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发话了!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12月14日至16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
可见房地产炒作已经到达何等恶劣的地步,这次把“用来住”的属性特别强调出来,意味着中央对房地产投机、炒作将继续加大打击力度,防止房地产投机过热。
阿牛哥看到这个新闻,那是拍手称快阿。我身在广州,虽然已经是被评为房产泡沫最少的一线城市,但炒房的现象依然存在。曾经想落脚广州大学城,竟发现当时所有一手楼被集体买断,只能买二手,价格已经去到3、4万/平方!而事实上,了解行情的人士说,房间的空置率达到8成甚至9成以上,而且多是租给附近学生,不是自住。
想起这就火冒三丈,这些炒房人太可恶了,希望这次中央能真正压压他们的气焰!
揭秘丧心病狂的4大炒房模式
原来房价就是这么被炒起来的!
微信公众号:融360房贷(fangdai123)
炒房A模式:众筹炒房
众筹买房,顾名思义,就是几个朋友凑齐首付,准备好两年左右的月供资金用于每月还房贷,大家签订一份合约,由于一线城市限购的原因,他们约定以其中一个有购房资格人的名义买房,约定房价上涨到某个节点的时候抛出,获利按照出资比例分成。
举个例子:小王与三个朋友凑钱,打算拿下一套位于深圳市区,总价600万的二手房,四个人都不是深圳户籍,并且只有小王满足缴纳社保满一年的限购要求,于是将房子写在了小王名下,约定房子涨到700万的“约定线”时,就抛售房子。3个月后房价上涨到700万,达到“约定线”,卖得的100万元扣除掉税费的部分,四个人按照出资比例分成。
炒房B模式:倒买倒卖
炒房B模式实质上是一种倒买倒卖的行为,炒房人以购房人名义买下目标房源,在签订购房合同之后支付房屋全款,但并不着急过户,而是想办法获得卖家的过户委托书,然后拿着公证过的委托书将房子提价卖给第三个人,也就是真正的购房人。这中间既赚取了房屋差价,又逃避了税费成本,将房屋的两次过户、缴税合并为一次,如果是在一线城市,还巧妙地躲过了限购政策。
举个例子:小丽有一套200万的房子,炒房客小李手头有充足的资金,并称可以全款购买小丽的房子,要求让小丽出具一份公证过的委托书,将过户、交税费等事项都交给小李去办。依靠自己在中介的人脉关系,找到了下个买房人小明,以250万的价格将房子卖给了小明,小李拿着小丽的委托书顺利将房子过户给了小明,卖房赚的50万元按照事先约定的比例,由小李、中介分成。
炒房C模式:联合炒楼垄断包销
联合炒楼的模式可谓是众筹买房的升级版,一群炒房人包圆了一个地区的房源,事先与中介联络好,只要发现有房子挂牌,直到把小区所有房子都拿下,形成垄断形式,然后炒房客之间相互买卖房产,将房价炒高,再定期放出一套房源,制造房屋数量不足的假象,之后有中介同时挂牌,形成热卖场景,让购房者们相互竞价,炒房客从中赚取高溢价。
炒房D模式:明里买房暗里骗贷
炒房D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炒房人多为企业家,雇佣买房人买自己的房子,套取银行贷款。
举个例子:企业家小刘,与自己的司机小马签订了一份假的雇佣合同,标示月收入达到6万元,小刘把自己手里的一套价值500万的房子,通过像炒房C模式那样把周围房价炒高,把自己500万的房子炒到800万,卖给司机小马,并为其提供了30%首付款240万元,剩下的70%尾款,560万通过申请商业贷款支付,实质上240万首付款加上560万尾款最后都到了小刘手里,成功把房产兑换为现金,小刘再通过购买海外资产将资金转移到国外。之后小刘会在某个时间停止为小马支付每月的房贷,银行会将房产收回,而这已经对小刘没有任何影响了,小马也可以获得小刘给的“辛苦费”。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小刘将卖房的800万用于企业资金周转或者其他投资,待解决了企业资金问题,他会选择再将房子以正常市场价格买回来继续住。无论炒房是出于什么目的,这样雇佣买房人最大的好处是,实施过程中更易操作,保证炒房行动能按照计划进行。
总结:以上的一种炒房模式,基本上都是“集体作战”,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各自分工明确,其中不乏有房产中介人员参与,中介人员掌握着强大的客户资源和房源,以及熟悉购房的各个环节,可以帮助炒房客规避风险。就这样各方集结,形成了强大的关系网络,孕育出了这几种炒房模式。不得不说,这些炒房模式对房价上涨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真心希望政府能加强监管,引导市场回归理性,让真正要买房的普通百姓能买得起房。
过去20年里缘何暴涨?
经济观察报 王宇鹏
首先是较高的经济增长和物价上涨速度,这是中国房价飞速上涨的根本原因。根据国际经验,名义收入增长速度是解释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1978-2015年,中国人均GDP名义增长36倍,年均增长14.0%;1990-2015年,名义增长24倍,年均增长14.5%;2000-2015年,名义增长15倍,年均增长13.0%。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物价的大幅上升造就了人均收入的高速度增长,收入的高速增长大大提高了居民的购买力,促进了中国房地产销售和价格的持续走高。
其次是极度不平稳的人口年龄结构。中国建国以来有三次比较大的婴儿潮,这三次婴儿潮导致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非常不平衡。根据链家的购房者年龄分布数据,中国的购房人群年龄非常集中,购房人群年龄主要集中在25-35岁。当婴儿潮人口进入购房适龄人群后,人口的突然暴涨导致房地产市场刚性需求大大增加,短期房地产市场出现供不应求,房价也会出现上涨。
最后是城镇化高峰同时到达。城镇化也是影响房价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城镇化意味着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新增的人口带来新的购房需求。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城镇化率开始每年提高1-1.5个百分点,快速的城镇化带来了中国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中国房地产市场需求的增加,中国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快速上涨也是从这个时间段开始的。
接下来回归居住属性的核心定调、又兼有多个工具启动协助调控环境之下,未来的房地产市场大面上再想出现快速上涨,很难。对那些有自住需求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个积极信号;而对那些热衷于楼市投机的人来说,面临的恐怕将是沉重的资金和心理压力。