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智能制造应用水平,南海机器人企业已经动起来了!

南方+ 记者 2017-01-17 15:24

在佛山一环边上的瀚天科技城花园式产业社区里,南海首批机器人企业艾乐博打造的“广东岱盟智能制造众创空间”揭牌,首批机械设计、工业设计等领域的企业已进驻孵化。

在创始人农百乐看来,目前佛山智能制造风潮涌动,但市场上真正能实现智能制造的人才却凤毛麟角,供不应求。

“在工业工程的基础上,实现自动化,再将自动化与信息化相结合,才是真正的智能制造,其所涉及的环境和领域非常之多,仅凭企业一己之力很难实现。”于是,以艾乐博联合佛山华创科技和海科知识产权交易有限公司,将共同打造岱盟智能制造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岱盟”),期待构建全方位、立体式、充满生机的创新创业生态孵化系统,提升佛山本土企业智能制造应用水平。

从机器人企业到开放式的创新平台,艾乐博的尝试并非个案,其酝酿着南海民营企业的新趋势,即南海区在集聚创新资源打造“创客新都市”的当下,越来越多的南海企业或通过建立孵化加速器或玩转资本市场,并搭建各类服务平台,向全国甚至全球物色创新创业团队和资源,立足佛山链接世界。

◎进军众创空间

打造智能制造创新创业生态圈

“岱盟(DIME)”的具体运作,是希望建立以“D(design,设计)+IM(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智能制造)+E(e-commerce,电子商务)”为核心价值,通过产业的融合,引入初创期的智能制造相关资源,以“产业支撑+专业孵化+创业投资+公共技术平台+创业导师+知识产权企业服务”为核心的孵化模式。

在农百乐看来,智能制造领域其实是一个闭环,其中第一环节就是设计,假如企业本身没有将整个产品或者生产流程设计好,那么未来向智能制造转变时,就会遇到比较多的问题,“毕竟人工生产的模式跟机器人生产模式是完全不一样的。”

他举例,艾乐博为一家工厂设计了自动化生产线,但企业老板只愿意改造前面部分,剩余环节仍采用人力。“在设计之初我就提醒过他,后续环节人力可能跟不上,果真没过多久,企业老板便急着找我们继续上机械手,要全面自动化。”

作为南海的第一批机器人企业,艾乐博正式成立于2012年,同年进驻瀚天科技城的“创享蓝海”孵化器。目前,该企业研发的机器人生产线已先后出口越南、印度。在国内,2016年第四季度,艾乐博为珠三角、粤西以及长三角三个主要市场定下了超过1100万元的季度销量目标。

在企业发展步入稳定后,农百乐开始思考在经营单个企业基础上,希望依托众创空间抱团创新创业,培育智能制造生态链。为此,接下来艾乐博将联合华创科技孵化有限公司以及海科知识产权交易有限公司,共同打造“岱盟智能制造创业中心”。

据农百乐介绍,岱盟(DIME)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将以佛山智能制造产业、国内智能制造软硬件应用的创新创业生态圈,面向智能制造关键技术与装备和信息智能领域,以“产业支撑+专业孵化+创业投资+公共技术平台+创业导师+知识产权企业服务”为核心的孵化模式,以产业需求为依托,靶向集聚科研院所、实业企业及各类专业机构等致力于智能制造的创新创业资源,构建全方位、立体式、充满生机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提升智能制造的应用水平。

◎开设“岱盟学院”

为本土企业培育智能制造人才

智能制造发展归根结底要依靠人才,也是佛山本土企业最缺乏的核心竞争力。农百乐举了一个例子,曾经有大企业的中高层人员到艾乐博走访,希望解决并线生产等智能制造领域的问题,但在农百乐询问下,对方却表示企业中没有一个懂智能制造的工程师,全部都是普通一线工人。

“连基本的工业设计人才都没有,如何向真正的智能制造转变?”农百乐认为,如果不好好培养工业设计这一领域的专业人才,那么代工厂将永远只是代工厂。

“人才技术密集型是智能制造行业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农百乐介绍,对于人才的培养,岱盟将依托艾乐博成熟的人才培养方案,打造“岱盟学院”,邀请智能制造企业专家、高校教授组成专业的师资团队,并开设专业培训课程,“目前培训课程周期的初步规划为6个月,可能还会考虑颁发岱盟学院毕业证。”

“除了讲述智能制造领域专业的知识以外,我们还希望能够将岱盟的理念传递下去,通过此举让大家知道智能制造不是空中楼阁。”农百乐解释,岱盟未来希望能够成为领先的机器人技术转化基地、机器人创新产业链运营平台以及机器人产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基地,为所引进的智能制造创新创业项目提供办公空间、专利商标申请、天使投资等服务。

“我们还将为各个项目提供辅导,邀请机械、自动化、信息软件等专业教授辅导,以及行业上、下游供应链资源(设备厂家、实业企业等)。”农百乐说。

据介绍,年后岱盟学院就将开课,将会有企业的专家和高校的老师组成讲师团。

◎依托共享经济

以产业合作为纽带提升入驻团队向心力

“我们是以产业为纽带连接在一起的”,接受采访时,农百乐几次强调。作为一家企业平台型孵化器,自2016年7月运营以来,目前共有三个团队入驻,分别是机械设计、ERP定制和产品工业设计领域。

农百乐表示,岱盟区别于其他孵化器的地方首先就在于清晰的市场靶向,即专注于智能制造的细分领域。“即便同样在机器人领域,如果是家用机器人都不是我们的孵化目标”,农百乐说,正因为需求明确,所以入驻的团队可以直接参与到艾乐博相对成熟的业务中,分享渠道和产业。

这事实上形成了一种“各取所需”的合作模式,与当下火热的共享经济有类似之处。艾乐博的长板是机械设计和电控设计,并且在锅具的细分领域已经有很好的市场基础和实施经验,而引进的合作伙伴在ERP领域和工业设计相对突出,各取所长,拼成了一个各有长板的“圆桶”。

“因此我们不是通过招商去引入合作伙伴”,农百乐说,“而是在业务中发现好的合作伙伴然后邀请他们进入。”目前已有进驻的团队业务发展迅速,不仅有团队研发出可量产的产品,ERP企业正在与相关的行业协会沟通,有望推广其业务和服务。

为何不通过直接招聘延伸产业链,或通过业务合作的方式?农百乐解释,这是因为行业处于上升期,大规模企业尚算少数;另外,通过孵化器引入团队,既能亲密合作,同时团队也不局限于艾乐博的业务,这与直接拉人入伙是不一样的。

值得一提的是,艾乐博不仅为入驻团队提供舒适的办公环境,还联合华创科技术孵化有限公司和海科知识产权交易有限公司为企业提供高校研究资源,以及科技金融服务。“这对智能制造企业来说都是非常核心的服务”,作为业内人士,农百乐显然明白行业创业者更需要什么。

【来源】南方日报

【撰文】余孜政 王诗琪 刘佳仪

编辑 王虹丹
点击展开全文
继续阅读
评论
发送
最新评论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