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追近香港,深圳离硅谷还有多远?

南方+ 记者 2016-12-30 07:38

深圳GDP赶超香港、名义人均GDP接近韩国、购买力平价(PPP)人均GDP接近首尔、购买力平价GDP相当于哈佛和麻省理工学院所在的波士顿……近日,“南方+”客户端发表了《一组图告诉你珠三角有多富?》《论人均购买力:深圳逼近首尔,珠海超过迪拜!》等珠三角观察网文,引发刷屏热议。

记者了解到,2016年深圳的GDP预计将突破1.9万亿元,同比增长9%左右,超过8%-8.5%的预期目标,总额和增速都显现了新“深圳速度”的魅力。相比之下,2011年,深圳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万亿元,约为1.15亿元。

令人关注的是,在不少城市备受空气质量困扰的情况下,作为新兴的特大型城市,深圳今年1—11月的PM2.5平均浓度下降至25微克/立方米,继续处于内地特大以上城市的最低水平。这一增一降充分说明了深圳以更少的资源能源消耗、更低的环境资本实现了超常规发展,保持了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态势。

深圳是中国最年轻的一线城市,也是最受年轻人欢迎的城市。36年前,深圳只是一个有3万人口的小渔村,GDP可以忽略不计,如今实际管理人口已突破2000万,GDP突破1.9万亿元。根据深圳“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深圳GDP总量将达到2.6万亿元,比2015年增长近1万亿元。

这片不到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孕育了五家世界500强企业:平安、华为、正威、招行、万科,“十三五”期间,深圳还要力争有8—10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行列,意味着接下来4年深圳新增世界500强企业要达到3—5家。

华强北HAX孵化器创客们在中外创客领袖座谈会上与苹果CEO库克(中)合影。

深圳离硅谷还有多远?

2015年6月,中科院深圳先进院院长樊建平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时称:再过20年,深圳甚至有可能超越硅谷。

2016年10月,经济学家张五常在“复旦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乐观预言:10年后深圳就会超越硅谷。

年底,《硅谷百年史》作者之一皮埃罗·斯加鲁菲(Piero Scarruffi)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深圳是和硅谷最像的城市。

皮埃罗1983年就到达硅谷,他认为苹果等大公司却已经不能代表硅谷的精神,硅谷的大公司只是一个“终点”而不是“起点”,真正的硅谷创新都在小角落甚至某个人的家里发生着。

深圳正在发生着这样的创新:

截至11月30日,深圳市累计实有商事主体261万余户。按深圳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深圳常住人口1137.89万人计算,深圳每千人拥有商事主体230户,每千人拥有企业130户,创业密度最高,居全国首位。

深圳中小企业数量突破140万家,在中小企业和创业板上市的企业数达154家,居全国大中城市的首位。

2016年,深圳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将突破8000家,以华为、比亚迪、华大基因、研祥智能、大疆科技、超多维为代表的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迅速崛起,成为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先锋队。

另一组数据同样颇具“含金量”:

2015年,深圳PCT国际专利申请量1.33万件,占全国的46.9%。2016年1-9月,PCT国际专利申请量1.586万件,同比增长53.6%,占全国的51%。

2016年,深圳的全社会研发投入将会超过800亿元,占GDP的比重将提高到4.1%。过去5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大幅,2015年达709亿元,占GDP比重4.05%。这一占比一直在持续提升:2014年是4.02%,2013年是4%,2012年是3.81%。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告诉记者:“深圳已经形成一个热爱创新、崇尚创新的氛围。对于有抱负敢于创新的年轻人,是特别好的天地。深圳这种氛围,会让人产生很愉悦的心情,更不要说高级的创业者。国外的科技巨头、资本、人才,更看重中国创新最前沿的城市这种劲头,这种氛围甚至超过了硅谷。”

“新深圳速度”背后的全球创新圈

1996年,沃尔玛在深圳开设中国第一家沃尔玛购物广场和山姆会员商店、IBM公司中国采购中心在深圳成立。

2016年以来,美国苹果华南运营中心、美国高通深圳创新中心、美国微软物联网实验室等世界500强项目相继落户深圳。截至12月,全球500强企业在深圳设立总部的数量创下新高,达275家。

2017年1月5日,一年一度的CES展将在美国拉斯维加斯拉开帷幕,来自深圳的大疆创新、柔宇科技、优必选、Insta360等企业都将亮相,其中柔宇科技的展位近500平方米,将发布全新的智能终端系列产品。

图为大疆创新2016年在CES的展位。

在深圳,大疆、光启、柔宇等企业天生就具有“全球化”基因,在全球范围内配置优势资源。2012年,29岁的斯坦福大学博士刘自鸿,离开纽约IBM全球研发中心后,在中国深圳、美国硅谷及香港同步创立柔宇科技。如今,柔宇新型产品和技术已销售至全球15个国家和地区,估值已超过30亿美元,成为全球成长最快、不足三年跻身独角兽企业俱乐部的公司之一。

今年10月,2016年全国双创周主会场,中外创客领袖座谈会上,大疆创新CEO汪滔在腾讯公司董事局主席马化腾、苹果CEO蒂姆·库克等嘉宾后第四个发言。他说:“按道理来说,‘会飞的照相机’要么是美国公司生产出来,要么是日本公司生产出来。为什么让一家中国公司捷足先登?答案就是深圳的产业环境。这里拥有当今世界上最好的智能硬件产业链,让我们有底气赶超西方同行,通过10年奋斗迅速成长起来。”

依托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丰富完整的创新产业链条,36岁的深圳正在吸引世界各地“聪明的脑袋”。来自深圳市人社局的数据显示,深圳2000年时引进的海归尚不足1000人,但如今已突破7万人,仅次于北京、上海,位列全国第三,其中2016年的引进数量将达8000人,迎来深圳史上最大的“海归潮”。

深圳为何能够吸引国内外年轻一代“双创”佼佼者聚集?完善的产业链、移民城市的包容、鼓励创新创业的氛围、高效的政府,以及透明的政策,让全球年轻人的理想和先进技术更加高效地转化为产品,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活跃企业,构成了整个城市发展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在袁钢明看来,深圳靠近市场,以市场需求为土壤的创新,基础更加坚实,可获得启发因素更多,常年积累就会发挥无可比拟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创新,是深圳赶超硅谷的底气。”

我国第一个国家基因库今年9月在深圳正式运营。

盘点深圳之“最”

1 最年轻城市

QQ大数据2016年5月发布的《全国城市年轻指数报告》显示,深圳的年轻人口新增率、年轻人口净增率分别为47.39%、22.53%,远超北上广,大量年轻人慕名而来使得深圳成为“最年轻城市”。

2 创业密度最高

截至2016年11月30日,深圳市累计实有商事主体261万余户。按深圳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深圳常住人口1137.89万人计算,深圳每千人拥有商事主体230户,每千人拥有企业130户,创业密度最高,居全国首位。

3 PCT专利申请量最高

截至2015年底,深圳的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十二年居全国首位,占全国“半壁江山”。2015年,深圳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达到1.33万件,占全国46.9%。今年1-9月,深圳PCT国际专利申请量1.586万件,同比增长53.6%,占全国的51%。

4 最大海归潮

来自深圳市人社局的数据显示,深圳2000年时引进的海归尚不足1000人,但如今已突破7万人,仅次于北京、上海,位列全国第三,其中2016年的引进数量将达8000人,迎来深圳史上最大的“海归潮”。

5 风险投资积极性最强

深圳正逐步成为我国风险投资积极性最强、投资最活跃的城市。深圳的创投机构数量已经超过5万家,境内外上市企业超过340家,其中中小板、创业板上市企业数连续9年居于全国大中城市的首位。

6 PM2.5平均浓度最低

深圳今年1—11月的PM2.5平均浓度下降至25微克/立方米,继续处于内地特大以上城市的最低水平。

更详细的内容,将看《2016珠三角竞争力报告》


编辑 李注
点击展开全文
继续阅读
评论
提交
最新评论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