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火炬区打造创新宜居城市“新核”

南方日报 2016-12-30 15:05

碲化镉光伏发电系统具有良好的弱光效应,即使在高温、阴天以及雾霾地区,也比晶体硅发电量多出10%-12%。这是中山火炬开发区的明阳集团继高倍聚光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之后,又将推出的一款革命性产品。

在广东省“十三五”规划中,中山被赋予打造“世界级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珠江西岸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区域科技创新研发中心、珠三角宜居精品城市”的新使命。作为中山市经济发展和创新发展的排头兵、城市发展的“新核”,火炬区更应起到“四大定位”担纲者的角色。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年。据中山市委常委、火炬区党工委书记、翠亨新区党工委书记侯奕斌介绍,火炬区将在新时期内,以“创新驱动、统筹协调、开放融合、绿色低碳、以人为本”的思路,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产城融合先行区、开放合作探索区、绿色环保生态区和幸福文明和谐区”,打造出创新活力、和美宜居的城市“新核”。

●撰文:陈彧 李建英

创新集聚

建设标杆式自主创新示范区

12月14日,中山易必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从瑞士采购的实验设备经上海打包后,将送至中山用于建立国内首个专业的电子束固化实验室,并有望为中山的包装印刷、家具产业带来新技术革命。

科技创新是一座城市、一个地区加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作为国家级的高新区,火炬区一直遵循“创新驱动、科技引领、产业先导”的办区理念,不断建设创新生态、营造创新环境、夯实创新基础。

近年来,火炬区加强科技创新产业集群建设,着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瞪羚企业,同时加强公共技术平台、检验检测平台、孵化创业平台等创新平台建设,提供人才、技术、资金和市场等对接,加强创新团队建设和加强三资融合创新工作等。

在去年被纳入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后,火炬区积极打造符合自身特色和发展需求的“3+1+1”创新载体,建设市级的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区、省级的科技金融产业融合创新综合试验区、国家级的创新型产业集群集聚区等3个“区”,探索建设一个现代产业工程技术研究院、推进“一区多园”的“1+1”工作,并以此建设具有标杆意义和独具特色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作为中山市的对外创新接口和对内创新枢纽,火炬区今年已经与南头、三角、板芙、神湾、坦洲、民众、阜沙、小榄、东凤9个镇区签订了分园区建设协议,将形成全市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创新发展格局,推动全市形成3-5个产业特色鲜明、功能定位明确、创新发展能力强的超百亿产业集群。

产业定位

“2421”产业规划寻找发展新动力

12月中旬,位于国家健康基地内的康方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与美国通用电器GE医疗集团签订协议,拟合作成立“南方抗体药物工艺开发联合实验室”,这意味着康方生物将成为华南地区第一家采用GE医疗FlexFactory平台开展抗体生产的公司。

作为火炬区孵化出来的企业,康方生物正逐渐成为该区健康医药产业发展的标杆和新动力。经历20多年的探索发展,火炬区健康科技产业已经积累产业聚集程度高、产业链完善、产业结构层次丰富等产业优势,近年来更以超过30%的年增幅快速发展,预计在今年实现600亿元的产值,“十三五”期间更将冲刺千亿产值。

火炬区以“产业先导”为发展思路,早在多年以前便制定了以健康医药、先进装备、电子信息、新能源等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在传统产业增速放缓之时,火炬区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却一直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其中先进装备更在去年成为该区首个千亿级产业。

高端装备制造业一直被誉为产业的脊梁,中山市将在“十三五”期间打造世界级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而作为中山市装备制造业集聚区,火炬区经历多年发展,不仅成功建立起海洋工程装备、光电等产业链,更逐渐融入世界产业链与创新链中。如通宇通讯在今年收购芬兰排行前几的企业,引入业界最先进的小型化滤波器技术。

在“十三五”火炬区制定的“2421”特色产业体系中,除了重点打造健康医药、智能装备两大千亿产业,提升现有的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配件、包装印刷等四大优势产业集群,还将培育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两大新兴产业集群,以及优化现代服务业。

区位提升

开放合作融入区域一体化发展

随着深中通道项目的开工建设,港珠澳大桥、深茂铁路即将开通,泛珠三角地区合作又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些因素都将有利于火炬区加快开放合作,在对接珠三角东岸,联动珠三角西岸,辐射粤西地区中发挥带动作用,并深度融入区域一体化发展。

不难预见,未来将会有更多深圳和香港地区的产业、人才、项目、技术、资金等资源梯度转移到珠三角西岸,中山市尤其是火炬区就成为了承接资源转移的桥头堡。事实上在近年,深圳的创新资源与资本正加速流入火炬区,如鸿利达集团、广东数字领海科技投资有限公司,以及很多金融机构。

把握深圳新兴产业向外扩张转移的趋势,火炬区计划建设深中新兴产业基地,围绕海洋工程装备、光机电一体化装备、无人机、风能、太阳能、云计算等新兴产业领域,加强产业配套协作和承接力度。

利用位于南沙、横琴、前海三大自贸片区地理中心的地缘优势,火炬区正加强同三地的高快速路网对接,打造高效的区域物流通道,配合推进深中通道、港珠澳大桥、南沙通道、深茂铁路、南沙港铁路、广中江高速公路建设,打造珠江西岸交通枢纽。同时该区也将建设智慧物流基地,建立高效、安全、低成本的运输系统,打造自贸区周边最高效率的物流集散中心。

区域内部路网建设方面,火炬区重点推进景观路、沙濠路等断头路疏通工作和道路拓宽改造工作建设改造港华路、十涌路、世纪大道(珊洲段)、康泽大街等12条道路。

生态宜居

优化空间追寻“城人之美”

随着区位优势的不断提升,中山城镇空间结构布局也在进行深度优化,火炬区与翠亨新区一同被纳入城市“新核”。

一座产业高新区,如何承载城市“新核”的发展?侯奕斌认为,这不仅仅是单纯的“产城融合”发展,而是加入“人”的元素,形成“产城人融合”发展。“我们要做到城市发展以人为中心,以人民的生活发展质量为中心,这也是“共建共享”发展理念在城市工作中的体现。”侯奕斌说。

火炬区正依托现状空间布局,优化打造“一心两区三带四片”的城市空间发展格局,加强各功能区间有效衔接,激发区域发展活力,实现生产空间节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全面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承载度。

通过建设科技新城中心城区这“一心”,火炬区将打造现代服务业集聚和创新资源汇集核心区,重点加快商务楼宇、高端商务酒店等商业服务设施建设,集聚公司总部、金融服务机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探索建设“第四产业城”。

“两区”则是两大服务配套区,分别为张家边优质生活配套区和西部轻轨站服务集聚配套区。火炬区将通过配套区综合服务水平,优化卫生站、文体中心、综合商场等生活设施的布局,加快发展商住娱乐、电子商务、贸易会展、网络信息等都市型产业,加强对科技新城及产业集聚区生活服务支撑。

除了生活上的服务,火炬区还规划了三大景观生态带,分别为北部横门水道滨水景观带、中部小隐涌滨水景观带和南部山体景观带。在生态允许范围内对三大景观带进行合理开发,重点沿小隐涌打造健康特色旅游带,提升全区环境质量。

【来源】南方日报

【记者】陈彧 李建英


编辑 朱晓宇
点击展开全文
继续阅读
评论
提交
最新评论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