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籍改革、府城复兴、大项目拉动…肇庆楼市再迎东风
近段时间,由于肇庆府城复兴计划,城区立新街拆除了宋城墙周边的部分建筑,但是保存了两座古老的水泥石墩,让这里的街坊梁先生觉得有些好奇。
12月18日,记者接到梁先生的报料后来到立新街,在街道口两侧看到了两座石墩,它们约1.8米高、1米宽、60厘米厚,两座石墩中间各有一个约10厘米宽、10米深的石槽。
据立新街七旬阿婆黄国霞介绍,立新街口的两座水泥石墩是防洪水闸,“我记得1966年和1968年,西江两次发大水,江滨堤漫顶,洪水冲进市区。政府派人拿来两块很厚的木板插进石槽,外面的洪水才没有冲进立新街。”
直到1993年,肇庆将江滨路改建成水泥路,“后来几年也发过几次大水,但是由于江滨路的保护,洪水再也不能冲进市区,这些老防洪水闸就再也没使用过。”黄国霞说。
在立新街古老水闸的旁边,记者看到一块残破的石碑。黄国霞还记得这块石碑碑文的大概内容,“上面刻有这座防洪水闸的时间,以及用途和注意事项,但是后来被人砸坏了。”
这块残破石碑上残存着“中华民国十三年(1924年)六月”字样,由此可见,这座水闸已有92年历史。
肇庆史料的记载印证了立新街民国防洪水闸的修建时间,“民国13年6月下旬,高要洪水决堤42处,灾情与1914年、1918年相同,景福围、桂林堤裂百余市尺。”
但是让人称奇的是,当年的修建者不知使用了何种水泥等建材,居然让这座水闸如此坚固,在经历了92年日晒雨淋的侵袭后,依然完好无损,成为一处西江洪灾的历史见证物。
记者 李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