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细则出台,如约的士广州率先申请运营牌照
网约车新政正式落地后,司机“响应”程度如何?26日,记者从广州市交通部门获悉,截至26日17时,广州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综合业务管理平台注册用户2387人次,驾驶员考试预约报名868宗,巡游车驾驶员申领网约车驾驶员证26宗,申领车辆运输证881宗,系统总体运行稳定。
而在网约车车辆运输证申请方面,记者获悉,就在网约车新政出来的第二天(22日),白云集团便将一台车型为广汽传祺的粤A0KY52如约的士相关资料上传成功,成为广州地区首台正式申请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的车辆。
同样在22日,如约的士相关项目负责人携带“如约的士”平台申报资料前往广州市政务服务中心向主管部门提交了网约车经营资质申报材料。该负责人表示,如约的士将坚定不移地贯彻《网约车新政》要求,积极组织旗下驾驶员进行相关培训考试,争取第一时间拿下平台、车辆及驾驶员的相关资质,做一个完全合规的网约车平台。
据介绍,如约的士平台目前所有参与测试的运营车型均为中档车型以上,包括日产天籁、丰田凯美瑞和本田雅阁等,完全符合新政中对轴距和排量的要求。在完成平台资质申报工作后,如约的士将积极配合政府部门监管。
■解读
广州网约车新政上周终于“尘埃落定”。日前,广州市交通部门相关负责人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就网约车新政出台后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逐一进行了解读。
该负责人提醒,车辆需按要求申请办理网络预约出租车运输证,并拿到改证后,方可从事网络预约出租车服务。广大网约车司机应确保守法守规经营,切勿心存侥幸。
为何上海取消了排量相关要求,广州网约车新政中仍然要求1.8L以上?
广州市交委:对网约车车辆标准的设定,主要是根据《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有关“车辆的具体标准和营运要求,由相应的出租汽车行政主管部门,按照高品质服务、差异化经营的发展原则,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确定”的要求,并综合目前主流巡游车的车辆技术标准、广州市城市定位与国内外同类城市车辆标准等各方面因素,初步确定了网约车排量标准为1.8T和2.0升的。
征求意见阶段,有部分意见明确表示支持征求意见文稿所设车辆标准或建议应进一步提高标准,也有意见认为广州市网约车车辆准入标准过严,建议降低网约车车辆准入门槛。
对此,市交通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充分考虑各方的意见,参考其他同类城市做法,在国家对网约车“高品质服务、差异化经营”发展原则的基础上,既最大程度满足市民对高质量网约车服务的要求,又积极吸纳部分公众认为车辆门槛不合理的意见,将网约车车辆排量标准从1.8T或2.0L统一降为1.8L,以寻求“改革最大公约数”。
对司机增加了需要本市户籍或居住证的要求,是出于什么考虑?
广州市交委:在《广州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公开征求意见过程时,有较多意见提出网约车驾驶员应限制广州市户籍,也有意见提出要提高驾驶员的要求,非本地户籍需提供居住证或缴纳社保。
对此,市交通部门会同相关部门认真研究,根据广州市城市发展特点及人口发展战略,从有利于保障对乘客的服务和安全管理出发,明确了对驾驶员居住情况的要求,但未对网约车驾驶员户籍进行严格限制,具有本市户籍或本市居住证都可以申请。
执法如何跟进?
广州市交委:广州市网约车新政落地后,市交委执法局一如既往保持对蓝牌车非法营运的高压打击态势,重点打击不符合《办法》许可条件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尤其是外地牌非法营运车辆,以及车龄、排量等车辆硬件明显不符合广州市地方政策规定许可条件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截至12月23日,2016年共查处外地牌非法营运784宗,占全年查处蓝牌车非法营运54%.
除了加强路面监管,市交委执法局将联合相关部门,约谈或上门对网络预约出租汽车服务平台公司经营情况进行检查,并要求网络平台切实履行承运人责任,做到“六不准”:
●不准接入外地车籍车辆;
●不准接入本市未取得网络预约出租车运输证的车辆;
●不准接入不符合资质人员;
●不准违法使用乘客信息,侵害乘客权益;
●签约司机不准开展巡游揽客;
●签约司机不准对投诉的乘客恶意骚扰。
此外,执法部门要求网约车平台做到“六做到”
●做到主动接入监管平台接受政府监督;
●做到主动培训教育签约司机;
●做到有效规范签约司机的营运行为;
●做到服务车辆技术状况良好;
●做好服务车辆、人员与承诺一致;
●做到及时处理市民投诉,配合执法部门的抽检查核。
在征求意见阶段,部分车主对顺风车服务限制一天两单有较大意见。新规中对这个要求保持不变,这是出于什么样的考量?
广州市交委:《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规定,私人小客车合乘,也称为拼车、顺风车,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由合乘出行提供者通过互联网方式事先发布出行信息,出行线路相同的人选择乘坐合乘服务提供者的小客车、分摊部分出行成本或免费互助的共享出行方式。
因此,根据国家文件精神,合乘应以合乘出行提供者自我出行为前提,在出行期间顺路捎带他人乘车,而不能以此为职业,对于分摊部分出行成本的,不能无限制提供合乘出行;但对于免费互助合乘的,广州市鼓励发展,规定合乘出行次数不受限制。
目前,通过平台进行的合乘行为属于比较多数,我们主要从源头即平台本身进行限制和监管。对于个人偶发式的合乘行为,虽占少数,如合乘分担收费等超过成本价,违反相应合乘规定,我们也认定为违规。
【校对】梁永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