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次人才建言东莞: 打破机制体制束缚,营造创业创新环境

南方+ 记者 2017-01-13 08:03

1月12日下午,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高层次人才和旁听人员座谈会举行。来自东莞的10名高层次人才和55名旁听人员,围绕创新创业、基层文化建设、医疗、交通、教育等领域展开建言献策,认为东莞要更好地吸引扶持人才创新创业,需要在多个层面进行闯关。

参加座谈会的东莞市委副书记张科表示,一年一度的高层次人才和旁听人员座谈会是一个非常好的渠道,让市政府有机会听取高层次人才和基层的意见,对高层次人才和旁听人员对市政府工作的长期支持和关心表示感谢。他说,下一步关键是要抓落实,对于涉及到实际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将交予有关部门积极研究落实解决。

1问题:老办法老制度管理新事物

建议:最紧迫是要破除体制障碍

高层次人才和旁听人员座谈会已经连续举办七个年头。参加会议的10名高层次人才代表,既有新面孔,也有老面孔;既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部省级工程技术类专家,也有省特支计划青年文化英才以及东莞市领军人才等。

座谈会一开始,与会人员便紧紧围绕创新创业、人才引进等话题展开讨论。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让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两个轮子’一起转起来,”高层次人才代表、东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长张书彦表示,作为民办非企业性质的新型研发机构,建设资金由政府资助,但没有专门的制度,相关部门只能按管理国有企事业单位的程序制度进行管理,用老办法老制度来管理新事物、处理新问题,往往会阻碍到创新能力。

制度创新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方面,要保障鼓励创新的政策得到落实,就必须要有支持创新的合理制度。针对这个现象,张书彦建议,政府支持创新的制度应及时顺应新形势、新业态的要求,给予创新实体相对宽松的自由探索、自主创新的空间,积极探索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高层次人才代表、电子科技大学广东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院长陈雷霆也谈到新型研发机构在莞发展遇到的问题。他说,东莞是创新创业的沃土,地理位置好,产业链完善,有利于科技研发成果的转化,但创新创业的文化意识比较欠缺,在营造氛围上人需下功夫,拿出具体可行的措施来。

2问题:招聘难成为摆在眼前的大问题

建议:做好配套建设和服务为莞留人才

新型研发机构需要大量技术人员的配合,但目前的现实情况是,东莞的高新技术领域缺乏重点院校毕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招聘难成为摆在眼前的大问题。

陈雷霆表示,如何支持在莞的新型研发机构吸引重点院校优秀毕业生到东莞就业创业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他建议,政府应该多想办法,多给予政策倾斜。

张书彦也表示,从人才招聘和日常员工反馈发现,东莞的配套建设与服务跟不上人才的需求。她建议要进一步完善社保医疗体系,取消转诊制度,实现全市互通,并与深圳或周边城市社保政策接轨,最好能实现莞深两地社保的互通;进一步完善城市公交系统和镇区间地铁的建设,并增加城市互通(如东莞到深圳各区)大巴的接驳点等。政府应通过解决系列基础设施配套和民生问题,为东莞吸引并留住人才。

张书彦还反映,目前东莞市区、松山湖的人才政策覆盖并不均匀,引进一名应届硕士毕业生,可领取生活补贴3—4万元,引进一名经验丰富的海外专家,却只能享受柔性引才生活津贴2万元。她希望市政府能充分考虑海外专家在国外的待遇和生活条件,进一步加大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的政策扶持力度。

3问题:产业工人文化素质不高

建议:推进产业工人素质“倍增”

“东莞外来人口多,占比高,但以一线的产业工人和流动人口为主,综合文化素质普遍不高,给东莞带来较大的社会管理压力。”高层次人才代表、东莞文化馆馆长黄晓丽表示,新形势下,文化建设工作要适应经济新常态,可以从社会管理方面谈“文化维稳”理念。

由于产业工人素质普遍较低,在东莞每年的犯罪案件中,都存在相当比例的因不懂法律法规、缺乏正确道德价值观而走向犯罪的产业工人。黄晓丽举例,长安过去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向长安10个从未拿过相机的流水线工人各赠送一台相机,引导他们用镜头拍摄日常工作与生活,还让文化志愿者向他们提供基本拍摄技巧培训。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这些工人观察、拍摄、记录东莞,从最开始对东莞的漠视逐步转变为关注、认同、热爱这座城市,个人的价值观也得到巨大改变。最直接的改变就这些工人不再乱扔垃圾,主动爱护城市环境,节假日也有了业余文化爱好。

黄晓丽建议,可以用“文化维稳”的理念来做文化,借助文化服务为桥梁,重点做好产业工人文化服务,提高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发挥文化馆、镇街文化馆(站)、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的作用,畅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企业与进厂区的渠道,引导产业工人群体文明守法,推进产业工人素质“倍增”的内涵,使东莞不仅成为产业先进的“世界先进制造之都”,还是产业工人素质一流的“先进制造之城”。

另外,黄晓丽表示,要从社会民生方面保障市民的文化权益。今年3月1日起,国家将正式施行《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这标志着老百姓文化权益将受到国家法律保障。结合东莞实际,有必要考虑出台相关的制度法规,在市层面对落实该法出台指导性文件,对文化部门、公益性文化单位提供更多政策及财政支持。她建议,东莞拥有如此大比例的产业工人,要留住工人、稳定生产,应该考虑针对产业工人的文化权益出台更多的政策性保障,提升东莞产业工人的文化“获得感”。

4问题:本土学校缺乏校际交流

建议:可设高校资源共享平台

座谈会上,来自东莞理工学院的学生罗永华作为旁听人员发言。他带来了东莞本土高校如何培育应用型人才、如何加强东莞学生文化交流的思考和建议。

罗永华感受到,目前东莞本土学校之间缺乏校际交流,高年级学校与低年级学校之间无法做到活动资源共享、教学研究成功共同展示等,高年级学校缺乏带动低年级学校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和科技创新意识等。

他建议,政府相关单位可设立高校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一帮一带动学校发展。如,可通过邀请重点大学莞籍学子或在莞就读的优秀大学生为高中生开设相应的职业介绍课程,强化高中生的职业规划和目标选择意识。另外,平时就科技学术类、创新创业类和艺术文化类联动各大高校、高中、初中共同举办,通过活动联动举办,增强东莞校园之间的交流和文化氛围营造。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 冯文美
点击展开全文
继续阅读
评论
提交
最新评论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