区国土管理部门将创新产业用地使用方式,完善工业用地弹性出让、租让结合等供应方式;区城市更新和‘三旧’改造主管部门将加大‘工改工’扶持力度,合理引导,严格控制‘工改商住’。”此外,该区金融部门则会加大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的支持力度,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区国资部门也提出主动介入产业发展保护区的改造工作,强化与社会资本合作,加快推进产业发展保护区的改造提升。
目前顺德将会全面开展产业发展保护区清理整顿,按照“清理淘汰一批,整治提升一批,强化监管一批”的原则开展集中清理工作。对于清理后保留企业数量较少的工业园区,各镇街制订鼓励措施,将这些企业迁移到产业对口的园区,原有园区的土地则实行综合利用。产业发展保护区内将合理引导工业用地发展新产业,支持土地用途兼容复合利用。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