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南渡河出海口:九曲连环出大洋

湛江日报 2017-01-09 08:30

南渡河,又名擎雷水,雷州半岛唯一一条集水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它发源于遂溪县河头镇坡仔,流经雷州客路、纪家、唐家、杨家、松竹、南兴、白沙、附城、雷高等9个镇,从双溪口注入南海雷州湾,干流全长88公里,流域面积1444平方公里。

日前,记者一行从雷城出发,沿着南渡河大堤追寻出海口。放眼望去,东面是蜿蜒连绵的红树林,绿意尽染;西面是无垠的东西洋田,正翻滚着绿色的稻浪,沿着南渡河两岸,涌向天际。

随行的当地村民老梁告诉记者,南渡河大堤气势磅礴,横贯南北,护佑着东西洋的万顷良田,这首先得感谢清代名臣陈瑸。当年,这位出生于附城镇南田村的一代廉吏,在外地做官时仍念念不忘饱受海潮之患的家乡百姓,遂向康熙皇帝奏章,力陈修建大堤之利,得到准许拨款修建。同时,他也捐出自己节俭的薪俸,以助工程圆竣。

时光飞逝,1970年5月,在省委、湛江地委的支持帮助下,当时的海康县自筹资金数千万元修建南渡河大堤。经过4年的拼搏,于1974年7月全面竣工。从此,雷州东西洋田再也没有受到海潮的袭击。目前,南渡河排洪闸的防洪、抗洪能力已大大增强,不但成为东西洋灌溉基地,而且担负着雷城数十万人民用水任务。

来到渡仔船埠,岸上早已人声鼎沸。刚出海归来的渔民有的在搬运鱼货,有的在过磅交易,一片繁忙。据了解,这里在西汉时期已经成为“巨舶往来,可致千里”的外贸港口,商船从此启航,东可达广州、潮州、福建,南可达海南、东南亚。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今古埠已风光不再,成了纯粹的渔船码头。

南渡河出海口的河汊众多,相互交错,不同的河汊有着不一样的风景。船在缓缓向前,风景不断变换,令人目不暇接。老梁介绍说:“由于政府宣传教育力度大,沿海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不断提高,破坏红树林及捕捉海鸟的现象基本消失。我们出海时产生的垃圾都要带回岸上处理,不能再随便丢弃在海里。”说完他指了指脚边蓝色的垃圾桶。

渐渐地,刚才还近在眼前的红树林正慢慢离我们远去,河道愈加开阔,吹来的海风也明显加大,船身也变得有点颠簸,围在船舷边低吟浅唱的小浪花变成了大浪花,用力拍打着船头,还不时溅到甲板上,引得大家一阵手忙脚乱。大家清楚地知道,船已经进入南海雷州湾了。前方是一片更加辽阔的海域,阳光照耀下,水面浮光跃金,美不胜收。老梁指着远方动情地介绍,这里是东海岛,那里是硇洲岛,再远就是太平洋了。

中午时分,要退潮了,大家恋恋不舍返回归程。老梁继续介绍道,南渡河出海口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这一带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自明朝起设立的双溪炮台就在附近。如今这里竖起一座高大的灯塔,为出海的渔民指明回家的路。

南渡河,雷州的母亲河,她不仅景色旖旎,其间的故事更是耐人寻味、催人奋进……


编辑 刘稳
点击展开全文
继续阅读
评论
提交
最新评论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