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杀手:这样去角质更容易伤脸
这道菜色香味俱全,这道菜营养丰富,这道菜富含致癌物,可谓冰与火同行,美味与恶行同在。明代罗永恭曾这样描写:“堆盘炊熟紫玛瑙,入口嚼碎明琉璃。溶溶漾漾甘如饴,但觉馁腹回春熙。”一度被称为“山菜之王”——它就是蕨菜。事实上,无论古代民间流传还是现代科学研究均表明,蕨菜确有致癌的风险。
蕨菜又叫拳头菜、猫爪、龙头菜, 喜生于浅山区向阳地块,中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多分布于稀疏针阔混交林;其嫩叶含胡萝卜素、维生素、蛋白质、脂肪、糖、粗纤维、钾、钙、镁、蕨素,蕨甙、乙酰蕨素、胆碱、甾醇;此外还含有18种氨基酸等。其食用部分是未展开的幼嫩叶芽,经处理的蕨菜口感清香滑润,再拌以佐料,清凉爽口,是难得的上乘酒菜,还可以炒吃,加工成干菜,做馅、腌渍成罐头等。在中国大陆以及东南亚有广泛分布,而在这些地区餐桌上也受到了欢迎。但由于其具有“原蕨苷”,牛羊食用过量会导致死亡,人食用会导致癌症的发病率提高,它也被认为癌症原凶。
经过科研证明,蕨菜除了含有“原蕨苷”这一强致癌物外,其他与癌症相关物质还包括:苯草酸、蕨内酰胺、黄碱醇类化合物、橡黄素以及与橡黄素类似的一些物质。这些致癌物质在蕨菜的根茎中的含量最高,叶中次之。
科学依据表明这道菜的确是致癌的!1970年代,研究者在日本中部山区调查过吃蕨菜和患食道癌的关系。他们发现,在那里的居民中,吃蕨菜使得男性的食道癌发生率增加了 2.1倍,而女性则增加了 3.7 倍。1990年,英国科学家进行过一项“病例对照”研究,结果也显示幼年时代吃蕨菜较多会增加后来胃癌发生的风险。类似的研究在世界其他地方还做过许多,但得出的结论也基本一致。
对经过烹调加工过的蕨菜致癌试验表明,即使经过加工的蕨菜,也能诱发癌症。烹饪加工过程,无法完全破坏蕨菜中致癌物质的分子结构,甚至还发现了另外一些可能致癌的新化合物。
当然,蕨菜吃了一两次也不会立刻就得癌症,这与摄入致癌物质的量有关,但长期吃蕨菜,会对健康产生危害。若是以前经常食用的看官也不必惊慌,因为在加工蕨菜的过程中,一般会用水焯后再食用,这样的处理,会降低原蕨菜苷的含量。不过,这样的处理只是降低,而不是消除,若长期食用,原厥苷在体内还是会产生蓄积作用的。
目前国内外专家的看法是,如果你并不是很喜欢吃蕨菜,那就没必要去尝鲜了,如果你很喜欢这种食物,偶尔吃一下,只要不是特别频繁,对健康的危害并不大。
因此,奉劝诸君:蕨菜虽美,远离为妙;菜虽美味,适量而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