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间道|八一八历朝历代的年终奖,红包最大的竟然是……

珊珊来吃 2016-12-26 11:52

2016剩下的日子已经不多了。

又到了笛妹感慨的时刻,一言以蔽之,笛妹的2016年就是:不爱论文爱美食,勤奋只在梦中时。

(说得好像2017不会是这鬼样子一样.........)

不过今天,笛妹还是得控制下感慨起来漫如海的冲动,来跟大家聊一件2016还没完的事——

年终奖!

想必这是近期最能令人振奋的事情之一,也是2016能给我们最后的温柔了。

(让我看到你们举起的双手!)

年终奖在我国由来已久,每朝花样都不同。这期笛妹就带大家来看看古代的年终奖,为大家焦灼的期待,增添一缕希望的阳光~

1

居庙堂之高:

皇帝直发,最高等于全年工资,最少一顿火锅

关于年终奖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至西汉。

《汉书》上曾记载,汉武帝的廷尉张汤自杀后,朝廷派人去清查他的财产,发现“家产直不过五百金,皆所在、得奉赐,无它赢。”

这五百金兑换成当时基本货币单位“钱”的话,大约有五万钱。“得奉赐,无它赢”意思是张汤是个清廉的好官,积蓄都来自朝廷的“奉赐”(包括年终奖在内),没有搞权力寻租、“灰色创收”,另一方面也说明,当时的“奉赐”可不是个小数目。

当时任命于中央朝廷的高官们,年终奖都由皇帝亲发,以彰显君臣齐心,皇恩浩荡。

比起西汉,弟弟东汉的年终奖更胜于蓝。

虽然东汉的皇帝们一直绞尽脑汁整顿外戚与吏治,对手下的官员无所不用其狠,但到了年尾,当个和和气气的财神爷也是可以有哒~

我们先来看一下东汉的工资情况。

拿居于百官之首的大将军与三公为例,他们一个月的收入大约为17500枚五铢钱,按照实际购买力折算,相当于今天的7000元,这可是那个时代中南海级别的待遇,so,不算多。

想象一下,三公之下的九卿、京官、大大小小的基层官员的收入......

有所失之,必有所得之。

东汉由皇帝亲发的年终奖包括:大将军、三公各钱20万、牛肉200斤、粳米200斛,特进、侯15万,卿10万,校尉5万,尚书3万,侍中、将、大夫各2万。

(相当于多领一年工资有木有!!!)

想必当时大家都盼着过年吧........

(众人内心OS:拿到年终奖,妈妈再不用担心我缺钱了~)

有意思的是,东汉不仅设有年终奖“腊赐”,也设有年初奖“春赐”。

冬春之际,一定是东汉最幸福的季节,因为除了有“年终奖”,还有“年初奖”。

工资与年终奖,是一对你强我就弱,你少我就多的欢喜冤家,不信我们看看宋朝。

被打上“积贫积弱”烙印的宋朝,官员们的日子过得反而最滋润。

除了固定工资,宋朝建立了非常完善的官员福利系统,另设禄粟(米)、职钱、公用钱、职田、茶汤钱、给卷(差旅费)、厨料、薪炭等等补贴。

据记载,任职于南衙开封府的包拯,一年的所有收入,按购买力折成今天的人民币,不少于600万。

(妈妈你快点教我怎么穿越..........)

所以,北宋时,哪怕官居丞相、枢密使,哪怕你已被封王,皇帝亲发的年终奖只不过是——

5只羊、5石面、2石米,另配两坛子黄酒。

(嗯,还是够吃两顿羊肉火锅的~)

明清时期,官员的工资不复以往殷实,年终奖又蹭蹭涨了起来。

到了清朝,年终奖已经从酒肉牛羊,正式进入“红包”时代。

据乾隆时的杂记记载,“岁暮时诸王公大臣皆有赐予,御前大臣皆赐‘岁岁平安’。”

皇帝亲赐的红包里,装满了金银、宝石和各色玉器。虽然根据官员等级高低,大家领到的红包大小有所不同,但也算赏赐丰厚,无愧于一年付出的辛勤劳动啦!

2

处江湖之远:

各显神通,租房、放贷、集废品

不过,毕竟只有在中央朝廷任职的高官,或与皇帝关系亲密的心腹,才有机会领到皇帝亲发的年终奖。

绝大多数的地方官员与基层官吏,想拿年终奖,还得靠自己。

 (配图:过来过来,商量下,上哪儿捣鼓年终奖~)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事关一年心情,人类的智慧是永无穷尽的!

秦汉魏晋时期,理财与投资尚未全方面兴起,人们便从生活的细枝末节里,一点点抠出年终奖。

当时部门之间传递公文,都会用一个皮质、丝织或麻布口袋装起来。人们收到公文后,不急着扔口袋,而是将它们一个个积攒起来,等到快过年的时候,拿到市场上去卖。

于是乎,年终奖就诞生了~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人们创造年终奖的功力也突飞猛进。

晚唐与宋朝时期,投资房地产是当时不少官员的首选。买一块地皮,盖几套门面房,用于高价售卖或出租,不仅解决了大家奔小康的问题,顺带连年终奖一并包了。

卖高利贷也是个不大费力又赚得盆钵爆满的选择。唐肃宗与宋神宗时期,皇帝允许各机关单位向民间提供高利贷。既让不少商人圆了发家梦,还可凭借驴打滚的利滚利,让衙门上下过一个丰收年。

(配图:别小看我们的智商!)

到了明清时,形势又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当时京官们处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一举一动无不小心谨慎,只靠基本工资过活。尤其是那些无缘皇帝亲发年终奖的人儿们,过年都得紧巴巴的。

可地方官员们就不同咯,通过各种途径(咳咳咳~),他们的年终奖要比京官多得多。深谙打通消息好办事的地方官们,纷纷趁着年关,“无私”向京官提供年终奖。

清朝时,地方官员到了年尾,急忙以为京官购置取暖木炭为名,向六部司官孝敬钱财,美其名曰“炭敬”。

这个“炭敬”,成了清朝不少京官年终奖的主要来源。

据说当时讲究风雅,地方官献上钱财时,还要取个别致的名字。比如送四十两银子是“四十贤人”,三百两银子则是“毛诗一部”。

(快,哪个赶紧的,送笛妹一本千字文!)

然而,部门职能不同,得到的年终孝敬也有区别。

像户部、工部这样主管人事与财政的官员们,闭着眼睛都可以数钱。

而主管文教诗书的官员们,即使好不容易通过地方官拿到了年终奖,也难以与户部、工部相媲美,只是聊胜于无,自我安慰罢了。

(写到这里,笛妹忽然想到了珊姐所在的文体新闻部,再看看隔壁的要闻、时政、经济部、珠三角,悲伤辣么大,古今都一样....)

综上所述,年终奖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历久弥新。

时光转回现在,在家家团圆的冬至夜,你是否心里暗含着那么一丝丝的期待,期待一年的风霜劳碌能得到2016最后的眷顾?

也许我们的年终奖,只是一个不大不小,放在手心里热乎乎的红包;亦或是2017叩门前,你收到的一句漫不经心的问候。

(珊姐无情打断笛妹的煽情并甩来一个鸡腿:妹纸,最好的年终奖是找个有钱的蓝朋友!)

好吧,无论年终奖是啥,我们仍旧要面朝元旦,祝愿2017春暖花开;并默默祈祷能有一日,我们能拿上宋朝水平的工资,还有东汉的年终奖。

愿大家的年终奖越来越多!

作者:周笛

编辑 李珩丹
点击展开全文
继续阅读
评论
提交
最新评论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