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管理公司为打响“春运广州”保卫战大力开展卫生清洁工作
有方便自行车上天桥的专用导轨
有设计巧妙的爬坡“缓冲带”
设有共享单车专用车棚和停车位
......
近日,在广州开发区、黄埔区
一条“科技路”正为单车“开路”
这些高科技,小编表示还是第一次见
↓↓↓
自行车专用道,铺设有透水材料。
自行车上下楼梯导轨用不锈钢板高压成型,凹槽内黏合陶瓷颗粒防滑。
黄白色过街斑马线和红色自行车道,一路两道,人车分开。
忽如一夜春风来,广州大街小巷都布满了五彩缤纷的共享单车,根据不完全统计,春节之前广州的投放量可能超过15万辆。此前,广州“两会”上超过20名代表委员公开发声,纷纷为这项新鲜事物的规范管理和后续问题建言献策。
广州开发区建设和环境保护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作为示范路建设的开泰大道目前已基本完成各项建设,拿出2公里的路段通过4个月“微改造”,证明了一件事:人、自行车、机动车,可以和谐相处。
自行车出行大受欢迎,但是那些“不友好”的路况实在让骑行者尴尬:单行道、路边停着小车、没有非机动车道……上天桥,只能人力扛车一路登“天梯”。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作为广州开发区、黄埔区三条主要大道之一,开泰大道在尖峰岭公园和体育公园之间有一条长长的空中连廊,做出了两种示范工程。
在尖峰岭公园一侧,专门建设了几十米长的自行车水泥斜坡,坡度十分平缓,可以自如推车上桥。
在体育公园一侧的楼梯两侧各使用了一条不锈钢制造的专用导轨,中间凹陷下去,上面黏合了粗糙的新型陶瓷颗粒。市民推着自行车上下坡时,可以起到摩擦缓冲的作用。
开泰大道用彩色沥青划分行驶车道——机动车是黑色路面,公交车进站区是绿色的,连过马路都划分出行人通过的橙色斑马线和红色的自行车道。仔细看,这条红色自行车道涂上了5cm厚的粗糙新型陶瓷颗粒,“这种材料渗水超快,源于海绵城市设计的理念,”负责人倒了一桶水下去,不到几秒立即全部渗进去。原来,自行车道下面是导流管,雨水可以从下面迅速流走。
而在自行车道一侧,开泰大道划出了很多蓝色框框,专用于单车停车位。广州开发区建设和环境保护局表示,城市管理者给予非机动车更多路权、更多引导,完全可以更好地解决自行车停放问题。
开泰大道上
路灯带WiFi
这条路上有“人来即亮,人走即暗”的智能路灯,“这种灯人来了它就渐渐变亮了,而当你走远了,它就慢慢暗了下来。”
还有“很聪明”的路灯杆,集智能路灯、智能监控、电子信息屏、可视对讲系统、WiFi信号接收发射器及气象与环境监测仪于一体,目前,WiFi信号全是免密码连接,十分方便。此外,路灯还可以用来为新能源汽车充电。
此外,在开泰大道上的一些古树也装有传感器,只要树倾斜了10厘米就会监控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