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广东过大年,分分钟钟停不了的年俗让你饱览南粤风情
春节将至,整个佛冈县城都在为农历新年忙碌。抢花炮、鲤鱼灯、豆腐节、舞被狮……各种各样的佛冈特色年俗给人们带来新年的喜庆祥和。记者盘点了佛冈一些主要的年俗。
抢花炮
佛冈县水头镇是个古老的小镇,春节有抢花炮的习俗。每年农历正月初九,水头墟万人空巷,各乡民众都来抢花炮。纸扎艺人所扎的花炮,通常有两人多高,上缀许多“公仔”,分为“丁财贵福禄寿”六个花炮。到抢花炮当日,把有编号的铜环放入“地墩”(在生铁筒内冲实火药,点燃引火线即炸响的一种炮)。点花炮开始时,“隆”一声,铜环被射上高空,百姓争着捡抢,拾得铜环者,按编号赢得一尊花炮,众人迎回村中祠堂供奉。
鲤鱼灯
佛冈县汤塘镇田心村群山环抱,每年春节,当地农民舞鲤鱼灯以庆来年丰收。
历史上村民们以生鱼奉神,后来逐渐演变用竹篾、纱纸编织制作鱼灯代以实物来奉神、庆祝。逐步演变为舞鲤鱼灯。
舞鲤鱼灯由年三十晚上开始,到年初二结束。鲤鱼灯队伍曾到汤塘、龙山、石角、从化良口、温泉、鸡笼岗、街口等地表演,深受群众欢迎。
高岗豆腐节
豆腐节是一项综合的活动,传承和记录了佛冈县高岗地区普通百姓的生产、生活习俗。每年正月十三,佛冈县高岗镇社岗下村村民会以互相投掷豆腐来闹元宵。全村1000多人倾巢而出,以他们独有的方式——互相投掷豆腐闹元宵。热烈的场面不亚于西式的狂欢节、欧洲的番茄节。
汤塘舞被狮
佛冈县汤塘镇围镇村刘氏家族在长期的农耕生活习俗中,形成了以娱神、娱人为内容的舞被狮活动。舞被狮活动起源于清朝初年,有400多年历史。每年从正月初六上灯开始至正月十六日,村中上年添男丁和新娶媳妇的家庭均参加舞被狮活动。
特别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和十六两天,围镇村的祠堂内外人头涌涌,热闹非凡。在锣鼓声中,只见场中一群妇女,在一头醒狮的带领下,两人一组手举被子、扭动身子,奔奔跑跑,像传统舞狮子一样在玩耍,只不过龙套是被子而不是醒狮。文革期间,舞被狮活动一度停止,改革开放后又兴盛起来。
撞彩门
汤塘镇田心村素有正月十五“撞彩门”的习俗。恰逢这天也是村里新添男丁的人家上灯的日子,所以也叫“庆丁节”。
每年正月十五日晚,村民们提着大袋小袋的鞭炮陆陆续续齐聚到村里的大巷口。大概晚上八点,一阵锣鼓声起,几个村民用一条20多米长的绳子,捆住一只用竹篾编成的巨型“花篮”,里面装满烟花,拉升到一条15米高铁杆的最高点,“花篮”固定后,“撞彩门”活动正式开始。
村民们纷纷点燃各自带来的鞭炮用力往十几米高的“花篮”抛去,谁的鞭炮抛入“花篮”并点燃篮中的烟花,谁就率先撞开了“彩门”。一串串鞭炮此起彼伏地在空中炸响,纸絮飘扬如天女散花,场面热闹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