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爱平:关键在“我” 问题突出村换新颜

南方日报 2017-01-10 16:53

▲詹爱平(左一)带领村民们整治村容村貌,问题村大为改观。

走进枫溪区詹厝村,迎面看到的是一条宽阔整洁的新马路,路边的小河沟十分清澈,还安装了喷泉,不时有鱼儿翻腾起水花。难以想象的是,这里曾是问题突出村,所见的的都是烂泥路和臭水塘。

詹厝村党支部书记詹爱平说,潮州市文明村居创建以来,村“两委”坚持“破”“立”并举,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肩负起破旧立新的历史重任,把整治环境卫生作为突破口,系统推进文明创建各项工作落实,取得明显成效。

激发党员战斗力 村容大改观

詹厝村地处枫溪区东南方,面积近1.2平方公里,全村共641户,人口2295人,其中党员71名。该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土地承包款和商铺租金。

由于集体经济较为薄弱,村集体收入连年来被村民拖欠,村内历史遗留问题较多,2013年度因为问题较为突出被区列为“问题突出村”。

村内陶瓷垃圾和废弃物堆积情况较为严重,池塘和沟渠污染淤积严重,加上村内排水设施陈旧缺乏维修,老厝区和出租屋的卫生状况不如人意,一下雨便污水横流变成“汪洋泽国”。

新一届“两委”上任后,问题解决了,环境改善了。詹爱平说,关键在于激发党员战斗力,重塑先锋形象,打造强有力有为的基层党组织。

詹爱平决定以整治老村道、拆除违建作为整治环境卫生突破口,动员党员干部、群众乡贤共同参与到文明创建活动中来,努力营造环境整洁、秩序井然、生态良好、乡风文明的城乡新面貌。

在詹爱平的带领下,詹厝村党支部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思想教育为主线,在支部会上开展学习大讨论,使党员干部中形成“振兴詹厝,关键在我”的共识。

詹厝村还实行保洁责任党员干部负责制,把全村各路段、各片区的卫生保洁监督责任分解到每一位党员干部身上,真正把党员推向监督的第一线。党员干部日常带头监督,并定期集中督查考核和交叉检查,责任路段“三面六边”管理数据量化,这些举措有效地促进卫生状况的改观。

此外,詹厝村以阳光政务取信于民。该村严格实行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制度,重点把村工程项目的资金来源和使用公开化、透明化,由村的“核帐组”逐月核帐,张贴公开,接受村民的监督。

这样一来,村“两委”的权威重新树立起来,基层党组织再次找到“存在感”,群众对干部印象为之转变。

在村里拆掉妨碍交通的旧房屋遇到的阻力最大,没有“带头干,作表率”的组织作风,村民根本不会同意。2016年初,詹厝村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前后共召开了三次,按照轻重缓急逐步推进,最终村里近百个猪舍、旧村道涉及68户违法违规建筑物和乱搭乱建遮阳网全面拆除,村容村貌大为改观。

引智回乡 文明创建入人心

詹厝村侨力资源丰富、社会贤达众多。去年,詹爱平等人邀请13位乡亲贤达,成立乡贤咨询委员会,在更高的层面凝聚了乡贤才智。村里先后多次召开乡贤会商座谈会,共同商议村的总体现规划和长远发展,引导乡贤参与村的整治建设事业,并把乡贤们对建设村史馆、文化广场、农贸市场提出的真知灼见融入到村的整体改造中去,提升村容村貌建设的品位和水平。

如今,詹厝村正在致力建设“城乡环境卫生示范村”和“绿化建设先行村”。村里聘请专业机构对整村进行整体规划设计,按照“一村一道”的标准规划设计进村道,分期分批实施老村道的改造工程,配套建设健身广场和篮球场,为村民的休闲娱乐营造好去处。

詹爱平觉得,不仅要有好的村容村貌,还要让文明创建深入人心,这需要更多文化的力量。

为此,詹厝村完善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管理服务,为村民提供日常读书看报的好去处。每逢重大节日,詹厝村还举办各项文体活动,如放映电影、举办灯谜竞猜、组织篮球邀请赛,以此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此外,詹厝村还发挥村老人组的威望和号召力,把乡史、乡贤中的崇文重教道德风范发掘出来,教化村民继承先民风尚,做新时期的詹厝村文明村民;发动村党小组长、各村民小组长和老干部热心村民组成督导检查队,对日常遵守文明卫生,热心公益的文明户、文明村民给予大力褒扬。

詹爱平还将村整治工作资料汇编,把全村整治前后的明显对比呈现在每一位村民眼前,号召大家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成果,共同做好美丽詹厝的维护工作,合力打造和谐新家园。


编辑 郑淼鑫
点击展开全文
继续阅读
评论
提交
最新评论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