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将提至每人每月660元

南方+ 记者 2016-12-23 09:43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提出,着力打造智造高地、区域枢纽、生态名城、文化强市、惠民之州,努力把惠州建设成为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为贯彻落实市党代会精神,22日,惠州市民政局局长刘巧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全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计划由现在的每人每月610元提高至每人每月660元,进一步健全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确保惠州低保标准进入全省先进行列。

加大底线民生保障力度助力精准扶贫

近年来,惠州市低保、五保、城镇“三无”和孤儿等底线民生保障标准不断提升,分别比2012年增长58%、52%、25%和26%。同时,建立起“政府保基本、商业保大病、慈善作补充”全方位多层次的困难群众医疗救助体系,重点医疗救助对象“政策内”医疗保险+医疗救助报销比例最高可达99%以上;低收入救助对象或其他特殊困难救助对象“政策内”医疗保险+医疗救助报销比例最高可达96%以上。

刘巧慧说,建设惠民之州首先要确保底线民生兜得准、兜得住、兜得牢,要进一步加大底线民生保障力度。2017年,全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计划从现在的每人每月61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660元,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标准从不低于每人每月102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1100元,孤儿养育标准从每人每月1390元提高至1500元,城镇“三无”人员供养标准从每人每月1500元提高至1620元。

“加大底线民生保障要与精准扶贫结合,助力惠州2017年全面率先建成小康社会。”刘巧慧说,目前全市有4万余相对贫困人口,其中约2万人属于低保、五保、孤寡老人、无劳动能力等特殊群体,要通过托底线、惠民生加快这部分人尽快脱贫。同时,修订完善《惠州市困难居民医疗救助办法》,健全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制度。困难群众政策范围内个人自负费用的报销比例提高到100%。落实好《惠州市临时救助实施办法(试行)》,切实发挥临时救助托底线、救急难作用。

利用大数据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指挥中心

养老事业是民政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老龄化进程正在不断加快,群众对养老保障的需求和要求进一步提高。目前,惠州的老龄化率为12%。为实现国家“9073”养老格局目标,即90%的老年人由家庭自我照顾,7%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3%享受机构养老服务,惠州将加快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全面提速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目前,惠州市社会福利中心一期已经投入使用,拥有养老床位400张,二期工程预计明年3月运营,届时将达到800张床位,同时各县区养老机构正在加快建设中。刘巧慧表示,接下来将推进各县区社会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确保2017年6月底前市县两级公办养老机构全面运营。

值得一提的是,惠州明年将探索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指挥中心,建立全市老人数据库。“社区居家养老指挥中心就像110指挥中心一样,不仅能实现对老人信息网格化管理,而且可以随时接收任何老人在任何地点的需求信息,指挥中心便能联动社区资源进行服务。”刘巧慧说,结合指挥中心建设,将探索“网络+社区+社工”养老服务模式,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到2017年底全市建成100家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进一步提高养老服务水平。

【来源】南方日报

【记者】徐乐乐

编辑 谢志清
点击展开全文
继续阅读
评论
提交
最新评论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