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不差钱却爱将垃圾往家里搬,这是咋回事?

惠州日报 2016-12-25 09:49

谈起收藏,大多数人都会联想到收藏字画、古玩等爱好,很少人将收藏与心理疾病联系在一起。近日,有市民告诉记者,家里老人不差钱,却有收藏废弃物的习惯。不仅把家中早已不用的废旧物品视若珍宝收藏起来,还把别人丢弃的垃圾仔细收集起来加以珍藏。虽屡遭家人指责反对,但仍欲罢不能。心理专家提醒,收藏癖是心理疾病中的一种心理症状。这样的症状您遇见过吗?该如何解决?

个案

为存放收藏的废弃物,空房不让家人外租

60岁的黄伯有两套房子,老两口退休金加起来近万元。但黄伯却钟爱捡些没用的东西回家,直到把两套100多平方米的房子塞成“垃圾房”。

“别人家扔在楼下垃圾桶的婴儿车、照明灯、饮水机……过不了多久都会在我们家出现。除了脏乱,有时真觉得丢人,不知道邻居看到了怎么想。”黄伯的老伴凤姨一说到这个问题就百思不得其解,家里明明不愁吃不愁穿,真不知道丈夫为什么要这么做。而最让凤姨恼火的是,黄伯不但爱捡一些没用的东西,还喜欢藏剩饭剩菜。“我们住一套房子,一套房空着,但两套房子共放了4台冰箱,说出去都没人信。”凤姨苦笑着说,就因为老伴要堆放没用的东西,空置的房子也一直不让出租。冰箱里放的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就一堆剩菜还有几年前买的没吃完的干货或冰冻鱼肉。“现在都什么年代了,都说隔夜菜不好,可他偏偏喜欢。有些肉类都放了几个星期,肉都变色了,他还是不舍得扔。当天做的菜不吃,就是要反复热剩菜剩饭吃。”黄伯的这些习惯让凤姨越来越无法忍受,只能默默由着他。

同样为此苦恼的还有市民杨先生,他年过7旬的父亲身体不错,但最近两年的一些行为让他怎么都想不通。以前一直挺讲究的父亲随着年纪增长变得爱收一些废弃物回家。“有时是孩子的玩具,有时是邻居扔掉的塑料小玩意儿,还有演唱会上一次性使用的塑料‘拍手’……”杨先生说,父亲有退休工资,每个月他也会给些零花钱,但就是爱收藏这些废弃物品。

每月花几千元买花胶,藏在冰箱又不吃

说起老人的收藏癖,市民邓女士深有体会。“家里用不上的东西,我妈从来不舍得扔,总喜欢塞塞塞,说我们年轻人浪费,现在放起来,以后总会有机会用得上。但家里不是越整洁越好吗?”她无奈地说,有一次家里有亲戚过生日,蛋糕店配了一把塑料刀,吃完蛋糕后母亲硬要把刀收起来,大家都说每次订蛋糕都会送不用留,而且塑料刀也切不了别的东西。可她偏不听,还生气了。这样的事在邓女士家屡屡发生,母亲喜欢收一些家人要扔掉的物品,但过后又经常想不起来把这些东西放在哪了。最后没用的东西依然没用,还占了许多空间。

此外,母亲的另一项收藏癖让邓女士更加难以理解。“最近几个月,老妈迷上了收藏干货,每个月都让我帮她网购几千块的花胶,但买回来又不吃,就一直放着。后来自家冰箱放不下了就拿到我家放,把冰箱塞得满满的,我想买几盒雪糕都没地方放了。”她苦恼地说,看着母亲浪费钱便劝说等吃完了再买,可母亲因此生气了,认为是女儿嫌弃自己烦,于是自个学起了网购。

苦恼

家人常常为此闹矛盾,还引来邻居投诉

对于老伴爱收藏垃圾这个习惯,凤姨没少跟他拌嘴,甚至好几次被他气哭了。有时候看到一些食物实在放太久,她担心吃了会影响健康,就倒掉了。没想到黄伯知道后大发脾气,埋怨了几天,仿佛凤姨丢了什么宝贝似的。还有几次,黄伯从小区垃圾桶捡了几张别人不要的破凳子回家,腿都松动了,凤姨担心小孙子站上去玩会摔下来,她和儿媳妇劝黄伯把凳子丢了,可他却怎么都不退让,最后还以冷战的形式跟大家对抗。“真的没办法,现在为了家里安宁只能由着他,不然天天因为一个垃圾吵架太辛苦了。”黄伯的儿媳妇林女士坦言,现在家里乱七八糟的东西越堆越多,孩子刚会走路,正是好奇的年龄,她不想孩子碰到这些从垃圾堆捡回来的东西,只能隔三差五找借口带孩子回娘家,现在和公公也越来越少话题。

“这样的习惯真的会影响生活质量。”杨先生说,因为家里已经没地方了,父亲把捡回的东西堆放在了楼梯过道的转角,不但不卫生,大家来来往往也十分不方便,邻居投诉了几次,可怎么劝老人他都不听,谁碰一下他的“宝贝”,几乎要跟别人拼命。

分析

或借此作心理补偿,或老年痴呆前兆

对于一些老人爱收藏无用东西的行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惠州市心理咨询师协会会长蔡宋华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少中老年人对事物的认知、判断能力较之前有所下降。同时,大脑功能的退化也表现在社会功能有所减退方面。“尤其是一些交际圈小、接收社会信息较为闭塞的中老年人,在收藏没有必要的东西上面,就会出现感觉 ‘打折商品不买就吃亏’、‘拾捡东西在经济上可以得益’、‘收藏后总有用到的一天’等认知和判断。”蔡宋华指出,针对个体情况不同,老人们可能存在着某种缺失,通过收藏行为来进行心理补偿,有些则是从习惯变成癖好。“老人买东西,一开始觉得买两件物品刚好适用,后来觉得可购买几个留着备用,到后来这个情况会越来越严重,这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此外,蔡宋华提醒,收藏无用的东西也有可能是老年痴呆的前兆。“进入老年后,相当部分的人会出现人格改变症状,有些老人突然爱捡垃圾也是一种表现。”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心理卫生研究所所长、主任医师骆焕荣表示,引发的原因大致有3种:一是大脑变性,即是老年痴呆的前兆;二是大脑损伤,由肿瘤、异物、外伤、脑梗等脑部疾病引起的,还有可能是心理障碍,这类收藏行为可以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

解决

沟通、陪伴、引导,了解老人内心需求

那么,老人出现这种状况该怎么干预?骆焕荣表示,除了大脑损伤或可以靠药物、手术等治疗以外,其余两种原因引起的这类状况比较难解决。需要靠心理治疗和专家、家人长期的陪伴来进行干预、缓解病情。

蔡宋华表示,当中老年人出现收藏无用东西的行为时,子女需要引起注意,并且用沟通、陪伴、引导的方式去了解老人的内心需求。首先,子女和老人都要接受老年人功能退化的事实。中老年人在多了解社会的同时,有条件的可以多出去走走,比如短途旅行,增加娱乐活动。而作为子女,也需要和老人多一些沟通。出现收藏行为时,不要一味指责父母,可以用讲故事、讲述新闻事件等类似的方法进行沟通。还可以帮助他们寻找新的兴趣,以此作为心理的寄托,比如带孩子、参加老年活动等,严重的可采取循序渐进的心理辅导,让老人一点一点地把家里和心理上的“垃圾”慢慢处理掉。

支招

他们如何干预老人不当收藏行为?

当成老小孩哄

尽管公公每天都要捡些没用的东西回来,市民张女士总有应对的办法。张女士说,有时老人捡了一根塑料链条回来,说是金属的,挺值钱的,子女们就用吸铁石当场吸给老人看。但遇上老人发狠劲,坚决不扔垃圾,该怎么办呢?碰到这种情况,张女士会依着老人,把老人当孩子一样哄着,让他玩个一两天。过几天,老人忘记了,再偷偷地扔掉。

用亲情感化

“我老妈的那些东西她宝贝得很,每一件记得可清楚了,碰都不让我们碰。”黄先生认为,母亲的行为是因为父亲突然去世,母亲无事可做,捡拾垃圾是她排遣孤独的一种方式。“我查过很多资料,上面显示捡垃圾是因为老人心中有一种不安全感,用东西填满屋子心理就会感觉踏实。”黄先生说,后来,他把独自居住的母亲接到了自己身边,增加了和老人的交流。除了平时跟老人聊新闻、故事以外,周末还带孩子和老母亲一起外出玩,慢慢地发现,母亲捡拾垃圾的次数正在减少。

另寻情感寄托

住在市区桥东的唐婆婆,家里本就不宽的阳台上,堆满了她拾回来的各种废纸、旧衣等废品。因为废品中有很多易燃物,儿子程先生劝说要帮她送到废品收购站卖掉。唐婆婆当场点头答应,回头却继续“囤货”。为此,黄先生没少花精力,经常与老人谈心,努力帮老人找情感寄托。“今年,我们家二孩出世,她终于在带小孙子上转移了注意力。”程先生笑笑说。

【记者】费燕 陈澄

【统筹】费燕

编辑 谢志清
点击展开全文
继续阅读
评论
提交
最新评论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