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湛江104条自然村污水处理站建设全面提速

湛江日报 2017-01-16 08:53

生活污水直排污染河涌,成为当前城中村的“通病”,为了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彻底堵住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涌污染河道,去年,市政府安排建设了104条自然村分散式污水处理站。这些污水处理站建设进展如何?是否解决了生活污水直排入河涌的“顽疾”呢?如今,且跟随记者走进村庄看看这些微型污水处理站发挥的功效……

蜕变:告别黑臭污水村庄更美更整洁

黄外村:生态湿地小公园装点村庄

沿着麻章区黄外村硬底化的村道前行,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画卷缓缓在眼前展开:一个个清幽的生态池,池内绽放着朵朵娇艳的睡莲;路边簕杜鹃花竞相盛开;木栈桥把一个个生态池串联起来,让人宛如置身生态湿地公园里。村民黄姐笑呵呵地说,以前村里污水横流,垃圾遍地,村里没有路,晚上出门不小心就会踩到水坑里。污水臭到大家都不敢打开窗户。现在村里黑臭污水横流的地方改造成了生态池,我们的生活环境越来越美,住得越来越舒适,人人生活得非常开心。

黄外村村容村貌发生华丽蜕变是以2012年为分界线。2012年以前,因黄外村内有屠宰场、养殖场以及手工作坊,导致大量污水直接流入南溪河,严重污染河流;2012年,黄外村启动改造工程,半年便发生变化;2015年,村内腾出空地建起污水处理站,如今,村内生活污水都收集起来经过处理后又循环利用,或注入生态池、或灌溉农田。而在污水处理站的周边,一座小型生态湿地公园将于春节前正式开放。黄外村村民小组长黄车友告诉记者:“现今,村里生活污水统一收集处理,每天处理量是100吨,基本做到‘排放多少处理多少’,告别了黑臭污水,咱们的村庄更美更整洁了!”

后洋村:打开窗户呼吸新鲜空气

为了解决农村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涌的“痼疾”,霞山区南柳管理所作为建设单位启动了共39条村46个水质净化站的建设,后洋村便是其中一条先行试点村。

在许多村民记忆里,以前村子里的污水沟杂草丛生,垃圾漂浮,格栅池里堆积着各种垃圾,排放口里污水浑浊黑臭,更重要的是,污水直接排入绿塘河,直接污染绿塘河水质。去年6月,该村的水质净化站正式投入运行。目前,该村污水处理站的污水收集率达到85%,除部分村民家中污水未能接入处理外,现有管网实现基本覆盖。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统一处理,处理后的水变得清澈干净,经过相关部门的专业检测,水质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标准,所有收集到的生活污水净化后用于农田灌溉,既解决了生活污水污染环境问题,又美化了农村面貌,改善了村民居住环境,优化了农业种植环境。村民终于可以打开窗户呼吸新鲜空气了!

推进:104条自然村污水处理站全部动工

湛江城市建成区114平方公里,城中村及城区周边农村160多条,总人口约30万人。城中村的主要水污染源为生活污水、面源污染和工业污水,由于我市主城区地势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周边农村的污水全部流经市区出海,是主城区22条河涌的主要污染源。目前,我市建成区范围内城中村的污水基本上已纳入城市污水处理系统,村内雨污合流的排水管网比较完善,已建成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共有6间,总规模为45.9万吨/日。但是,建成区周边农村的污水尚未纳入城市污水处理系统,村内雨污合流的排水管网不完善,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流经主城区赤坎江、菉塘河和南柳河等水系,从湛江港湾出海。整治城中村生活污水,加快建设村庄污水处理站已刻不容缓。

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实现主城区水系综合整治“三年水变清”的整治目标,根据《湛江市主城区水系综合整治三年实施计划(2015-2017年)》,去年,市政府安排建设了104条自然村分散式污水处理站,该项目涉及霞山区39条村、麻章区39条村、赤坎区9条村、坡头村9条村、遂溪县8条村,总人口14.6万人,设计污水处理能力为1.4万吨/日,总投资约8000万元。截至去年12月底,104条自然村污水处理站已全部动工建设,已建成并运行9条;已接入市政截污管网2条;已完成主体工程正在安装调试的54条;正在抓紧施工的39条。

根治:建长效管理机制做好末梢“水文章”

如何加快推进城中村污水处理站的建设呢?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说:其一,采取“以分散处理为主,接管优先为辅”的污水处理模式,即是对距离城镇污水管网较近、符合高程接入要求的村庄污水处理,优先考虑接管处理模式;对确实不具备接管条件的村庄,采用污水集中处理或分散处理模式。因此,我市城区104条自然村污水处理站建成后,要尽快配套建设截污管道,提高污水收集率,确保污水处理站正常运行;同时,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步伐,赤坎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已基本建成,下一步要加快新建屋山水质净化厂,扩建霞山污水处理厂和开发区平乐污水处理厂。此外,对于没有任何排污系统的村庄,将在考虑雨污分流的前提下治理污染;已有雨污合流的村庄,将在不考虑雨水的情况下先行进行污水治理,待条件成熟后再考虑雨污分流。在此基础上,将尽快研究制定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站的长效管理办法,确保村内的微型污水处理站发挥出真正的功效。


编辑 刘稳
点击展开全文
继续阅读
评论
发送
最新评论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