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落马厅官李兴华首度出镜:贪了1800万,只为帮熊孩子还赌债
昨日,中国科学院大学对外发布消息称,中国科学院大学外语系教授,“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烈士夫人李佩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北京时间昨日1时26分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逝世,享年99岁。李佩先生遗体告别仪式定于1月17日10时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举行。
对于李佩的逝去,她的老朋友、老同事,曾任中科院研究生院党委书记的颜基义在悲恸之际,以英国诗人兰德(W.S.Landor)的诗句表达了对她的哀思:“I w arm ed bothhandsbeforethefireof life/Itsinks,andI am ready topart.(我以生命之火温暖我双手。它一熄,我即离去)”。
颜基义称最后一次去医院探望李佩,是去年12月20日。他告诉南都记者,“李佩先生向我们不停招手的画面,永久定格在我们心中”。
作为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李佩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她是中科院力学研究所原副所长、“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先生的遗孀,她曾和李政道一起帮助中国第一批自费留学生走出国门,被称作“中科院最美的玫瑰”。
【李佩其人】
1917年12月20日生于江苏镇江的书香门第。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外语系教授、我国早期回国专家、“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烈士遗孀。1924至1930年先后在北京慕贞小学、培元小学、教会学校贝满女中读书,1936年9月考入北京大学经济学系,抗战期间北大南迁,辗转至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曾任西南联大学生会副主席。大学毕业后,曾出席第一届世界妇女大会。1947年2月,赴美国康奈尔大学工业与劳工关系学院学习。在这里,遇到终生伴侣郭永怀。1956年10月,与丈夫携幼女冲破层层阻力举家回国,担任中国科学院行政管理局中关村西郊办公室副主任,负责中关村后勤建设。1961年2月调入中国科技大,担任外语教研室英语教师,后随学校南迁至安徽合肥。1978年4月调回北京,出任新成立的中国科技大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前身)外语教研室主任。北京时间2017年1月12日1时26分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逝世,享年99岁。
在美国遇到终生伴侣郭永怀
1947年2月,李佩赴美国康奈尔大学工业与劳工关系学院学习。在这里,她遇到了终生伴侣郭永怀。
对于与郭永怀的结识,李佩曾说:“在康奈尔,已经有西南联大的学生,有一些同学聚会,这样和郭永怀就比较熟了。有一次中国学生会请他来做一次火箭的报告,我去听了之后才对科学发生了兴趣。渐渐地对学科学的学者接触也多了。我和郭永怀是1948年结的婚。”
1951年,李佩到康奈尔大学语言学系教授中文。1956年10月,李佩与郭永怀携幼女郭芹,冲破层层阻力举家回到祖国,投入新中国建设事业中。
李佩曾称,“在康奈尔大学时,我们老早就有了回国的想法。老郭因为与钱学森关系很好。钱学森1950年曾被美国人关起来过,当时中国学生、学者对美方对待钱学森的事非常气愤,这事促成了很多人回国。钱先生是1955年回国的。他回国前,写信问郭永怀说是不是可以一块走,老郭当时有一个研究项目,答应是1956年完成,所以我们晚一年回国。”
回国后,郭永怀在中科院力学研究所担任副所长,李佩担任中国科学院行政管理局中关村西郊办公室副主任,负责中关村后勤建设。1961年2月,李佩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担任外语教研室英语教师。从此,她便把自己的生命融入到了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当中。
70多岁讲课能一站三小时
1968年10月3日,郭永怀再次来到青海试验基地,为中国第一颗导弹热核武器的发射从事试验前的准备工作。12月4日,在试验中发现了一个重要线索后,他当晚急忙到兰州乘飞机回北京。5日凌晨6时左右,飞机在西郊机场降落时失事。
后来人们发现,在飞机失事后烧焦的尸体中有两个人紧紧抱在一起,当人们费力地把他们分开时,才发现两具尸体胸部中间,一个保密公文包完好无损。最后确认这两个人是59岁的郭永怀和他的警卫员牟方东。
中科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王克仁是李佩早年的学生,1940年出生的王克仁1964年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后,考上中科院力学研究所硕士研究生,李佩就是他研究生时的英语老师。王克仁对南都记者说,李佩讲授的英语让学生非常喜欢,她有一种特殊的魅力。
1968年郭永怀过世后,李佩表现得异常坚毅,后来数十年间,她对中科院力学研究所特别关心。她在力学研究所设立“郭永怀奖学金”,并拿自己的钱投进来,每年力学研究所组织的纪念郭永怀活动,“都是在她的支持下做起来的”。
王克仁说,李佩在“文革”期间被审查,蹲牛棚,受过不少苦,但看不出来受过挫折,“我们想是怎么回事,认为她是心里只有别人,只想其他人的事”。
1970年2月,李佩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迁至安徽合肥。1978年4月调回北京后,她又出任新成立的中国科技大研究生院(后改称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即今天的中国科学院大学前身)外语教研室主任,她亲自制定了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在大胆引进国外成熟教材的同时,率先主持自编教材,她编写的第一套研究生教材荣获了国家优秀图书奖。
中国科学院大学党委副书记马石庄,在20多年前博士阶段时上过李佩一个学期的英语课,马石庄向南都记者讲述,李佩先生那时70多岁,在没有空调的盛夏,下午讲课能一直站着从两点讲到五点。
马石庄说,有次李佩把他叫到身前,告诉他说,他最近英语听力进步很大,“我的英语听力问题就是在她的班上解决的。考完试后,她在我成绩单后面写了很长一段话,印象就是:‘马石庄同志,你没有用工作的精力学习英语,如果那样的话,你的英语会学得更好。’话里你能看出她的那种希望。她既指出你的不足,同时又给你信心。”
闲不下来的“中关村明灯”
在王克仁看来,李佩从未退过休。她在课堂上授课一直到近80岁,后来还主持了每周一次的中关村讲座。“各方面权威的人她都能请的到,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都有。她亲力亲为,将高水准的各种讲座和报告会带到中关村,时间长达13年之久,被誉为‘中关村的一盏明灯’,直到几年前她力不从心了才停下来。”
王克仁说,直到2016年住院之前不久,李佩一直参加她组织的每周一次的“钱学森学术思想研讨会”。
李佩不在学校授课后,依然住在中关村当年的13号楼老房子里,这是她和郭永怀住了一辈子的地方。马石庄说,她平常和在清华大学的妹妹走动较多,有时,郭永怀的侄孙辈也会来看望她。
马石庄1999年进入中科院研究生院工作,2003年开始担任中科院研究生院副院长。自此,他与李佩的交往更多。马石庄称,李佩从未因私事向学校张嘴要求什么,她曾在九十五六岁时提过一次要求,是因为学校在中关村有间旧房子,她想要把钥匙,想把那里当做老科学家的“据点”,让老同志在那里看报纸、打电话,娱乐休闲。不过后来房子装修好时,李佩身体就不如以前了,后来那间房子也就没有使用。
直到九十七八岁时,李佩还在用一个很老的红外取暖器、后来马石庄有次去她家看望,才强摁着给她换了新的电热取暖器。“因为我在报纸上听说有老人用红外取暖器把肉都烤熟了”,马石庄说。
令马石庄印象深刻的是,94岁的李佩还在学校礼堂为学生做了关于钱学森的报告,这也是她为学生们做的最后一次报告,“是她自己要求的。第二年她还要让安排做讲座,她年事已高,我就没敢再请她来讲。”
马石庄最后一次去医院看望李佩,是两个月前,“她已经不认人了”。马石庄对南都记者称,他自己有个习惯,至亲、老师,在生命中最后的时间,尤其是在病中,在医院,他都不愿去看望,“最后的时刻我都不去见,我只希望把最美好的印象留在脑海里”。
李佩去世后,中国科学院大学学生会发起捐款为李佩建雕塑。马石庄说,他已先捐了一笔款,对于修建雕塑,他称,“学校肯定支持”。
【采写】吴铭
【来源】南方都市报,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